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教学反思

时间:2021-11-28 14:11:3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翠鸟》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翠鸟》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翠鸟》教学反思(15篇)

《翠鸟》教学反思1

  一、教学目标

  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三、教学过程

  (一)学生按照要求自学生字、词。

  1.引导学生回忆复习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的方法步骤。

  2.引导学生回忆读课文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

  即一读:读课文;二画:画出文中生字、词;三查:查字典认识生字、新词;四找:从字典中找出重点生字的字义。

  3.让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4.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自学生字、词,填表,举例:

  (二)检查自学。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自学,纠正读音。

  2.指导学生识记字形:

  3.区别形近、同音字,作巩固练习。

  (三)理解词语: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以“疾”字为例。“疾”在课文中组成的新词是“疾飞”。教师引导学生从查字典中查找出“疾”字有四种解释:(1)病,身体不舒适;(2)恨;(3)快,迅速;(4)疼痛。本着根据词义选取字义的方法,“疾”字在“疾飞”一词中应选取“快,迅速”的字义。“疾飞”的意思是很快地飞。联系课文内容,“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学生便可悟出“疾飞”一词是指翠鸟飞得很快。

  3.出示词语,让学生作巩固练习。

  锐利——“锐”是尖刻的意思。锐利即尖锐、锋利。课文中指翠鸟的感觉非常灵敏。

  鲜艳——又鲜明又美丽。课文中指翠鸟的羽毛色彩非常美丽、好看。

  清脆——“脆”指声音响亮、清爽。课文中指翠鸟的鸣叫声清亮好听。

  (四)介绍翠鸟。

  1.翠鸟:又称叼鱼郎,也叫鱼狗,羽毛青绿色,尾巴短,捕食小鱼。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看到。

  2.出示图片或标本让学生看。

  (五)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熟悉生字、词。

  (六)作业:朗读课文,写生字、词。

  四、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形象生动的地介绍了一种生活在水边的的小鸟——翠鸟。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是本课在表达上的独特之处。在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同时,表达人们对它的喜爱。

  本文语言浅显生动,在教学中,我这样展开。首先,在学生初读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仔细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翠鸟的特点、怎样把它表达清楚的。

  一、翠鸟外形上的特点。外形上的特点主要包括: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体态小巧玲珑;眼睛灵活、嘴巴长尖,“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这些描写都是静态描写。

  二、翠鸟动作上的特点。动作上的特点包括:鸣声清脆;飞的速度极快。“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翠鸟还很机灵。“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注意,作者之所以将翠鸟的特点写得如此细致,是与他日常的认真观察分不开的,进而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作者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翠鸟,也反映了他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因为如果没有对翠鸟的喜爱之情,作者是不会那样认真观察,生动的描写的。培养学生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翠鸟》教学反思2

  一、结合文本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翠鸟的课文有着其特殊性,结构很清楚,每个段落的层次也十分明显。因此在教学目标的确立时,就抓住了对于翠鸟外形描写和行动敏捷这两部分。围绕着这两部分来确定了教学的目标。将课文进行深入的研读,首先自己要确定在教学中应该把握的内容,以及这些内容应该如何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来落实。同时结合语文工具性学科的特点,将语文能力的培养也同时落实到其中,这样使学习和培养能力双管齐下,努力提高学习的效率,提升教学的质量。

  二、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适当的教法学法。

  课文教学中的教学重点是对翠鸟的外形特点的理解,通过对颜色的描写来感受翠鸟颜色鲜艳,并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同时也要体现对翠鸟小巧玲珑的描写,学会抓住个别词语来体会感悟,发现表达时运用的比喻的修辞方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来介绍清楚事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这些特点,并结合板书将其进行整理和概括,渗透对自然段主要内容的概括的方法的指导。对于难点的第二自然段翠鸟行动敏捷的.理解,采取了学生围绕“从哪儿可以感受到翠鸟的行动很快?”这个问题,让学生自我展开学习,从而找到自己体会最深的词汇和语句来结合生活实际谈各自的体会,这样让学生独立的发现和感悟,教师再给予及时的知道和点拨,学生对于难点的理解比较到位。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来读书,自然就能声情并茂的读出语气了。学生也在模仿中学习着怎样抓住关键词句来深入理解感悟,能很好的在想象和换词中积累词汇、运用语言。

