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严教学反思

时间:2021-12-09 16:37:0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尊严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尊严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尊严教学反思15篇

尊严教学反思1

  平常的一天依然平常,而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

  上课铃响了,我拿着课本走进了教室。

  在师生相互问好后,我导入新课并板书了课题,这篇课文的题目叫《尊严》,是篇教育性很强的文章。讲了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的一个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在逃难的路上,他饥寒难忍,但是他拒绝了送到面前的食物,理由是他不能白吃人家的东西,只能在帮忙干完活以后,他才吃这份食物。后来,他留在杰克逊家里干活,成为庄园里的一把好手。目的使学生从哈默的故事中受到教育,树立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

  这节课学生状态很好,个个聚精会神,从他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被主人公自尊的精神品质深深的打动了,快下课的时候,我习惯性的问了一句:“同学们还有问题吗?”

  说完,环顾四周,没有学生举手,我又问了一遍:“真的没有问题了吗?”我看见有一只小手举了起来,我赶紧让举手的同学站起来,惟恐晚一点他会把问题给忘了。我面带微笑说:“晨晨,有什么问题?说吧。”

  “老师,尊严是什么?我不懂。”

  “什么,我讲了一节课了,现在你问尊严是什么?上课没听讲啊?”我想。

  其他的同学也向他投去了异样的眼光,好象在看一个犯了错误的人,有的甚至还轻声指责着。

  我示意学生安静下来并让他接着说。

  “老师,哈默有尊严吗?”

  “当然!”我坚定的说。

  “为什么说他有尊严,不吃饭就是有尊严?”学生将了我一军。

  我解释到:“哈默不想白吃别人的饭,要通过劳动换来这一顿饭。所以,我们说他是有尊严的。”

  “哦”他若有所悟的样子,“我要是杰克逊就不让他干活,看他怎么办!”学生大笑,我也笑了,但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说。

  大概是看我笑了的原因吧,他更加大胆了:“尊严,尊严能当饭吃吗?”

  “嘿,还来劲了!”我的语气有些严厉。

  他并没有让步的意思,我做出了个继续的手势。

  “我在电视上看到过有人恶死也不吃别人施舍的饭,我也看见过有的小孩或者老人为了能生存对那些有钱人低头哈腰,就是为了能活下去!说实话,我并没有对不吃饭的人产生太多的敬佩,不吃饭就有尊严,吃了饭的人就没尊严了吗?他们换来尊严的代价是什么?是饿死!”

  “老师,我通过看电视也知道一件事。就是一个在深圳打工的大学生,向韩国老板下跪。因为那个韩国老板不给他工钱。为了尊严,不要钱可以。但是他出来打工肯定急需用钱,可能这还是救命的'钱,如果拿不到,那后果……”班里的一个小男孩突然站起来说。

  “老师,虽然我很佩服哈默的做法,但是我认为现在不能把尊严看的太重,最重要的是生存,有时候就需要你委曲求全的生存。你只有生存下去,才有可能挽回丢失的尊严。”一个女生小心翼翼的说。

  “没有了生命,一切都无从谈起!”不知道谁喊了一句。

  “没有尊严的活着,那人生还有什么意义?”终于出来一个对立的观点,还有好多学生附和着。

  ……

  此刻,班里已经开起了没有组织的自由辩论会,学生不由的形成了两个团体,个个瞪着大眼睛,好象真理就在自己的手中。

  学生的话使我感到震惊。是啊,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些人把拍马溜须,曲意逢迎当作“把根留住”的法宝,但是不是要生存就必须以丢失尊严、降低人格、压抑个性为代价呢?听了学生的这些话我仿佛懂得了什么,我不愿为活着而活着,但我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想起一句歌词:“生活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到底哪个更重要?”举目四望:一群群民工被厂方苛扣工资,食不裹腹;深圳的一群打工仔为了讨要工资纷纷跪倒在老板的脚下……当所有的人都在寻找那个不跪的人时,我却沉痛的将眼光放到了下跪的人身上,难道他们不懂得人的尊严吗?还是没有找到比不下跪更好的方法?这不可解释的一切蕴涵着多少难以诉说的辛酸无奈猝不及防,蕴涵着多少沧桑世事中永恒的感伤和无垠的苍凉啊……

