《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2-03-03 17:02:3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反思(精选6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反思(精选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反思(精选6篇)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反思 篇1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条理清楚,材料确凿,数据详实,字里行间包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这单元的主题是“大自然的启示”。结合单元主题,文本特点,以及学生的学龄特点,我将教学的目标定位为:

  1.认识8个生字:祸、乃、侵、蚀、垦、亩、营、扣。联系上下文理解“生息繁衍”、“侵蚀”、“水土流失”等词,借助板画,理解“决口”、“改道”、“河床”等词语。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到启示,并能将这环保意识付诸于实践行动。

  3.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4.感受黄河的美丽,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

  在教学过程中,我这样落实教学目标: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这些生字只要学生认识即可。而这篇文章中的某些词语,对学生来说,理解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决口”、“河床”等专业术语。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联系上下文以及板画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词语。从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这些词语学生都已经理解,对于“决口”“改道”“河床”这几个词,直观的板画,明确地解释了这些词语。

  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上,我尝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在试教时,我出示:

  请用“先......接着......然后......”的句式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当然,你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概括。)

  希望通过关联词,引导学生把握这篇文章的写作思路。学生运用这样的句式,很快就梳理了课文内容。

  之后,我又尝试了另一种方式:选择刚才呈现的词语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样的设计虽然将这两个检查预习的环节串联在一起,但或许是引导不当或许是其他原因,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还不顺畅。

  对于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以及由此引发出来的启示,学生通过筛选概括,很快把握了变化的原因。在对比于之前美丽的黄河,而如今却这般摸样,从对比中,深深地体会到了黄河变化的原因所在,并为人们的行为感到痛惜,由此引发了他们保护黄河,关注自己身边的环境,将这种意识通过实际行动得以实践。在课后,我布置他们一个作业:请仔细关注你生活的周围,通过查阅资料或询问爸爸妈妈等方法,了解你生活环境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文章的开头导入,以美丽的黄河图片引入,并配以音乐。在优美的乐声中,那缓缓舒展的画面,引发了学生对黄河的`畅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再急剧呈现黄河的现状:黄河在近2000年间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让学生读读这句子,从中读懂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阐释运用列数字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并渗透以在今后的写作中,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在分析黄河泥沙之多,黄沙之重时,也同样进行渗透)。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祸河。这鲜明的对比,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什么黄河会有如此大的变化?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引出课题,进入课文的学习。

  对于难点,我采用图示法。根据学生的梳理,再一步一步出示:

  通过这直观系统的图示,学生对人为(社会)因素给黄河所造成的危害之大,深有体会,从而解决了难点。

  2011年新课标,第一次提出非连续性文本这个概念。非连续性文本的简易、直观、明了的特点,适用于对某些概念的梳理与解释。在这次教学中,我也采用了部分非连续性文本,比如以板画解释词语,无限制开垦放牧所造成的循环危害等,这些或图画,或数据,或图示,就明了直观地解释了这些难懂的概念以及繁琐的循环。

  当然,在本课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对黄河的畅想不足,学生朗读的时间不多等。我希望,这样的磨练能让自己少一些幼稚,多一些成熟。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反思 篇2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文体裁的略读课文,也是中年级学生新接触的一种新的写作体裁。文章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黄河变化的原因以及黄河治理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课文先写了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但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黄河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写科学家设计了治理黄河的方案。全文从叙写的内容上看,文字浅显易懂,但是黄河对于我们学校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陌生的,因为他们从来没有亲眼看见过黄河那雄伟的气势,也从没有亲耳听到过那波涛澎湃的浪涛声,有的只是从电视或课本中了解到一点点有关黄河的史料。基于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让枯燥、乏味的文字变成学生愿学、乐学的素材,而且要让学生了解它的历史和现状,唤起他们保护大自然、保护母亲河的爱心

  课初,我先给学生介绍了一些有关黄河的资料并出示了几张黄河的图片,让他们对黄河有一些初步的了解,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的阅读提示的内容,并标出提示的要求。很快学生就找到了两个问题:1.这篇课文又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2.说说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然后我引导学生总结那就是“变化”。出示屏幕: 黄河变化前是什么样的?黄河变化后是什么样的?黄河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治理黄河?带着这些问题让学生自读课文.。