  三、体现整体把握和建立联系的特点渗透写法。

  课文的学习最后要回归到整体上,毕竟这是一篇完整的课文,不能割裂开来独立的理解,这样学生的学习是断节的。所以,在教学中,完成了第一个第二自然段的学习后,围绕“写翠鸟的外形和它的行动敏捷有什么联系?”这个问题,学生将课文这两个自然段联系起来想,使得课文成为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不但渗透的课文在构段上的特点,也在有意识地使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最后的说话训练也是在对课文整体把握和高度的概括,学生用“喜欢…喜欢…还喜欢…” 的句式进而来再次对课文表达的内容进行系统全面的概括。

  不足之处:

  在理解翠鸟颜色鲜艳的特点时,没有结合插图来具体的感受,因此,学生在对于“橄榄色”和“赤褐色”理解不是很到位,没有很好的发挥课件的作用。课文结尾处应该再对文本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时间上把握还需要在紧凑一些。

《翠鸟》教学反思3

  教学是一门艺术。本课的教学层次清晰,目标明确,教法适合教材特点及儿童心理特点。教师重视了语言文字训练,很好地发挥了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学生学得轻松而又扎实,既培养了阅读能力,积累了语言,又学到了写动物外形的方法,锻炼了习作能力。充分体现了“教就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

  具体说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形象直观

  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本文的语言非常生动,描写也很形象,可同学们对课文的主角----翠鸟几乎一无所知,而他们所掌握的知识非常有限,思维形式又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一只鲜活的翠鸟呈现在学生面前,化抽象为具体,既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让他们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轻松地区分出了众多的颜色,体会到了作者语言的精妙。

  2.读写紧密结合

  读写结合是传统的中国语文教学的精华之一,是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特别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条好路子。西汉著名的辞赋学家杨雄曾云“能读千赋,则善为之矣!”唐代大诗人杜甫也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翠鸟》这篇课文的第一段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描写动物外形的例子。针对教材特点,教学这一段时,教师把着眼点不单放在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上,而是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不仅学到了语文知识,更学到了习作方法,促进了知识向能力转化。

  3.充分重视“读”的训练

  朗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因为文章的精义妙理,作者的神思妙笔,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体味得到,成功的朗读可激起学生的`感情共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积累语言。《翠鸟》这一课,语言生动而准确,字里行间都透着作者对翠鸟的深深喜爱之情。在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有层次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读的训练:首先初读--感知课文内容,接着默读--理清写作顺序,然后研读――抓住各部分特点,最后赏读――感悟美的语言。

  4.充分发挥“导”的作用

  古希腊生物学家、教育家普罗塔弋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原则,避免了生硬的说教方式,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采用了很多方法,搜集了很多课外资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步一步地诱导学生思考,“点睛之笔”疏通学生理解上的难点,同时又不失时机地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从自读质疑,到理清顺序,到抓住特点,再到欣赏总结,直至最后的迁移写作,教师“导”得自如,“导”得有力,而学生则始终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读书、思考、表达,语文教学的课堂真正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学堂。

《翠鸟》教学反思4

  “如果你是一只翠鸟,你觉得你什么样?”一个“你”字的发问,促使学生积极进行对形象的猜测。和独特的情感体验,加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个“你”字的发问,引导学生进入了作品的情境。

  产生了换位移情的功效。随着对文字的感悟,丰富了教材的内涵。

  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多元解读。

  语文科学的独立之处在于它不象教学,有一个标准答案。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是丰富的,对每个学生的精神领域影响的深度、广度是不同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所以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进行多元解读。学完《翠鸟》一课后,学生可以有多种体会,如认为翠鸟可爱,要爱护翠鸟,自己要努力学习,快长本领,去研究翠鸟……在课尾我设计了一个富有艺术性的环节:“此时,你对想捉翠鸟的想法有什么看法?如果你是翠鸟,你想对那些想捉你的人说些什么?再次换位思考,使学生的情感由感性(对翠鸟的喜爱)到理性(爱护益鸟,保护大自然的升华,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翠鸟》教学反思5

  《翠鸟》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作了非常细致的观察,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翠鸟羽毛艳丽的外形和它捉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在老渔翁的启发下,“我”体会到喜爱翠鸟应该把它当作朋友,打消了捉翠鸟饲养的念头。