  学生是最贫穷的富翁,最无知的智者,最无忌的哲人,也许他们在“童言无忌”的率真中一语道破了天机,也许在“乳臭未干”的稚气中,还看不清人生百态、世态炎凉,也许他们现在还不知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无奈,还不能体会“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但我相信,学生会随着不断的接触社会生活而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我们没有限制学生思维的权利,我们也限制不了。这些孩子很明显接受了当代社会的各种信息舆论导向的熏陶。很多人都说,现代人现实了,现代人精明了。社会进步的大方向永远是好的。可是,精神领域呢,很多人又说,现在社会的精神世界是空白的,是匮乏的。特别是价值观,人生观。不吃喈来之食,曾经是多少人佩服的骨气,而现在竟成为了更多人嘲笑的对象。作为我个人来讲,是很为此痛心的。我们的孩子比之我们儿时真的是聪明的多,可是也现实的多。可是他们也毕竟是孩子,是需要我们正确引导的孩子,我总希望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课堂,在我们的校园保持一块净土。我为他们能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而骄傲!学生有了自己的看法,有了自己的态度,我对此感到自豪和欣慰。不管他们辩论的结果如何,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对生命、会对尊严、会对人生产生更加深刻和清醒的认识……

  下课了,我带着几分思索走出教室,我听到身后有学生追来……

尊严教学反思2

  课文写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的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寒冷的冬天,在一群饥饿难忍的逃难者中,有一个骨瘦如柴的年轻人叫哈默,他宁可挨饿也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坚持用自己的劳动来获取食物。他用实际行动维护了自己的尊严赢得了镇长杰克逊的赏识,后来,他留在杰克逊家里干活,成为庄园里的一把好手。从这件事可以体会到,尊重自己,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中,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杰克逊大叔对女儿的谈话中,认识到这种自尊的可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这篇课文宣扬的是哈默以坚强的毅力所坚守的“用劳动换取报酬”的信念。哈默的行为孩子们不难理解。而对尊严的捍卫,正是现实社会所缺失的。有心未必能做成好事,要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别人需要的是什么。前不久在豆瓣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从乡下进城读书,在公交车上,听到旁边座位一孩子吵着要喝可乐,妈妈不同意,想着法子哄孩子。年轻人家在农村,从来没喝过可乐,这次来的途中爸爸硬是给他买了易拉罐装的可乐。他拿出可乐罐,想要打开来喝,添,拧,摇。。。。。他用尽一切办法,就是没法打开,羞红了脸,偷偷地又把饮料收起来。”宝宝,我们喝可乐吧。“”我们先把这上面的环提起来,用手指勾住,用力一拉,就打开了。你试试。“耳旁传来年轻妈妈和孩子的对话。年轻人用同样的`方法,轻松地打开了易拉罐。没有直接的交流,没有手把手教,却用一种最温暖的方式帮助了他人,给别人留下了尊严。这个年轻人一辈子都会记得这一场景。

  关于尊严的事例,生活中还有很多,那些身患残疾,却凭着自己的努力,练就一身本领,在街头卖唱卖艺的人,也跟哈默一样,不食嗟来之食,同样值得我们尊重。而我们,要做的是按他们希望的方式给他们留下尊严,而不是大张旗鼓地施舍与同情!

尊严教学反思3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置为:

  一、懂得抓关键词语来理解文意

  二、学会使用外貌描写的四字词把人物形象写具体

  三、能够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大意

  四、理解劳动与尊严的关系,体会哈默的高尚品质

  这个教学过程正如校长所说,陷入了“教——学——评”的传统模式,生本位观念未能落到实处,因此课堂氛围无法活跃起来,学生上的无趣,老师教的也吃力。回顾整个教学设计最大问题出在“读”的.环节严重缺失,我原本以为把“读”放在第一课时,经过三轮以上的“读”,学生应该能够把握文意,在第二课时作课文理解时能够轻车驾熟,这样学习时问答能够更加流畅,但结果却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当问到文中哈默讲的哪句话最能体现出“尊严”二字,学生却久久找不到正确的句子时,我恍然大悟:学生的“读”与“研”,“读”与“评”应该是同步的,不能割裂开来。“以读代讲”虽然已牢记心中,但如何操作,在哪一个环节设置“读”,以何种形式读,读句子还是读段,都是应该细致地落到实位,“读”不能空读,都必须是有目的的读。

