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水教学反思

时间:2021-11-30 08:30:3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死水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死水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死水教学反思

死水教学反思1

  在设计的时候主要考虑的问题是让学生尽情感受诗歌的美,因此在上这首诗歌前,先上了闻一多的《死水》,让学生了解“新月派”所倡导的诗歌“三美”。在上课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要让学生在朗诵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在对意象的感悟中体味诗歌的绘画美。然后在后面的讲解中感受诗歌的建筑美。

  对诗歌标题的分析,能让学生尽快进入诗歌情境,体味诗歌的主题。

  第二点要让学生体味的就是诗歌的情感发展脉络。这一点在上课的过程中,做的较好。在分析景物、以及诗中议论性话语的基础上,分析作者情感,有依托,不是空穴来风。然后让学生回味《荷塘月色》的'情感发展脉络,从中得到一些启示,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情感的发展脉络。

  第三点做的比较好的地方就是拓展既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能让学生在文章基础上,对人生中的爱、美等有所感悟,跳出文本,对人生有一定的体悟。这样,这堂课就能对学生有所启发和收获。

  不足:

  1、前面的速度有点快,以致后面时间比较多,都用在拓展上了。

  2、前面的时间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加强:让学生多朗诵,从朗诵中把握主要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的特点,并从中体味其中的思想感情;可以让学生就一节写出一个电影画面,体味其中的美感。

  将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多让学生思考,让他们在思考中体味作者情感。

死水教学反思2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觉得最成功的环节就是带领学生通过诵读诗歌体悟其蕴含的情感,也让我明白语文教学所最不可缺少的生命元素——情。正所谓“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教师的情感和语言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死水》这首诗歌本身就已经充裕着诗人浓厚的情感,它或许没有唐诗宋词的绮丽优美,也不如散文那般温柔细腻,但是它却用铿锵有力的字眼唱出了自己的风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抓好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也有利于整个教学过程。

  同时,恰当运用鼓励性语言,能起到“充氧助燃”的作用,尤其在课堂提问评价学生答案更是如此。教师绝不能用尖刻的语言侮辱学生,伤害学生,应该多用肯定激励的语言,如:古翠翠同学朗读《死水》时感情充沛,很成功,便应作出肯定的评价,“朗读得太好了,真是孺子可教也!”即使学生回答不够妥切,也应该说:“敢于发表个人意见”、“想想怎样回答更精彩”等等,让他们不至尴尬,保存下次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而对学生的评价更要敢于打破常规,鼓励有独创性的见解。语文教材收录的多为名篇佳作,许多问题也早有定论,但语文学科的开放性决定了课堂问答的开放性。因此,学生的回答即使有悖于传统认识、有悖于教师设计问题的初衷,只要言之成理,就应该予以肯定,予以鼓励。

  死水创作背景:

  《死水》是最能代表闻一多思想、艺术风格的诗作。闻一多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 集诗人、学者和革命斗士于一身的重要诗人。他创作的诗集主要有《红烛》、《死水》两部。这两部诗集虽然是闻一多思想和艺术风格发展不同阶段的产物,但它们共同贯穿着一条爱国主义红线。

  诗集《红烛》是闻一多第一本诗集,这个诗集中不少作品反映了诗人强烈的反封建意识、在异国他乡的孤寂以及对祖国的眷恋之情。其中,《太阳吟》写得很有特色。诗人借助想象的翅膀,寄情于太阳,向它倾诉了思乡恋国的.衷肠。诗集《死水》所收辑的作品无论是思想的深刻,还是艺术的成熟,都要比《红烛》集中的作品有显著的提高。其中《发现》、《一句话》、《死水》等诗篇,写得或悲痛、或激愤、或豪迈热烈,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命运的忧虑与关切,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读者无论何时读到这些作品,都会为之动情、颤栗。

  闻一多的诗歌在艺术上有着独特的风格。他有感于“五四”以来新诗过于散漫自由,因此提倡一种新格律诗。由于追求艺术上的严谨,这使得他的诗大多有富于浪漫气息的幻想,严谨奇特的构思,火山爆发式的激情,一咏三回环的语势,以及比喻、夸张、象征、反复等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等特点。

  闻一多在我国新诗创作理论建设上也很有成绩,他的新格律诗理论被后人称为现代诗学的奠基石。

  1922年,诗人怀着报效祖国的志向去美国留学。在异国的土地上,诗人尝到了华人被欺辱、歧视的辛酸。1925年,诗人怀着一腔强烈爱国之情和殷切的期望提前回国。然而,回国后呈现在他面前的祖国却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景象——军阀混战、帝国主义横行,以至于诗人的感情由失望、痛苦转至极度的愤怒。