  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要学习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按照爪子、羽毛、眼睛、嘴的顺序来具体介绍。在教学这一段时,我由图入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口头描述翠鸟的外形。再引导学生对照课文描写,找出作者的描写顺序,体会文中的优美句子及这样写的好处。接着出示鹦鹉的图片指导学生根据翠鸟的描写方法进行随堂口头作文。这样做一是可以检查学生是不是准确地理解了外形描写这部分;二是让学生把学到的描写顺序准确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激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三是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直观性强,中年级学生尤其如此。于是,我利用课件设计了翠鸟的叫声,通过听、说、读等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我重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加深理解。指导朗读时,我采取范读、指名读、师生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和讨论、理解相结合,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如指导朗读翠鸟外形特点时,可以读得稍慢,轻柔;朗读翠鸟活动的特点时,可以读得适当快一点,读出翠鸟动作的敏捷及捕鱼动作之快。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者许多不足之处,如课前准备的翠鸟捕鱼的视频因课前没有调试好,课堂上没有播放出来,给自己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另外,因为课堂容量较大,在时间安排时,自己缺乏调控能力,造成时间的前松后紧。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加强自己的课堂调控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锻炼自己,真正形成教师、学生、课堂“三位一体”。

《翠鸟》教学反思6

  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十五课《翠鸟》,是一篇写小作者喜爱小鸟的文章,文章描写了翠鸟的美丽,更写出了小作者对翠鸟的喜爱。

  在教学本课时,我应用合作式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对翠鸟不同角度的喜爱,我把学生分成若干个组,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在小组中汇报交流自己的收获,展现翠鸟的外形美与机灵。

  一、细化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

  我在学生合作之前,细读课文,我以学生的角度,来读课文,然后,我就细化分工,在教学时,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明确自己的任务、目标,这样教学效果很好。以下是我上翠鸟一课时的做法:信心十足的来读课文。

  (1)我能读,读出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

  (2)我能说,说出自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3)我能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4)我会品,能品出小作者的真情实感。

  这样定目标,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闪光点,小组学习效率也就提高了。

  二、适时把握小组学习的时机

  小组学习要取得满意的效果,教师要善于把握恰当的学习时机。1、当学生提出的问题似是而非时;

  2、当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时;

  3、当受到知识的制约时;

  这时,就得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讨论、请教、查找资料……

  三、合理、公正、有实效的评价

  小组合作评价是小组内评价,小组之间的评价等。

  总之,我想我会从实践中慢慢摸索,适应学生接受的,有实效的、可行的、有先进的教学理念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式下的教学。

《翠鸟》教学反思7

  学生其实非常喜欢小动物,第一课的燕子,这课的翠鸟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课文。燕子学生看见过,可翠鸟就不一样。因为翠鸟我们生活中很少见。所以,我就引导学生课前查阅有关翠鸟的资料,同时查查家乡的天空常出现一些什么样的鸟?看见过哪些人打鸟伤害鸟类?为什么要保护鸟类?

  课堂上初读课文后,让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翠鸟的资料。体会翠鸟与其他的鸟有什么不同,然后老师又出示有关翠鸟的课件,加深对翠鸟的了解。让学生搜集资料,其实是综合性学习的整合,也是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同时更能扫清学习课文时的许多障碍。培养了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能力,渗透了环保意思。

  在交流时,学生由保护鸟类想到了要保护动物。通过查找资料,知道了非典的产生与捕杀果子狸有关,知道了甲流感也与动物有关。还知道了动物中有一种动物链。

《翠鸟》教学反思8

  在《翠鸟》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个性化的阅读。

  一、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内心体验。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课堂中,随着情节的开展。我提出“如果你是一只翠鸟,你觉得你什么样?”一个“你”字的发问,促使学生积极进行对形象的猜测。和独特的情感体验,加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个“你”字的发问,引导学生进入了作品的情境。产生了换位移情的`功效。随着对文字的感悟,丰富了教材的内涵。

  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多元解读。

  语文科学的独立之处在于它不象教学,有一个标准答案。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是丰富的,对每个学生的精神领域影响的深度、广度是不同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所以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进行多元解读。学完《翠鸟》一课后,学生可以有多种体会,如认为翠鸟可爱,要爱护翠鸟,自己要努力学习,快长本领,去研究翠鸟……在课尾我设计了一个富有艺术性的环节:“此时,你对想捉翠鸟的想法有什么看法?如果你是翠鸟,你想对那些想捉你的人说些什么?再次换位思考,使学生的情感由感性(对翠鸟的喜爱)到理性(爱护益鸟,保护大自然的升华,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翠鸟》教学反思9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本”。课堂上充满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尊重有过错的学生,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并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教师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时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