  问题难度层次考虑不当, 仅仅引起了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的注意和思考,而中下生却未能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导致课堂效果一边倒,参与面不够广。课堂由老师把控,学生显得很被动,如同逆风而行。若能将设疑的主动权交于学生,让学生从读中提问,读中回答,我想“提问”环节能激起大部分学生的发言欲望。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恐怕还是自己放不开导致,太希望有条不紊地把教学目标贯彻落实,因此每个教学环节都不敢松手。校长评课时用了非常形象的比喻:教师就如同牧羊人,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让羊乐意按自己的目的地赶,是用一条一条的绳索把羊栓起来吗?不是的,应该学会使用一条缰绳,发出恰到好处的指令,引导羊群往正确的方向走,发挥群体效应,这才是最佳途径。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就应着力寻找能够统领全局的关键问题作为缰绳,进而对课文通篇学习,根据学生回答灵活学习,随生学文,这样的课堂才是“活”的课堂。

尊严教学反思4

  《尊严》是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说理性文章。它讲述了石油大王哈默在还没有成为富翁前的一个小故事,说明了他是一个有尊严的人,正是因为他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尊严,并赢得了别人对他的尊重。这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是抓住描写哈默的外貌、神态、语言的句子,体会尊严的含义。因此,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抓住三处描写哈默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上,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课堂上,为了更充分的使孩子们体会到石油大王哈默的高贵品质,我采用了联系上文对比体会的方式。我先请学生划出描写逃难人们的语句,这里包括外貌描写及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只有一句,“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我引导学生仔细读此刻引导学生练读两人的对话部分,最有助于体会人物的心情及高尚的品质,所以我让学生之间互相练习。结果,孩子们体会的很深刻。故事中,这个年轻人的形象也深深的'印在了孩子们的心中。由于,这的教学处理得当,后面的那句: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但是,在让学生讲述身边有关“尊严”的实例时,他们却有些牵强,讲的不是很到位。

尊严教学反思5

  【1】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语文教学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所以我在教学中通过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我觉得上完本课有以下几个体会:

  1、教学设计、教学环节看似简单,实际上是想让学生通过一个个的小问题去理解独臂乞丐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授课伊始,我通过引导学生找出描写乞丐搬砖前后不一样的句子,揣摩出他发生这么大变化的原因,并通过朗读“揣摩乞丐搬砖时的几次心理变化”。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感情。

  2、本课着重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想象能力,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领悟内容,体验情感,对文中的人与事谈看法、谈感受。运用商讨式、猜测式的各种提问引导学生与文本、与作者对话:如评价独臂乞丐;分析完独臂乞丐和双臂乞丐的形象,让学生说说他们想赞美谁,让学生多说,多发表看法,这对他们理解“尊严”有帮助,为学生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作有效的铺垫。

  3、本课教学,我让学生“找出乞丐搬砖前后不一样的语句”,展开教学。学生找出乞丐在外貌、表情和神态的语句加以对比,在对比中逐步领悟尊严:如“可怜的独臂乞丐”变成“体面的独臂董事长”是因为找到了自己的尊严;“本来以为搬砖是‘捉弄’他,看见女主人也用一只手示范时,却‘怔往’了”;“本来‘生气’的乞丐却变得‘感激’”等等,这都是因为女主人唤醒他的尊严:他明白了一只手也能干活,只有靠自己的.力气养活自己,才能改变命运;“不搬砖的永远只能是乞丐。”(学生语)于是,理解女主人的话:“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以这个为一条线索,加之女主人的话也为一条线索,两条互相映衬,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但是在课上实施的不够好,导致后面十分钟思路有点乱掉,可能学生就没有前30分钟体会的那么深刻。

  4、主要存在一下几个不足:

  A、课件中出错的字,可以在学生提出时当场改过来,省的一直强调说那个字打错了,浪费了点时间

  B、过渡不是很自然,有时感觉有点突兀

  C、指导朗读是不错,但是学生读的是否够味,给的评价比较模糊性,“有点味道了”,那到底该怎么读呢?老师最好示范读一读,让学生有个明确的概念说再稍微改进下就可以了,而不宜放到学生课后多读再解决。

