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双双对对》

时间:2024-07-30 22:40:2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双双对对》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双双对对》,欢迎大家分享。

中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双双对对》

  活动设计背景:

  午睡后,孩子们穿鞋的时候很奇怪,有两个孩子穿着一双不一样的鞋子,这时候我想,孩子们大概是不理解双的含义吧,为什么不让孩子多成长一些呢?

  活动目标

  1.理解一双、一对的概念。

  2.学习说双、对、副等单位量词。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能找出成双成对的物品。

  活动准备

  干净的手套、袜子、鞋子、衣服、筷子等

  活动过程

  1.给手套、袜子、鞋子进行分类,初步感知一双、一对的概念。

  A教师将手套、袜子、鞋子任意放在柜台上。

  B教师:小朋友们,请你们帮老师把物品整理好,好吗?为什么裙子只有一件,而手套必须是两件放在一起呢?看一看,小朋友整理的物品中还有那些必须是一双或者一对的?

  2.观察物品的样式、图案、认识一双一对的基本特征。

  A教师任意拿出一只手套,引导幼儿观察其样式和图案特征。教师再拿出一只手套,引导幼儿观察其样式和图案特征,从而总结出每副手套(每双袜子,鞋子)的样式相同,图案也相同。

  B教师分别拿出两双不同样式的袜子中的一只,将其组合在一起。

  教师:这是一双袜子吗?为什么?

  C教师将两双样式相同的左脚鞋子摆在一起。

  教师:他们样式相同,图案也一样,他们是一双鞋子吗?(不是)为什么?

  3.引导幼儿寻找生活中成双成对的物品。

  A请幼儿想一想,找一找,自己的身体上也有一双或者一对的东西。请幼儿找到后用手摸一摸可以成双成对的部位,如:眉毛,眼睛,耳朵,手,脚,膝盖,腿,胳膊等。

  B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物品是成双成对的。

  4.操作幼儿用书,并完成练习。

  教师:看一看图卡上都有什么东西,吧他们配对成双,然后在按照提示放入到相应的篮子里。

  活动反思:

  在“双双对对”活动中,幼儿掌握比较好,不但知道了鞋子,袜子,手套是成双成对的,还了解了生活中的物品也有许多是可以成双成对的,并能准确的用语言表述“一双××”或“一对××”。幼儿对于该活动很感兴趣,活动中表现的很积极。

《中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双双对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中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双双对对》】相关文章:

中班数学《双双对对》教案附反思04-05

中班数学教案:左右教案及教学反思03-16

中班数学教案:学习分类教案及教学反思06-17

中班数学教案:美丽的花朵教案及教学反思03-16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时间教案及教学反思03-16

中班数学教案:有趣的叶子教案及教学反思03-16

中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数字教案及教学反思03-17

中班教学教学反思05-15

中班教学反思08-13

中班教学反思05-30

中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双双对对》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双双对对》,欢迎大家分享。

中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双双对对》

  活动设计背景:

  午睡后,孩子们穿鞋的时候很奇怪,有两个孩子穿着一双不一样的鞋子,这时候我想,孩子们大概是不理解双的含义吧,为什么不让孩子多成长一些呢?

  活动目标

  1.理解一双、一对的概念。

  2.学习说双、对、副等单位量词。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能找出成双成对的物品。

  活动准备

  干净的手套、袜子、鞋子、衣服、筷子等

  活动过程

  1.给手套、袜子、鞋子进行分类,初步感知一双、一对的概念。

  A教师将手套、袜子、鞋子任意放在柜台上。

  B教师:小朋友们,请你们帮老师把物品整理好,好吗?为什么裙子只有一件,而手套必须是两件放在一起呢?看一看,小朋友整理的物品中还有那些必须是一双或者一对的?

  2.观察物品的样式、图案、认识一双一对的基本特征。

  A教师任意拿出一只手套,引导幼儿观察其样式和图案特征。教师再拿出一只手套,引导幼儿观察其样式和图案特征,从而总结出每副手套(每双袜子,鞋子)的样式相同,图案也相同。

  B教师分别拿出两双不同样式的袜子中的一只,将其组合在一起。

  教师:这是一双袜子吗?为什么?

  C教师将两双样式相同的左脚鞋子摆在一起。

  教师:他们样式相同,图案也一样,他们是一双鞋子吗?(不是)为什么?

  3.引导幼儿寻找生活中成双成对的物品。

  A请幼儿想一想,找一找,自己的身体上也有一双或者一对的东西。请幼儿找到后用手摸一摸可以成双成对的部位,如:眉毛,眼睛,耳朵,手,脚,膝盖,腿,胳膊等。

  B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物品是成双成对的。

  4.操作幼儿用书,并完成练习。

  教师:看一看图卡上都有什么东西,吧他们配对成双,然后在按照提示放入到相应的篮子里。

  活动反思:

  在“双双对对”活动中,幼儿掌握比较好,不但知道了鞋子,袜子,手套是成双成对的,还了解了生活中的物品也有许多是可以成双成对的,并能准确的用语言表述“一双××”或“一对××”。幼儿对于该活动很感兴趣,活动中表现的很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