  《翠鸟》是新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文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翠鸟羽毛艳丽、小巧玲珑的外形特点和它捉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当我在引导学生学习第一段(讲翠鸟外形)时,有两个男生在下面讲起话来,接着一个在“叽叽”叫,另一个吹起了泡泡。我立即停止了讲课,生气地走到那两个同学的座位旁,正准备大声训斥时,所有同学都紧张起来,那两个同学的目光和我对视了两秒,迅速挺直腰,双手平放桌面坐得端端正正的,静静等着我的“处罚”。此时,我的心一下软了。课堂上便出现了下面的一幕:

  师:你们俩刚才在做什么?能告诉老师吗?

  学生早也意识到自己犯了大错,低下头,不敢作声。

  师:你是不是在模仿翠鸟的叫声呢?你是不是在模仿小鱼吹泡泡呢?这一部分讲翠鸟的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然后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着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而小鱼呢,悄悄地把头露出来水面,吹了个小泡泡……

  学生点点头,有些不好意思。

  师:原来你们已经学到前面去了。老师正准备让你们表演一下小鱼吹泡泡呢!你们能不能给大家示范一下?大家用掌声来鼓励!

  这两位同学高兴地站起来,一个学起了翠鸟叫,另一个开始吹泡泡。

  师:小鱼是怎样吹泡泡的?请大家都认真看课文第三自然段,再看这位同学表演,好吗?

  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地看起了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这时,刚才那位同学已经迫不及待地重表演了。

  师:请问他这次表演与第一次有何不同?

  生:动作轻了,是悄悄的。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表演?

  生:小鱼很机灵,生怕被翠鸟发现。

  师:这次你读书很用心,真会发现。希望我们每个同学读书时都像他们俩这样:眼到、心到。(示意这两位同学坐下。)

  师:如此机灵的小鱼,翠鸟却发现并把它捉到了。你们想知道翠鸟是怎样捉住鱼的吗?请继续阅读本段,可以抓住一些重点词语来体会。

  同学们又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不一会儿,有的同学在勾画翠鸟捉鱼的动作的词,有的同学正手舞足蹈地表演呢!

  这个片断中,我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讲话”,采取的方法既不是简单的提醒、暗示或批评,也不是视而不见的“冷处理”,而是利用这个偶发现象,进行课堂教学的第二次、第三次设计,去推进课堂教学,并运用策略,使学生从讲话的自责到“模仿”的自信,既让全班学生、对翠鸟的活动特点有了更形象的认识,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课堂教学的艺术和艺术化的课堂教学,要求我们教师要善于发现、捕捉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甚至一个意想不到的“黑点”,去急中生智、巧妙地调控学情,进行课堂教学再设计。试想,如果我当时急中不生“智”,而只生“气”,那这节课对于师生都将是痛苦的惩罚,所以,我感悟到:教学中遇到麻烦时,我们教师往往一急就只有生气,其实,教师可以在急中生“智”,想法如何化解,引导,变不利为有利,千万不要只是生“气”。

《翠鸟》教学反思10

  今天教学《翠鸟》一课,心情较愉悦,大部分学生听得认真,我付出的也开心。学习第三段翠鸟捕鱼时,我突然想给孩子们讲道理了。“像翠鸟一样专注,你就是捕鱼能手。不好好学习,将来你就有可能抓不到鱼。”

  先放翠鸟图片,介绍几种翠鸟。把学生引入情景,自读课文,第一段学生汇报讲了什么?(在学生自读时,巡视、探讨。都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翠鸟的外形。)生“第一段讲了翠鸟的外形。”“找生读一段前两句。直接解决泡泡里的话“鲜艳”的意思。生“多”师:“什么多?”生:“翠鸟颜色多”“下文翠鸟身上颜色是挺多,但仅仅是颜色多不能说明鲜艳。”生“色彩多而明亮。”下面根据作者的描写顺序结合课件看一看。

  “头巾、衬衫、外衣这几个词你看出了什么?”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是拟人和比喻,作用是什么?”生“更加生动、有趣。”师纠正“是生动形象。可我完全可以换个词,我说它脑袋上有块橄榄色的绿布也行啊。”生沉默,似乎是没理解。换种方法问:“衬衫、头巾、外衣都是谁穿的?”生“人。”“为什么要用人的'特征写鸟呢?”我的本意是希望孩子们能说出“作者喜爱翠鸟,把翠鸟当朋友,所以用人的特征写。”但大概是我的引导语有问题,这一块没出来,我说了答案。很懊悔,备课时应该在我的语言上多琢磨的,这是遗憾。