尊严教学反思6

  上了《尊严》这一课,这篇课文讲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故事,《尊严》教学反思。这篇课文的教学我以学生自读和小组合作交流为主,加上老师巧妙的指导,学生较好地读懂了课文,体会到了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在整体感知了课文主要内容后我组织学生紧紧围绕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展开讨论学习,谈自己的感受,体会年轻人自尊的人格。给学生印象最深的是哈默和杰克逊大叔的那段对话。学生首先谈对这段话的体会。在学生谈体会时,我发现学生仅仅停留在体会这几句话上,这时我适时和学生展开了对话:“看来哈默这时并不是很饿。”一石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学生纷纷从前后找到一些语句来反驳我:如前面的“脸色苍白、骨瘦如柴”后面的“狼吞虎咽”等。这种巧妙的引导让学生能联系全文来读书,思考,加深了对哈默自尊的体会。这时,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走近哈墨,体会他在这个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过程。再让学生读书,学生也都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把声音读得坚定了,而是努力把自己当作哈墨,读出自己的体会,声调不再像刚才那么高昂,低沉的语气反而更显自然,哈墨的自尊不需要故意用坚定的语气表达,而是用自己的心去体会。学完课文后,我又请同学列举了我们学校,我们这个城市有关尊严的真实故事。同学听了之后,都很受感动。最后我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找的有关尊严的名言,丰富了本课的资源,丰富了学生对尊严的体会。

  这样的课堂就不仅仅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以一篇课文为依托,把学生引到广阔的语文世界中,让学生读更多的文章,在多读中,在交流中开阔视野,增强积淀。

尊严教学反思7

  《尊严》是一篇教育性很强的文章,讲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从而改变自己命运的故事。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放在如何通过描写年轻人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表现他这种尊严,以及从杰克逊大叔和他女儿的谈话中体现自尊的可贵。在备这节课时,我的设想是这样的,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尊严的含义。

  本课的不足之处:

  1、个人教学风格。自我感觉冷静有余,激情不足。应该精神状态更加饱满、语言更富有感染力一点。

  2、教学环节。在课后的拓展延伸上,除了介绍一些有关尊严的名言和小故事,更重要的是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学了本课的体会谈谈自己的感想,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身边有关尊严的事例。而且课堂上还可读写结合,适当设计小练笔。

  3、教学细节。虽然说在课堂上尽量给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机会,给予学生朗读的指导。但是当个别学生朗读不够到位,没有感情时,当学生说话语言贫乏,语调平淡时,我因为赶进度而没有充分引导,

  给学生练习和表现的机会。事后发现自己其实是错过了一个教学契机。这种不用预设的`生成,事实上是最好的教育教学机会,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摈弃这些功利的想法,实实在在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教学,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上作重要的因素来考虑。

  4、课堂上,教师很重视文章内容理性的分析,而忽视了情感的深度体验,让我们感觉课上得比较“飘逸”,没有“读”到孩子的心灵深处。

  5、这节课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了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人物的形象,人物的心理活动就成为了一个空白,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留给我们的空间,引导学生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样更能有助于体会人物形象。

尊严教学反思8

  《尊严》是一篇说理性文章。课文主要讲述了哈默在还没有成为富翁前的一个小故事,说明了他是一个有尊严的人,正是因为他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尊严,并赢得了别人对他的尊重,最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通过课后反思这一课的'教学过程,暴露了我对于教材挖掘不深,缺乏教学机智、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体现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以及缺乏学法指导等方面的问题。

  由于对教材没有深入地挖掘和领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反映出自己还是“备教案”的痕迹过重,课堂随机应变能力较差。整节课给人感觉总是“老师问,学生答”,没有真正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比如,本课的重点就是“尊严”的含意,但这一重点在我教学设计中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反重强调哈默是有尊严的,但是教师并没有抓住这个词,让学生真正体会“尊严”在课文中的含意。在参考其他教师的意见,我认为应该在课文教学伊始先让学生说一说字典上对于“尊严”一词的解释,以及自己对于“尊严”这个词的最初理解。在学完课文后,再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自己对于“尊严”这个词的新的理解。再指导学生理解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的话。让学生正确理解,当时杰克逊大叔其实并没有预见到哈默以后会成为百万富翁,而只是赞赏他的个性。说明只有一个有尊严的人在今后的生活中才会取得成功。此时,可以顺势力导,问学生:一个有尊严的人还应具备哪些品质?从而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除了尊严外还应具备其他好品质。最后升华主题,让学生对于那些同样也渴望成功的人说一句话。从而深化学生对于课文主题的理解。

