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角》教学反思

时间:2022-05-09 12:32:0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量角》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量角》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量角》教学反思

《量角》教学反思1

  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1)认识量角器

  认识量角器是学习读角、量角的基础,而量角器对于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我采用通过看书观察自学,交流汇报发现,进而达到认识量角器的目的。最后让他们再一次指着量角器把各部分名称说给同桌听,这样学生就会记住量角器的各部分名称。

  (2)读出量角器上角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

  要让学生读出量角器上的角的度数并能说出读角的过程,确实很难,量角器上的刻度线比较复杂,特别是内圈刻度和外圈刻度容易搞错,所以在这里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自己探究出何时看内圈刻度,何时看外圈刻度。

  (3)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现,在读角量角的过程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小组里讨论,互作补充,逐渐完善;再同桌说、个体说,这样从小组到个体。再读角、量角的过程,让学生掌握读角、量角的方法。用量角器来量角的度数是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探究,老师全面放手,相信学生,让他们先尝试着量量看,再请量对的学生作正确示范,起到正面引导,最后得出量角的步骤。

《量角》教学反思2

  教学片断

  师:“通过讨论,大家都认为要知道角的大小,必须要用一种像量长度一样的尺子,量角的工具——量角器。”

  师:“不过介绍量角器前,我要考一考大家的阅读能力。请大家阅读第18页内容,看谁能找出自己所看不明白的句子。”

  几分钟后,学生说:“都看懂了。”

  师:“那好。请说一说‘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你是怎么理解的。”

  学生想说又止,试着让几名学生说一说理解,也不能说出所以然。

  师:“半圆分成180份怎么分?每一份所对的角在哪?”

  我于是出示一个圆,然后擦去半个圆,接着介绍如何将半圆平均分成两份,同时画出这一份所对的角。

  师:“大家观察一下,把半圆平均分成两份,一份所对的角是什么角。”

  生:“直角。”

  师:“直角是多少度?“

  生:“90度。“

  师:“我继续等分半圆,将半圆平均分成四等份,一份所对的角你也能画出来吗?”

  学生们跃跃欲试。我让一学生完成画此角。

  师:“你们能算出是多少度吗?”

  生:“45度。”

  师:“不错。如果我就这样分下去,将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有多大你能想象出来吗?大家想一想1度的角有多大,角的'两边叉开多大?”

  生:“1度角的两边叉开的很小的,两边都好像要粘到一起了。”

  师:“大家说得不错,现在大家观察一下教材第18页的1度角,是不是和你们想象的一样。” 师:“现在大家仔细观察一下量角器,与同伴说一说你的发现好吗?想一想,你能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吗?试着量一量第37页下的两个角。如果遇到问题可以在小组里互相商量解决。”

  学生讨论、操作。最后让学生对一些角进行测量,检测教学效果,居然学生全部通过。

  反思

  这次的教学为什么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我思考之后,觉得原因有二:

  一、其实在以往的教学中,不是我对教材的不理解,也不是不能创设很好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本的是对学生的理解能力不了解,不知学生对‘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理解不透,通过观察和听教师的讲解并不能让学生清楚量角器的结构。在教学中,往往将教师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来了解量角器,识记量角器,运用时必然造成学生无从下手的状况。而这次的教学,我仅是在介绍量角器这一环节进行改动,给了学生认识量角器的一些思维支点,将角与量角器的关系一并介绍,既是介绍量角器,也是介绍角,不是孤零零地就量角器说量角器,角与量角器共生。这样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学生理所当然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去发现探索角的度量方法,也理所当然能发现用量角器量角大小的方法。

  二、在教学中,不管学生的自主探究,还是合作探究,仅仅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充满热情和智慧的指点。学生的思维如果缺少支点,缺少足够的生活体验是不能很好完成探究任务,或者完成的探究任务也是有缺陷的。而这些支点的提供是需要教师沉入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以及学生的交流语言,只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我们才有可能找到与学生交流的最好语言,找到我们能够创造的最佳教学情境。

《量角》教学反思3

  最近这几天学习了“角的度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量角器的使用,出现了许多的状况,我总结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种错误:

  错误一:学生量角时,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没有完全重合,导致量角出错。

  错误二:量角器的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没有对齐。

  错误三:看错量角器的刻度。在测量时,应读里圈的刻度时,却读外圈刻度了,或者应看外圈的刻度,却看里圈刻度了.

  针对以上的`错误,怎样才能避免呢?怎样让学生正确迅速地量出角的度数呢?