  不过其他部分完成得好。课件依次出示“爪子、腹部、背部、眼睛、嘴”的特点。我让学生回答汇报。同学们很积极。这样也有利于学生背诵,同时在板书上也要有体现。(翠鸟,大括号,颜色-鲜艳身形-小巧爪子-锐利眼睛-透亮嘴巴-尖长)其实,翠鸟捕鱼技巧之所以高超,与它的身体构造是分不开的。但刚开始问学生“翠鸟捕鱼厉害与它的特点有关吗?”孩子毫不犹豫“无关。”“好,我们接着看,验证验证。”

  “翠鸟飞得那么急,又突然间停下来,说明它怎样?”生“飞得速度快。”“那你跑50米后能急刹车,立刻停止吗?”生“不能。”“那翠鸟就能轻轻地停住,说明它?”生“灵巧、敏捷。”“为什么呢?”(手指板书)生“因为翠鸟身形小巧,爪子锐利。”(板书:动作-灵巧、敏捷)“因为翠鸟嘴巴又尖又长所以能叼鱼。”最后孩子们了解了:翠鸟的外形特点直接导致他会成为捕鱼高手,然后用箭头把外形的板书导向动作的板书……

  今后得多思考,想的全面点。把课堂预设,多发情况考虑周全。在提问、引语上要斟酌,不能让学生模棱两可。

《翠鸟》教学反思11

  自从去年教室里安装了多媒体,我的教学就多了课件演示这一环。精心的备课再加上精彩的课件,总是能够让我的课堂教学高潮迭起,学生们也变得更加爱学、乐学。在准备《翠鸟》一课时,碰巧在网上看到了有关的课件,做得很是精美实用。于是下载下来,参考着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进行了改编,用在了课堂上。

  课上得比较顺利,一切按部就班,一直按着我的思路进行着。学生们都被翠鸟的可爱外形和敏捷身姿所折服。接近尾声时,我问道:“当捉翠鸟来喂养这个愿望不能实现时,我们就失望了,心中只留下了一个小小的希望。这个希望又是什么呢?”我出示了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想和学生们一起陶醉在那份浓浓的“爱”里。正当我暗自带着几分得意扫视课堂时,一个学生突然高高举起了手,用期盼的眼神看着我。我心里犯起了嘀咕:又是他,那个喜欢刨根问底的学生,这回不知他会想出什么怪答案,可别破坏了课堂气氛。于是,我的眼光一扫而过,装作没有看见,可是他把手举得更高了。怎么办呢?还是尊重学生提问的权利吧!我请他站了起来。“老师,这里为什么是‘看着它那美丽的羽毛’,和课本上不一样?”他指着我的课件提了一个问题。教室里安静下来,我从讲桌上摸起语文书对了对,再一看屏幕,糟糕!我怎么犯了这样一个低级的教学失误?编制课件时也许是一时疏忽,居然把“远远地看着它那美丽的羽毛”这句话漏写了“远远的”三个字。我定了定神,刚才的妙语连珠一下子卡壳了。

  正想向学生说明自己的失误时,教室里又传来一个声音:“老师一定是故意这样写的,是让我们进行比较句子练习吧?”听学生这么一说,我忽然间灵机一动,对呀!新课程的理念不是要尊重学生的主观体验,让他们畅所欲言吗?我就来个将错就错。我笑眯眯地问:“你们知道,这里为什么要说‘看着它那美丽的羽毛,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在下面议论开了。有的说:“那是说明,我们很喜欢翠鸟。”有的说:“孩子们看到翠鸟这么美丽,真的很想接近它。”有的说:“我读懂啦,小作者想走近翠鸟,亲手摸摸翠鸟鲜艳的羽毛。”还有的说:“那是告诉我们,小朋友们想永远和翠鸟呆在一起,最好捉一只来喂养。”……学生们一下子说出了这么多的见解,我心中暗暗高兴,于是趁热打铁。我又问:“也就是说,大家从这句话中看出了小作者和他的伙伴们对翠鸟的.什么呀?”“爱!”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看着学生们对课文的感悟越来越深,我喜不自禁:“那你们再拿起书,看看书中的最后一句话,为什么小作者和伙伴们说要‘远远地看着翠鸟那美丽的羽毛,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呢?”学生们立刻七嘴八舌地回答道:“那是小伙伴们不想惊动可爱的翠鸟啊!”“小作者们担心走得太近的话,会让翠鸟以为有人要伤害它。”又有人说:“老师,我知道了,小朋友们肯定是因为太喜欢翠鸟,而不想打扰它。说明他们很爱护翠鸟,只要远远看着它就够了。”