  给学生充分地阅读时间后再让他们相互交流。在学生的交流中发现,学生找出有关语句并不难,而要真正理解则需要教师适当的点拨引导。于是在感悟黄河是“摇篮”方面,我通过出示“昔日的黄河”图片让学生感受到黄河曾经的美,并把自己的感悟以朗读形式表现出来;在理解“祸河”方面,我通过引导他们理解“悬河”“沉积”等词语和抓住一系列数字来感受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例如,在讲解“悬河”这个词时我采用直观实验的方法:先在一个准备好的容器道具里面装适量的水,然后不断地往里面加入准备好的泥沙,让学生观察容器里面的水的变化,直至“黄河”决口。不光如此,课文中还例举了很多的数字,我让学生关注到这些数字,并让他们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通过读书,学生发现:黄河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深重的——近2000年间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真是让两岸百姓叫苦不迭。);在讲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之二——人为原因方面,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老师的板书(形成恶性循环链)加以理解;在讲“治理方案”时,我重点补充了森林的作用及我国的三北防护林带的作用,使学生加深了对植树造林的重要性的认识,还让学生说说有没有更好的方法。然后链接资料袋的内容以及与身边的'小河和池塘联系起来,引发生活的体验,激发他们内心的情感,把抽象的环保意识转变为实在的环保行为。通过以上的教学,学生了解了黄河的现状,知道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同时也调动了他们参与到“保护母亲河的行动”中来,献计献策,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在交谈中,有的同学说把自己的零用钱捐出去;有的同学说植树节要去黄河边上植树;还有的同学说我要好好学习,将来去治理黄河。

  另外,我还结合我们周边的情况设计了一个留言板:如果我们身边的池塘环境受到了污染,你会怎么做?让学生自由畅谈,让学生认识到环保就在自己身边,要从自己做起,真正提高环保意识。

  语文教育既要立足文本,又要超越文本,语文就在生活当中。在语文课上,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教给学生恰当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综合能力,为高年级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最后一个环节我结合说明文的特点渗透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文中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这几种说明方法,而这也是说明文中常用的几种表达方法,然后结合课文说明这几种写作方法的优点,以使今后学生在写说明文时也能够会运用这几种说明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本篇文章的教学,是学校安排的一节公开课。同事们在评课的时候谈到这节课上的亮点有两处:一是,直观演示讲解“悬河”这个词生动形象;一是,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新颖独特。不过虽有成功之处,但也存在许多不足。第一,我在某些环节还是放不开手,,使学生无法尽情在课堂中展示自己。例如,教学伊始的黄河简介,我应该让学生课前自己去搜集有关资料以便上课时展示出来,然后我在归纳总结一下,而不是直接给他们介绍;另外,这篇课文一共有四方面的内容——黄河变化以前是什么样的?黄河变化以后是什么样的?黄河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治理黄河?这里我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归纳,而不是我直接就把它们出示在大屏幕上:第二,在讲这四个知识点的时候,我采取的是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针对这四点我把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学习一部分的内容,学生在反馈的时候同事们发现一个现象,即当有的组在反馈的时候,别的组的同学并没有充当听众的角色,而是你学你的,我玩我的。针对这一现象,评课老师指出——在学生反馈之前,我可以以比赛的形式展开教学,这样做便可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一个学生都认真的参于学习的氛围中来。听了同事们的点评,我感觉自己确实存在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一定会不断的反思自己,努力钻研教材,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反思 篇3

  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原因及演变的过程,告诉人们要保护好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我引导学生先总结学习“怎样读懂一篇课文”的方法,并编成顺口溜:“一读明大意,二读悟情感,三读品语句,四读受启发,五读懂迁移”。放手让学生自学,引导学生把在讲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进一步实践和运用。

  把握重点时让学生带着课后问题“根据课文内容,归纳一下黄河发生变化的两个方面的原因,再说说这两方面原因之间的关系”细读课文第三部分重点段落,用笔勾画出能说明以上问题的有关词句。然后分成四人小组议一议自己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最后一段,并归纳出科学家设计的治黄方案的`要点。通过抓重点词、句的读议,使学生加深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

  在交流讨论环节,我播放了相关的网络视频,让孩子们体会到:黄河的变化给我们的教育是惨重的,给我们的反思是深沉的。引导学生举出人类破坏大自然而受到惩罚的例子,说说怎样才能保护好大自然,激起同学们强烈的、自觉的环保意识,以及民族的忧患意识。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反思 篇4

  选择这一课,是对自己提出的一个挑战。面对枯燥乏味、以数据为主的说明文,怎么把它讲好,怎么让学生从感情色彩单薄的文字中,读出自己的感悟,我在设计教案时犯了难。课堂三维目标,我一向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于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也同样如此,将教学重点之一定为“通过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并用日常行为来践行。”我试图通过“想象我们的祖先在黄河流域生活的画面”渲染黄河“摇篮”的形象,通过黄河泛滥的数据引导学生深入感知黄河作为“祸河”的具体表现,再通过马尔代夫图文并茂来深刻感知人们破坏环境,造成的严重危害。用心营造氛围,以感性为渠道,激发学生的环保热情。