  《死水》一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

死水教学反思3

  一、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

  1、《最后一次演讲》导入,引起学生注意,把学生快速带入那个战火纷飞、黑暗恐怖的旧中国。

  2、能够通过师生互动的赏析及不同形式的朗读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且赏析到位,朗读效果较好。

  3、上课一开始就把本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点(如三美,象征,艺术手法等)做了很好的铺垫,在课堂中能就势引导而水到渠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烛光漫步事半功倍,效果很好。

  4、在探究“青蛙”的象征意义时,运用了对比(辛弃疾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和毛泽东的《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从而使学生易于理解“青蛙”在本诗中的内涵。

  二、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

  1、教学语速稍微有点快。

  2、课堂的内在结构还不够严密。

死水教学反思4

  平心而论,我读过《死水》多次,但始终没有读出感觉来。我总觉得这样的诗很难进入诗歌的领域,它缺少诗味。这个双休日,我为了攻克《死水》的教学设计难关,应该说脑子里一直在理解《死水》,亲近《死水》。但灵感一直没有来到。

  课文的注释说到,这是作者看到北京一条臭水沟有感而作。那么,这条臭水沟究竟有什么特点呢?是不是诗歌当中所有的描绘都是现实的臭水沟的特点呢?不是的。那条臭水沟的特点其实只有诗歌的第一节一、二句话:“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也就是说,实有的死水的特点就是死气沉沉,毫无生气。那随后诗歌所表现出的死水的肮脏、腐烂、变质、死寂都是怎么回事呢?如果我们注意了诗歌前面四节所用的“不如”、“爽性”、“也许”、“再让”、“让”、“如果”等词语的话,我们就知道,这其实是诗人想象主动干涉死水后的情景。

  我们都知道两个前提:一、闻一多爱国人士;二,死水有象征意义,象征着黑暗的旧中国。那我们不禁要问:“闻一多怎么就忍心或者说如此残酷地让这样一沟本已死气沉沉的臭水沟更加变质腐烂呢?”

  这个问题,很明显是一个讨论的很好的话题,可以让学生讨论。事实证明,两个班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效果很不错。答案就是“爱之愈深,恨之愈切”。当自己特别爱国,但看到我们的国家又如此不争气的时候),诗人怎么会不气狠狠地发出一番诅咒呢?

  所以,诗歌末尾的“看它造成个什么世界”最好不要理解为诗人的.失望或者说是破罐破摔,而要理解为仅是一种气急之时的诅咒。

  当然,对于这一沟死水,也有人从闻一多“烂果哲学”的理论主张出发来理解。那就是闻一多对这一沟死水彻底绝望,所以希望它烂得更彻底,然后等待一个新的世界的出现。这种理解也未尝不可。

  基于以上考虑,我的设计过程大致如下:

  首先,反复调动学生朗读热情,通过朗读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

  第二,初步感悟,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换自己对诗歌的原初体会。

  第三,全班交流自己的理解。08升2班首先由陈嘉敏同学发现,他说死水象征着黑暗的旧中国,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这时,黄东梅就认为闻一多不是爱国,举诗歌最后一句为证,说闻一多对中国完全没有希望了。林家豪又站起来反驳说:有一句话叫“爱之愈深,恨之愈切”,闻一多这是气话。其他同学都表示很赞同。

  然后有同学就诗歌谈了些看法。但都不深入。于是我只有按自己的设计开始提问:

  (1)诗歌注释说死水一臭水沟,那么在诗人眼中,现实的臭水沟有什么特点?

  同学们大多数都说到恶心。

  (2)我继续引发,眼中所见真的是恶心的死水?

  学生终于明确,仅仅是滞塞,没有生气。

  (3)那死水的恶心是--

  学生补充,是诗人想象中经自己加工后的情景。

  (4)想象中,死水还有哪些特点?

  学生通过朗读2、3、4节分别归纳。

  ××升2班因为同学讨论没有进入状态,所以更多的是我的讲解,进度稍快一些。

【死水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闻一多《死水》赏析12-08

闻一多《死水》赏析(通用5篇)07-30

《日记》教学反思日记教学的反思04-15

教学反思语言教学反思12-07

教学教学反思11-12

关于教学反思的反思04-22

比的教学反思01-30

经典教学反思10-19

教学的反思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