  这些答案是我始料未及的,也是我在解读教材时没有想到的。我用赞许的目光看着孩子们,说:“对啊,爱翠鸟就应该和它和谐相处,这才是真正的爱!谁愿意来读这句话呢?这里不仅体现着小作者对翠鸟的喜爱,更多的还是什么呀?”“爱护、关爱……”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只只高举的小手。在孩子们真切的朗读声中,我的内心感慨万分,如果按照最初的预案,学生们对课本的理解恐怕不会悟得这般透彻,这般水到渠成呀!

  打开课件上的一首小诗,配着精心挑选的音乐,我开始朗诵:“我爱你那美丽的羽毛,我爱你那悦耳的鸣叫。我爱你,你是我的好朋友。我们的生活里,不能没有你的歌唱。大树上,草丛里,不能没有你的小巢。叔叔,快扔了,你手中的鸟枪。大哥哥,快收起,你捉鸟的网套。爱鸟吧,让所有的鸟儿和我们一起过快乐的日子。”学生们沉浸在这优美的情境中。紧接着,我又播放了自然生存环境恶化和鸟类被捕杀的图片,和着音乐轻轻地讲解起来。渐渐地,渐渐地,有的孩子流下了伤心的眼泪,有的则在窃窃私语。在这种越来越浓烈的伤感气氛中,我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拯救小鸟”四个大字,大声地说:“想为可爱的小鸟做些什么吗?把你心里想的写成诗歌或作文告诉老师好吗?”

  从没有过如此美妙的写作环境,灵感和着缓缓流淌的音乐就像夜空里的繁星一颗一颗地跳进我和学生们的心里。下课铃声早已过了,可孩子们依然沉浸在写作中,不忍打断他们,我什么都没说,什么也没做,悄悄地退了出去……

  这一天,我的心情一直很美丽,因为那一个美丽的错误。

  反思:

  以上的教学片段可谓“无心插柳柳成荫”,是我事先没有预料到的。但学生们的回答却让我看到了孩子们的世界是充满无限想象力的,他们的思维发散性很强,富有开拓性,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结合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我两点感悟:

  一、真情实感,融入教学。

  任何的情感都是如此,只有自己真正沉浸在其中,才能够感动别人。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自己乐在其中,对语文教学要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语言。捧着一颗爱心,带着一颗童心,才有可能感染学生、带领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到语文的教学中去。新大纲强调指出:要在朗读中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课的语言简练,读来朗朗上口,学生们又对鸟儿十分喜爱,朗读课文使他们感觉愉悦,而我选择的配乐诗朗颂又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因素。于是在朗朗的书声中,学生们感同身受,他们的思绪渐渐融入其中,缩短了与课文的情感距离,有了新的体会和感悟,从而得以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二、学生为本,活力课堂。

  新课程改革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我们的教学就应该积极地响应这个主题,以学生为本,创建充满活力的课堂。一直以来我都在设想,我们的课堂应该像春天一样,让所有的孩子像百花一样灿烂地绽放。在教学中,教师不是导演,胜似导演,要从学生的视角和需求出发,策划好每一个教学环节,才能和全体学生一起来上好一堂充满着活力和童趣的课。只有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亦师亦友,才有可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例如本文的教学,在出现了教学失误而学生们又自己另辟蹊径时,我没有马上打断他们,而是及时地跟上他们的思维,鼓励学生们畅所欲言。在这种轻松的气氛下,学生的自主意识被唤醒,各种不同的理解纷纷得以展示。然后我再对他们的发言进行分析和归纳,并很自然地引入到保护鸟类这一教学阶段,使得学生们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这样的教学一方面保护了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思考,另一方面也使知识得以更加柔和的传播,因此也就更容易深入人心。

  知识可以被传授,而智慧却是与生俱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力求避免灌输式教育,而应以循循善诱,启发为主。尊重学生,发挥学生自身的想象力和潜力,开启学生自身智慧的天窗。让我和我的学生们一起在教学中成长,一起在新课程、新理念引导下的语文教学宝藏中继续探究和挖掘。