  但反思这节课的不足则着重体现在“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学生的能力训练未能很好地实现。课堂强化了“人文感悟”,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环保教育,说明方法的训练淡化了,在工具性的落实方面没能得到强化。略读课在“应用”方面的作用在课堂上没能体现出来。离开了语言文字的有效训练来追求人文性,那只能是缘木求鱼。

  语文再现生活,即使是说明文,也同样以感性存在,但在教学过程中,并不能单纯地以感性去感悟课文,而应该以理性掌握,用工具性的方式去感知人文性的内容。反观我的'课堂虽然花大量时间营造了 “人文”的氛围,但却无法根植于学生心灵深处的。整堂课过于强化价值观教育,思品课味道过浓,学生看似感悟到位,实则背离了语文课程的初衷,致使课堂不够扎实。如果能增加说明方法的小练笔环节,使言语训练有机地揉合于课堂教学中,这样更能突出“语文”的“本味”。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反思 篇5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叶圣陶先生提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略读指导却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

  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阅读阅读提示的内容,并标出提示的要求。很快学生就找到了学习这篇课文的引领全文学习的思考题:1.这篇课文又给了我们怎样的提示?2.说说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然后我引导学生总结那就是“变化”。出示屏幕:变化前是什么样的?变化后是什么样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治理黄河?带着这些问题让学生自读课文.

  在学生的交流中发现,学生找出有关语句并不难,而要真正理解则需要教师适当的点拨引导。于是在感悟黄河是“摇篮”方面,我通过图片让学生感受到黄河曾经的美并把自己的感悟以朗读表现出来;在理解“祸河”方面,引导他们理解“悬河”“沉积”等词语和抓住一系列数字感受到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在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之二---人为原因方面,让学生通过老师的板书形成恶性循环链加以理解;在讲“治理方案”时,我重点补充了森林的作用及我国的.三北防护林带的作用,使学生加深了对植树造林的重要性的认识,还让学生说说有没有更好的方法。然后链接资料袋的内容以及与身边的珠江和火炉山联系起来,引发生活的体验,激发内心的情感,把抽象的环保意识转变为实在的环保行为.通过以上的教学,学生了解了黄河的现状,知道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同时也调动了他们参与到“保护母亲河的行动”中来,献计献策,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最后结合说明文的特点渗透写作方法,培养写作能力,“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是说明文常用的几种表达方法,说明这种写作方法的优点,以使今后学生在写说明文时也能够会运用这几种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本篇文章的教学,虽然有成功之处,但也存在许多不足。我在某些环节还是放不开手, 使学生无法尽情在课堂中展示自己。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反思 篇6

  这是一篇比较长的略读课文,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并且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告诉人们要保护好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课初,我让学生阅读提示的内容,看看提示中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学生一下子找到了两个问题:说说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然后我引导学生总结那就是“变化”:变化前是什么样的?变化后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而变化?带着这三个问题我让学生自读课文。给学生充分地阅读时间后学生马上找到变化前被称作是“摇篮”,变化后是祸河,引起变化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泥沙地大量流失。

  把握重点时我让学生带着课后问题“根据课文内容,归纳一下黄河发生变化的两个方面的原因,再说说这两方面原因之间的关系”细读课文第三部分重点段落,用笔勾画出能说明以上问题的有关词句。然后分小组议一议自己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最后一段,并归纳出科学家设计的治黄方案的要点。通过抓重点词、句的读议,使学生加深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黄河的'变化给我们的教育是惨重的,给我们的反思是深沉的。引导学生举出人类破坏大自然而受到惩罚的例子,说说怎样才能保护好大自然,激起同学们强烈的、自觉的环保意识,以及民族的忧患意识。

  本课列举了很多的数字,我让学生再去细细读文:找到这些数字说一说体会,并告诉学生这一系列的数字表明:治理黄河势在必行。在讲“治理措施”时,我重点补充了森林的作用及我国的三北防护林带的作用,使学生加深了对植树造林的重要性的认识,还让学生说说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在语文课上,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教给学生恰当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综合能力,为高年级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语文教育既要立足文本,又要超越文本,语文就在生活当中。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反思11-02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反思10-14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07-28

《黄河的主人》的教学反思11-11

《黄河象》教学反思04-14

《变化》教学反思03-23

黄河颂教学反思08-25

黄河颂的教学反思02-10

《黄河颂》教学反思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