  以上就是我上《尊严》一课的体会和总结,在教学中,我还有很多不足,需要不断反思,总结经验,以提高自己的教学经验。

尊严教学反思9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由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传播知识之时要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能力,逐步达到能独立阅读的目的。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老师们往往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课文内容的分析与理解,机械而又重复的操练,于是教师一味地繁琐地提问和冗长细腻地分析讲解,使学生缺乏阅读实践。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实践,同文本进行零距离的对话,以提高读书的能力。

  《尊严》这篇文章是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的第三篇文章。四年级第二学期是向高年级的.过渡期,此时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和阅读能力的培

  养。我在教学《尊严》这课时引导学生抓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复习结束导入新课时我用问题“课文中那一部分内容体现了哈默用实际行动维护自己的尊严?”直接引入重点段落的学习。在理解重点段落时又把重心落在对重点句子的理解上给学生自读自悟挤出了时间。之后大胆放手让学生充分去读书,并要求学生在读中圈点批注。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逐步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本节课我始终站在引导者的角度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把阅读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阅读,在阅读中感知、感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组织并指导学生主动投入、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从而发挥其智慧潜能,实现其自我发展。

尊严教学反思1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获得思想启迪。”所以我在本堂课的教学中尽量体现这一教学理念。教学中,围绕“尊严”来展开,让学生明白年轻人在什么情况下讲尊严,人物言行是怎样体现尊严,他的勤奋,努力又如何获得尊严及杰克逊大叔尊重和赏识尊严。力求在教学中体现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训练。

  首先,我在设计上力求围绕主线,设计一个能统领全文的大问题。如:抓住杰克逊大叔对哈默评价的那句话,让学生找一找,从这个切入点入手来突出了重点。其次,落实词语的教学,通过表演、想象画面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再次,通过小组学习,引导学生重点读哈默的三次语言,边读边感语,深入体会哈默以劳动换取食物这个问题上的情感和态度,感受他由真诚的请求到恳切,再到坚决这样的情感和态度。在此读写结合,让孩子们把感受写在语文书上。最后,再回到杰克逊大叔对哈默评价的那句话中,理解“富翁”与“尊严”的关系。

  总的来说,课堂教学上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但是自我感觉在教学中还存在着种种不足:在上课时由于时间原因每个环节进行得比较匆忙,有个别问题只让个别学生来回答,没有照顾到全体,如在找出形容哈默词语,展开想象的时候,只找了两个孩子,而且回答得也不

  是很理想,在这里其实还可以再找一两个孩子来谈谈,这样一是能更好得理解词语,还对课文加深了理解;本节课学生的朗读训练时间比较少,尤其在抓住哈默三次对话上,只是在老师的.情境引导下齐读了一遍,如果在此段让学生进行个性朗读,个性化体会感悟,让学生先读,读完后讲一讲,你为什么这样读,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就会相互启发,我想会更好一些;在最后出示哈默资料时,尤其当介绍到邓小平曾亲自邀请他到中国访问,19xx年,他向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捐款2万美元时,下面的孩子出现了小小的波动,而此时,我却以一句“等同学们下课了再讨论”来匆匆结束,上完课后我在想,如果在这里,可以找一两个孩子来谈谈感受应该会更好些。

  总之,针对这次讲课所暴露出的不足,我要在教学中努力改正,多学习其他老师好的教学方法,争取在教师专业化成长这条道路上走得更稳、更扎实!

尊严教学反思11

  《尊严》这篇课文讲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拒绝白吃人家东西的一个故事。虽然是略读课文,以学生自读和小组合作交流为主,老师的指导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读懂课文,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教师组织学生紧紧围绕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展开讨论学习,谈自己的感受,体会年轻人自尊的人格。给学生印象最深的是哈墨和杰克逊大叔的那段对话。学生首先谈对这段话的体会。教师在学生谈体会时,发现学生仅仅停留在体会这几句话,教师和学生展开了对话:“看来哈墨这时并不是很饿。”一石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学生纷纷从前后找到一些语句来反驳老师:如前面的“脸色苍白、骨瘦如柴”后面的“狼吞虎咽”等。巧妙的引导让学生能联系全文来读书,思考,加深了对哈墨自尊的体会。这时,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走近哈墨,体会他在这个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过程。但是这一步只停留在个别孩子的回答上,没有给更多的孩子思考想象的时间。即使这样,再让学生读书,学生也都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把声音读得坚定了。而是努力把自己当作哈墨,读出自己的体会,声调不再像刚才那么高昂,低沉的语气反而更显自然,哈墨的自尊不需要故意用坚定的语气表达,而是用自己的.心去体会。

