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取氧气》化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1-11-28 13:31:2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制取氧气》化学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制取氧气》化学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制取氧气》化学教学反思

《制取氧气》化学教学反思1

  1、为什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答: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会影响到实验结果,如收集不到氧气或收集的氧气不纯。

  2、装有药品的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

  答:防止药品表面吸附的湿气在试管口凝结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为什么要塞一团棉花?

  答: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4、在对药品加热时,为什么有的时候试管内出现火星并发生爆炸?

  答:可能药品中混有可燃性的炭粉、纸屑等。

  5、伸入试管中的导气管为什么不宜过长,只需稍稍露出胶塞即可?

  答:伸入过长,不利于气体的排出。

  6、实验过程中试管为什么会炸裂,原因可能有哪些?

  答: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原因有:①对药品加热前未给试管均匀预热;②试管口向上倾斜;③试管外壁有水,未擦干就加热;④试管质量较差;⑤铁夹夹试管过紧;(以上五个原因也是用试管给其他固体加热时造成试管炸裂的主要原因);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先撤酒精灯,后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导致水槽中的冷水倒流回热的.试管内,使试管炸裂。⑦实验结束洗涤试管时,试管炸裂,其原因可能有:实验刚结束,未等试管冷却就用冷水洗涤;洗涤时用力过猛。

  7、停止加热时,为什么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再熄灭酒精灯?

  答:如果先熄灭酒精灯,试管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槽里的水就会被倒吸入热的试管内,使试管炸裂。

  8、为什么可用排水集气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答:对于气体的收集应采用什么方法,与它的物理性质(即溶解性和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有关。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采用排水集气法;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所以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9、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刚有气泡放出时,为什么不宜立即收集?

  答:因为导管口刚有气泡放出时,排出的是试管内的空气,使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净,当导管口有连续且均匀气泡放出时方可收集。

  10、收集完氧气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后,为什么要正放在实验台上?

  答:因为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正放可以减少气体的逸散。

《制取氧气》化学教学反思2

  在一节化学课上,实验的成功、失败常有一定的偶然性。在以往的教学中,对于无法看到明显实验现象的实验,老师一般都会直接给出答案,因为重新做会浪费时间而影响教学进程。但这样做学生就会有一种错觉:老师做实验不是为了探究实验结果,而是为了应付教学要求而实验。这样形成了一种灌输式教学而缺乏师生互动教学过程。因此教者在用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无法得出正确实验现象时,想到了如何来面对这个问题,在直接揭示答案,还是引导学生去探究这对矛盾中,教者选择了后者。

  教者在宣布实验失败的时候,学生感觉到:

老师也不一定就是权威,老师也会出错。这就给了学生怀疑的机会,无形中也鼓励了学生去进行深入思考,引导学生不迷信课本,不囿于常规,勇于提出自己“别出心裁”的猜想。现在的创新教育就是要求老师在这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教育,鼓励学生去怀疑、去探究,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超越书本、超越自我的目的。在新课程如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背景下,由教者演示实验的失败而引起了学生对课本、老师的怀疑,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得了最后的成功。

  任何现象的出现总有其原因,寻根究底这是创新的起点。所以教者认为,当出现实验现象不明显这种情景时,老师应尽可能有一种“换位”意识,从学生的角度来对待实验的.失败,放下老师的“架子”。在教者实验失败的时候,学生也明白书上的实验确实有问题,那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他们也就不知不觉进入了探究中,把自己当作一个真正的探究者,大胆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猜想。然后在互相的争论以及老师的演示实验中明白了错误所在。既然不是这个原因,肯定是其它什么原因,于是学生又进入了更深的探究中。这时学生已经不再是一个坐在底下被动接受知识的听者,而是探究活动中的主体。

  师生共同探讨的过程,明显体现出师生互动的过程。在跟学生一起进行探究的时候,老师应是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教者鼓励学生对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对他们提出的见解中合理的部分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对其中不合理的部分加以详细的分析,用学生能懂的理论或实验来说服他,让他明白自己的错误所在。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老师要及时加以帮助,以确保探究能顺利的进行下去。在学生想到干燥气体、收集气体后再检验等方法时,由于他们知识的缺乏,后面的探究活动就无法进行了,教者及时介绍了干燥装置和收集装置。这样探究活动就得以顺利进行,同时也巩固了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老师还是一个智者。

  新课程改革的确带来了教者教学观念和方式的改变。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一定要善于发现机会、寻找机会、制造机会,与学生一起进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的怀疑勇气、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到磨练、升华,使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得以提高。

【《制取氧气》化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制取氧气教案03-12

化学教学反思12-28

二氧化碳的制取教学反思12-21

九年级化学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反思(精选9篇)08-02

化学教学反思范文02-11

元素的化学教学反思04-2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反思05-23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反思11-25

化学平衡教学反思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