《翠鸟》教学反思12

  《翠鸟》一文,备课中考虑到对于翠鸟这种只闻其名,不见其形的小鸟,学生们知之甚少。针对本课必须完成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的资料。

  课堂中,感到引导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然后分组交流的完成为学生主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供了适宜的空间,汇报交流中指导学生注意语言准确与生动,培养了想象力与表达力,如出示两组句子,每句较之前一句都多一个“形容词”,这样写的作用让学生观察,读中比较体会,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学生感受、体验作者抓翠鸟外形美、捉鱼本领高这两部分时,我适时播放了色彩艳丽、富有动感的画面,借助了画面由爪子→头部→背部→腹部,颜色不断叠加,呈现了五彩斑斓的羽毛变换,同时配以小鸟清脆的鸣声,朴棱着翅膀箭一样捉鱼疾飞的身影,鱼儿机灵吐水泡的声音,较好地解决了本课理解上的难点,使学生身临其境,不仅感受到了翠鸟外形的艳丽之美,而且极好地体会了翠鸟“钓鱼郎”的美称了,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在孩子们饶有兴趣之时,我的一句:“你们喜欢翠鸟吗?原意背下来翠鸟的`美丽和它捉鱼本领高的描写吗?”学生们齐声“愿意”继而兴趣盎然地背起来,全然没有了畏难情绪和被动状态,而此时我依然用课件演示外形分环节画面,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学生。这种分层指导课后效果得到检验,绝大多数学生均能背诵下来。

  之后的第三课时,引导学生将收集的鸟类知识随堂介绍展示,感觉学生的语言得到积累,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了,拓展了其知识面,渗透了审美和思想教育。

《翠鸟》教学反思13

  《翠鸟》一文,备课中考虑到对于翠鸟这种只闻其名,不见其形的小鸟,学生们知之甚少。针对本课必须完成的教学目标,在与同科头老师交流时决定采用网上下载的课件,并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的资料。

  在教学时:抓住事物的特点来教学,让学生抓住翠鸟外形美、捉鱼本领高这两部分时朗读,我适时播放了色彩艳丽、富有动感的画面,借助了画面由爪子→头部→背部→腹部,颜色不断叠加,呈现了五彩斑斓的羽毛变换,同时配以小鸟清脆的鸣声,朴棱着翅膀箭一样捉鱼疾飞的身影,鱼儿机灵吐水泡的`声音,较好地解决了本课理解上的难点,使学生身临其境,不仅感受到了翠鸟外形的艳丽之美,而且极好地体会了翠鸟“钓鱼郎”的美称了,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在孩子们饶有兴趣之时,我的一句:“你们喜欢翠鸟吗?原意背下来翠鸟的美丽和它捉鱼本领高的描写吗?”学生们齐声“愿意”继而兴趣盎然地背起来,全然没有了畏难情绪和被动状态,而此时我依然用课件演示外形分环节画面,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学生。这种分层指导课后效果得到检验,绝大多数学生均能背诵下来。在课堂教学中,我重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加深理解。

  1、我引导学生先借助拼音自己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再进一步弄清楚每一句、每一段写了什么。然后,通过反复朗读,想象翠鸟小巧、美丽、可爱的样子,以及巧妙、神速地捉鱼的动作。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要始终放手让他们自己去阅读、思考、想象。在这个基础上,把个人读懂的或有疑问的地方讲出来,和同学们交流、讨论。同时,结合形象直观生动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翠鸟捕鱼的动作敏捷和翠鸟外形的关系。

  2、敝傅祭识痢⒈乘校骸≈傅祭识粒采取范读、引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和议论、理解相结合,在读中感悟。朗读翠鸟外形特点时,可以读得稍慢,轻柔;朗读翠鸟活动的特点时,可以读得适当快一点,读出翠鸟动作的敏捷。

  背诵要在理解和熟读的基础上进行。先弄清每个自然段有几句话及句子的顺序,可以板书重点词语,帮助学生记忆。

《翠鸟》教学反思14

  一、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活动和居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

  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述方法:关于翠鸟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关于翠鸟捉鱼,是按照注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进行描述的。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体验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二是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三是培养学生爱护鸟类的意识。