  学完本课,让学生阅读《膝下有黄金》这是《读者》上的一篇文章,一位大学教授回忆小时侯继母教他维护尊严的故事。学生听了朗读,都很受感动。在学生互相交流自己找的有关尊严的故事,名言等,学生收集了很多好的文章,诗歌等,学生的补充材料大大丰富了本课的资源,丰富了学生对尊严的体会。

尊严教学反思12

  我十分喜欢《尊严》这篇文章,课文语言朴实,却蕴含着极深的人生哲理,读后令人深思。课文叙述了在一群逃难的人中,有一位年轻人――哈默,他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别人施舍的食物,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还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后来成了杰克逊大叔的女婿,并成为美国的石油大王。故事告诉人们:尊严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只要有了做人的尊严,就有可能拥有财富乃至一切。但对于一个四年级的学生来讲,读了它可能只能悟到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吃自己的劳动赚来的就是尊严。而我们则不一样。课堂上,为了更充分的使孩子们体会到石油大王哈默的高贵品质,我采用了联系上文对比体会的方式。

  我先请学生划出描写逃难人们的语句,这里包括外貌描写及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只有一句,“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我引导学生仔细读这句,然后提问:从面呈菜色,疲惫不堪这两个词中读出了什么。学生们,有的说我读出了他们很累;有的说读出了他们很饿;有的说读出了他们缺乏营养,急需食物……我问:从那些语句,你看出他们确实急需食物?孩子们立即找到了后面的动作描写。我说,是啊,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都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的吃起来,因此课文中用了一个非常确切的词来形容——显然。到这,孩子们对这个词的`理解应该说很到位。此时我又节外生枝了一点,如此饱受饥饿的逃难人,此时就在我们眼前,对于我们每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来说,他们的这种行为,我们能理解吗?学生一致认为能。此时,我把话锋一转,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个特殊的年轻人,学生读出对年轻人外貌的描写,我写下“脸色苍白,骨瘦如柴”这两个词。请大家注意,年轻人与其他逃难的人一样的缺乏健康,营养,食物。可当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依然拒绝了。此刻引导学生练读两人的对话部分,最有助于体会人物的心情及高尚的品质,所以我让学生之间互相练习。结果,孩子们体会的很深刻。故事中,这个年轻人的形象也深深的印在了孩子们的心中。

  由于,这里教学处理得当,后面的那句: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积极性。因此上这课时,我立足于“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教学思想,力图让孩子们进行独立阅读、感悟、理解并从中明白道理。并为他们创设展示的机会,让孩子们能大胆、主动地参与朗读、讨论、交流,毫不掩饰地流露出内心真实的情感。在整体感知了课文主要内容后组织孩子们紧紧围绕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三次对话,紧扣他们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谈自己的感受,体会年轻人在怎样的情况下维护自己的尊严。在孩子们谈体会时,发现孩子们仅仅停留在体会这几句话上,这时我适时提醒“他不吃因为还不是很饿吧?”孩子们一听纷纷用“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狼吞虎咽”等来反驳。从而学会联系全文来读书并加深了对哈默自尊的体会。这时,我进一步引导孩子们努力把自己当作哈墨,用自己的心去体会,读出哈墨的自尊。这种联系上文对比体会的方式更充分的让孩子们体会到石油大王哈默的高贵品质。