  在巩固练习课上,我再次讲授了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即:外圈从左向右读,内圈从右向左读,大部分学生杜绝了这种现象,我又把测量的过程分成了两步。

  一、点对齐,即角的顶点和量角器的中心对齐。

  二、线线对齐,角的一条边要与量角器的0°刻度线对齐。

  经过这样的反复讲授,学生们逐步掌握了用量角器测量角的方法。

《量角》教学反思4

  《量角》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角的基础之上,学习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因为这部分内容数学概念多,知识盲点多,几乎没有旧知识作铺垫,操作程序复杂:顶点和中心点重合,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看另一边在量角器上的刻度,还要分清内外刻度。所以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对于动作不够协调的四年级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学生学习这个知识常见的问题有二个:一是量角器的摆放,二是利用内外圈的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本课教学中,我给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观察、动手实践,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中交流的机会。首先,让学生回忆测量线段的长短、物体质量分别需要什么工具?角的大小用什么测量?这样引起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问题。

  教学时,先通过课前小研究让学生自己认识量角器,让学生观察量角器,通过观察你会发现什么?课上开始,同桌之间相互说说,然后小组交流讨论,每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后,我根据汇报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如何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学会量角,掌握量角器的用法呢?先让学生试着量,然后说出测量度数及方法。测量结果不尽相同,想出的方法不是很准确,语言不如教材那般准确。但学生的思维在向教材所展示的`方法靠近。然后让学生实际操作,除了指名上来量角,集体指正方法以外,安排四人小组互相学习量角方法,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动手量,看看别人是怎么量的,会的同学教教不会的同学。通过动手操作训练,学生基本上学会了量角的大小方法,教学效果不错。

  但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由于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运用自主学习造成后面知识教学时间上比较紧迫。这就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量角》教学反思5

  一、设置认知冲突,激活学生思维。

  在教学“用量角器量角”时,什么时候看里圈的刻度,什么时候看外圈的刻度,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在学生通过讨论,得出怎样量出水平的开口向右的角的方法后,有意识地设计了一个会形成认知冲突的情景:

  学生在量角的度数时,老师巡视,发现全班只有两个同学的结果是正确的,但老师不动声色,请一个量错的同学到前面来介绍量法,大部分同学都赞同了它的意见,都认为是60°,从表情可以看出他们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这时有一个同学提出了异议,“是120°”,他们的神经为之一震,这时大部分同学都觉得茫然,他们在心里会产生质疑,发现了问题,进而提出问题:怎么是120°?我刚才什么地方量错了?在学生的心里产生了强烈的认知冲突,他们会想:是我量的方法对,还是他量的方法对?

  在心中充满疑问的`情况下,通过讨论,学生比较深刻地理解了要看清刻度的方向。这比老师一次次地提醒“要看清刻度的方向”效果好得多。

  二、使量角不成为“屠龙之技”。

  为什么要度量角的大小?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能够感受到角的大小的作用吗?很难。学生并没有进行“角的大小”比较的直观经验,也没有量角的实际需求(但这种需求能够激发)。因为“角”是蕴涵在客观物体里的,需要抽象才能得到数学上的“角”(顶点、过顶点的两条直直的边、平面图形),因此在客观物体里很少能直接看到数学上的“角”,在“静态“中很难意识到角的大小的作用。

  那为什么还要学习“角的度量”呢?如何使“量角的大小”不是单纯的“屠龙之技”?

  如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应用情境:滑梯的角度多大合适?谁放的风筝高?椅子的靠背多弯舒服?在哪个位置射门进球率高?……并通过直观演示抽象出“角”,让学生感知角的大小的作用。虽然教师还不能清楚地向学生解释原因,但至少给学生宽广的视野、给学生进一步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感受、体验到“角”的大小所蕴涵的思想与方法不仅是生活所需,更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学习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

《量角》教学反思6

  在教学用量角器量角时,我首先让孩子们认识量角器,了解量角器的知识,如:量角器的度数、中心,外圈内圈等,然后学习量角的三个步骤:第一步,中心点对准角的顶点;第二步,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第三步,从零刻度线开始,看另一条边所指的度数。教师演示怎样对点、对边、看刻度,

  本以为只有这三步,孩子们很容易掌握,但在实际操作时部分学生出现困难。学生摆放量角器到角上时,度数容易出错。他们习惯看的是外圈的度数;有的即使外圈内圈看对了,但是在读刻度的时候,有时把四十五读成五十五,从哪边读过来在他们的头脑中比较模糊;分不清读内圈刻度还是外圈刻度,我让学生观察0刻度线用的内圈还是外圈,顺着0刻度线转着看。还有的学生度数非常不准确,当角的边画的比较短时,建议学生把角的边适当延长到与量角器的刻度有交叉的地方,便于观察。除了教师演示、学生演示外,我还安排小组互相学习量角方法,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动手量,看看别人是怎么量的`,互帮互学,在不断调整提高测量精确度中引导学生感悟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意识。

  从学生的掌握情况来看,本课的教学情况还是可以的,有一少部分学生没有掌握正确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的方法和技能,问题主要是:操作不熟练。在后面的教学中要多加练习;另外学生购买量角器时,老师没有强调量角器的质量、规格等要求,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所使用的量角器不规范,内外圈刻度线相反,这些不规范的量角器对学生测量角的度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量角》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日记》教学反思日记教学的反思04-15

教学反思语言教学反思12-07

教学教学反思11-12

关于教学反思的反思04-22

比的教学反思01-30

经典教学反思10-19

教学的反思10-12

精选教学反思04-21

教学反思04-03

教学数学教学反思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