  本课的重点在写外形特点和捉鱼的第一、二、三自然段。难点是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翠鸟之所以能在疾飞中叼起小鱼,跟它的身材、爪子、嘴和眼睛的特点是不可分的。

  二、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在写外形特点和捉鱼的第一、二、三自然段。

  三、教学反思

  1、以画见悟,画出情趣:

  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直观性强,中年级学生尤其如此。于是,我课前设计了让学生给翠鸟上色和课上介绍翠鸟外形的教学环节。其意义有三:一是可以检查学生是不是准确地理解了这段外形描写,头脑中是否形成清晰的翠鸟形象;二是这样做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三是训练说的能力。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给翠鸟上色是手段,按顺序、有感情生动描述翠鸟的外形特点则是目的。

  2、扣读导悟,读出情趣:

  如果说兴趣是语文教学的敲门砖,情趣则是语文教学的精神催化剂。在教学翠鸟等鱼、捕鱼的部分,我以“谁有勇气也来读读这两段”调动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读的过程中以“听你读,我怎么感觉不出翠鸟飞得快?”“同学们自己小声练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体会‘清脆’、‘疾飞’、‘一眨眼’、‘轻轻地停’、‘一动不动’,看应如何读出变化。”“我们进行男女生比赛读”。最后一自然段的“我听你读不像老渔翁,像二三十岁的打鱼的人。”“下面听别人读读,猜猜这个老渔翁有多大岁数。”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点出学生读书的不足,引导学生读中感悟。

  3、读写结合,写出兴趣: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不仅需要模仿,而且善于模仿。这是因为小学生受知识、经验、情感等因素的局限,他们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可以说小学生的最初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中年级学生初学作文更是如此。叶圣陶曾经说过:“课文就是最好的范文。”所以小学作文可以从模仿起步的。本课在对翠鸟外形描写的这一段话就是一个读写训练最佳结合点,是练习写作的好材料。全段围绕“鲜艳”一词,分别从头部、背部、腹部具体描写。在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个片断后,我要求他们尝试模仿这段话介绍鸟的外形。学生在这一环节表现还是不错的。

《翠鸟》教学反思15

  【教学设计方面】

  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都很重视读书。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感悟和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然后通过模仿或重组的训练加以运用,从而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这种“读书──感悟──积累──运用”的有序设计,使得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层层深人,富有实效。其中“感悟”是关键环节,它是读的目的,又是积累和运用的基础。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对语文文字的感悟。如《翠鸟》一课中,让学生交流、讨论:课文有哪些描写值得我们学习?把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从而品味课文用词的精当、描写的生动形象。但从效果看,学生找出了文中精彩的描写,但由于忽略了对“课文有哪些描写值得我们学习”的探究,因而学生对句子的感悟层面较浅。由于感受不深,朗读时情感表达显得不够充分。

  【学生活动方面】

  摆正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精练巧妙的设问,紧密有致的课堂组织,使得学生在课上有大量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听说读写议等活动,语文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如《翠鸟》一课中,让学生动手画图,通过还原图形检验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理解;让学生扮演自然博物馆讲解员,通过语言重组和表达训练,进行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凸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能。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使朗读更生动、表达更准确、想象更丰富、思维更活跃。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旨在生生互动中多元收集信息,但如何使小组学习不流于形式,对学生合作学习进行有效的组织,促使每一位学生在小组内均有表达机会,并挖掘学生差异资源,在优差生互动中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思考和探索。

  【教师技能方面】

  善于运用表扬、鼓励方法来激励学生,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参与氛围,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并能较好地控制教学进程。注重对学生潜能的挖掘,学生的聪明和智慧被老师激活、在教学中形成一个个不小的高潮,使课堂充满了活力。美中不足的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有时未能及时回授,例如《翠鸟》一课中学生质疑:作者描写翠鸟的外形为什么先写爪子?问得精彩!可惜老师始终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放弃了一个激活学生思维、学习写作技巧的好时机。开放性的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具备灵活机智的教学应变能力,开放性的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位具有进取心的教育者都会认识到提高自身教学素质、培养良好教学技能的重要性。

【《翠鸟》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翠鸟》教学反思09-08

翠鸟教学反思02-24

《翠鸟》教学反思03-19

翠鸟教学反思(精选6篇)07-29

《翠鸟》教学反思(精选7篇)07-30

《翠鸟》语文教学反思03-24

翠鸟教学反思15篇04-09

《翠鸟》教学反思(通用16篇)07-30

翠鸟教师教学反思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