尊严教学反思13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这是我们在课程改革中最响亮的口号与孜孜以求的目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最好途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遵循“先教后学、以学定教、多学少教、以学论教”的教学原则,精心的设计了导学案,以导学案引领学生学习。教学中体现了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教学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经典诗句导入,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为学习本课奠定情感基调,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组内、组际间交流、品读体会尊严的含义。课前我引导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自主学预习、课内进行交流探究,皆在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了解内容,在相互交流中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同时,我能尊重学生个体的自我体验,自我感受,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会自尊的可贵和不可估量的价值。在教师创设的.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学生充分地进行合作,充分地展示自我,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为自由、更为广阔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教师的点拨指导,重在发挥好教师服务者、参与者、合作者的作用。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挖掘课文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力求学生在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与习惯(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去体会人物,学会做批注并养成习惯)等方面能有收获。

  3、适时的进行语言训练。语文课不单单要进行思想感情的熏陶,更重要的是语言文字的训练。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就如何把书本语言转化为自己的收获给学生“要言不烦、富于启发性的指点一下”;“使学生开窍”——。因此,为了突出语文味,我努力创造机会让学生说话、写话,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语文水平。如学习逃难人的外貌与表现时,我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这些逃难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显然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三处语言描写时,我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想象哈默的心理活动,来深入了解人物。但由于学生对“尊严”的理解比较肤浅,回答时都比较单一,我又为学生提供句式,如学习第二处对话时,选择关联词“尽管……还是……”、“宁愿……也不……”、“只有……才……”说说哈默的想法,第三处,用“哈默觉得,一个有尊严的人,应该()”说话,这样既提高了说话能力,也对挖掘人物有所帮助。我想,如果我们常常实实在在地这样去做,那么我们的阅读教学就真正变成了一种以课文为对象、以教会学生阅读为目标的“多重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师生与文本对话)。当我们的学生从这种多重对话中真正学会了阅读,达到了“不需要教”的境界,那么,“语文素养”的提高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4、通过“谈—读—编—写”,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尊严的可贵和不可估量的潜在价值。我想,上课不仅仅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以一篇课文为依托,把学生引到广阔的语文世界中,让学生读更多的文章,在多读中,在交流中开阔视野,增强积淀。

  5、课堂教学之后,反思课堂,更让我感觉比较欣慰的是学生课前的自主预习能静下心做批注。我想,只要学生能持之以恒地练下去,一定能在阅读能力上有所收获。同时,课堂教学中知识的掌握应该与能力的培养同步,这样才能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掌握学习的各种方法(听说读写议等方法),不断的去实践,并形成能力(听说读写议等能力),之后进行自主的阅读与学习。这样才能站在学生终生发展的高度,去进行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

  当然,在整堂课中,免不了有遗憾之处。如:让孩子们谈生活中经历过或了解到的有关尊严的小事情,他们没有谈出来,虽然他们懂得了什么是尊严却不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因而,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注重引导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还应做到学而会用,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不但要学教材,还应会用教材。这一点希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渐渐地突破

尊严教学反思14

  由于对教材没有深入地挖掘和领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反映出来我不还是“背课”痕迹过重,课堂随机应变能力较差。整节课给人感觉总是“老师问,学生答”,没有真正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比如,设计学生初读课文这一教学环节时,我先提出了两个问题:

  1、是谁赞美了哈默?是怎样赞美他的?

  2、为什么会赞美哈默?

  对于第一个问题,由于学生在课前进行了预习,所以看到问题后便可以直接说出答案。但此时,由于我还不能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还是安排学生自读课文说出答案。这样,给人的感觉就是我在“背教案”。其实,遇到这种情况时,可让学生直接回答,然后再自读课文思考第二个问题。再如,本课的重点就是“尊严”的含意,但这一重点在我教学设计中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反重强调哈默是有尊严的,但是教师并没有抓住这个词,让学生真正体会“尊严”在课文中的含意。在参考听课教师的反馈以及自我反思后,我认为应该在课文教学伊始先让学生说一说字典上对于“尊严”一词的解释,以及自己对于“尊严”这个词的最初理解。在学完课文后,再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自己对于“尊严”这个词的'新的理解。再指导学生理解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的话。让学生正确理解,当时杰克逊大叔其实并没有预见到哈默以后会成为百万富翁,而只是赞赏他的个性。说明只有一个有尊严的人在今后的生活中才会取得成功。此时,教师可以顺势力导,问学生:一个有尊严的人还应具备哪些品质?从而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除了尊严外还应具备其他好品质。最后升华主题,让学生对于那些同样也渴望成功的人说一句话。从而深化学生对于课文主题的理解。

  在课件的使用上不够自然、灵活。根据听课教师的反馈,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示课件时,有提前出示的问题。比如安排学生默读课文时,我提前出示了有关部分易错字音的课件,学生本来全神贯注地读课文,但是看到提前出示的部分易读错的生字,便不知所措,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其实,这个问题是非常好解决的,只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根据教学的需要及学生学习的情况,提前说明出示课件的目的,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

  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学法指导。其实讲读课文的目的,是希望以讲读课文为载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分析课文的方法以及相关学习方法的指导。但在我的这节课上,却是教师在“牵着学生走,教师问一句,学生答一句。”整节课给人感觉是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学生只是教师的一个陪衬而已。拿分析哈默的语言为例,我事先将书中哈默的语言依次做成了课件,在授课过程中逐步出示,并让学生通过对比读体会哈默的性格。这样做虽然实出了教学重点(通过分析哈默的语言体会他的性格),但是给人的感觉却是句子分析与课文相分离,并且没有更好地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在与听课教师在课下在交流中,我认为听课教师的建议很值得尝试。那就是以“当……时,哈默……,反映出哈默是怎样的人?”这样的形式,先带着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找到哈默的第一处语言,并进行分析,指导朗读。然后让学生学会这种方法,再自己在课文中找到相应的语言,完成练习,教师在此过程中再加以指导。这样既可以将课文分析与朗读指导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又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尊严教学反思15

  《尊严》这篇课文语言简洁生动,叙事条理清楚,不论是知识能力方

  这篇课文讲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面,还是情感态度方面,都是学习语文的好材料。 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从而改变自己命运的故事。这篇课文的教学我以学生自读和小组合作交流为主,加上老师巧妙的指导,学生较好地读懂了课文,体会到了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我在教学设计中力图让学生潜心读书,走进文本,充分感知故事内容,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通过揣摩、品味描写人物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感受人物思想品质,懂得什么是尊严,进而与人物从情感上产生共鸣。

  具体说,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线索清晰,重点突出。

  在这节课中课堂教学活动紧紧围绕“尊严”展开,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明白年轻人是在什么情况下讲尊严的,人物的言行是怎样体现尊严的,杰克逊大叔又是怎样尊重他人尊严的。杰克逊大叔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是课文的中心所在,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时紧紧抓住这一线索,围绕杰克逊大叔为什么说哈默有尊严这个问题,让学生在书中画一画相关的语句,并读出自己的感悟。这个问题的设计,既指向文章内容,又指向对文章中心的感悟,覆盖的阅读面比较大,给学生的思维空间也比较大。在教学中做到了教学目标明确重点,教学时间保证重点,教学环节围绕重点,教学效果落实重点。

  2、情境的创设,拉近了师生与文本的距离。

  语文学习要关注过程与方法,这个过程,主要是主体积极参与,加强体验的过程。教学中,我更多的.是让学生主动感受,注意把静态的文字通过朗读、交流、探讨变成孩子们头脑中,心目中可感的生活场景,生动画面,以此去感染学生。在课堂上创设了多个对话情境,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读书体验。例如:如果这个年轻人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想对他说什么?学生在感受的同时,思维的火花被点燃,纷纷进入了角色,并毫无保留地坦露心声,师生、文本与作者的情感便融为一体了。

  在读课文时,先自主读书整体感悟了解课文,再指导学生有层次地去读人物对话,读出当时当地的那种感受,读出自己的体会,直到读出自己的真情。最后再次回读,将自己置身于文本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让理性的语言伴随感性的形象深深的扎根到学生的精神世界中。整个过程,在拉近师生与文本的距离的同时积累了语言,积淀了情感。

  当然,这节课也有遗憾不足之处:

  1、课堂上,教师很重视文章内容理性的分析,而忽视了情感的深度体验,让我感觉课上得比较“飘逸”,没有“读”到孩子的心灵深处。

  2、这节课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了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人物的形象,人物的心理活动就成为了一个空白,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留给我们的空间,引导学生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样更能有助于体会人物形象。

【尊严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尊严》教学反思02-06

尊严教学反思02-07

尊严的教学反思03-06

《尊严》教学反思04-07

尊严教学反思04-09

尊严教学设计及反思08-02

尊严教学反思(精选12篇)07-30

尊严的教学反思(精选10篇)07-30

《为了他的尊严》教学反思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