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明珠》教学反思

时间:2024-09-29 19:30:1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东方明珠》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东方明珠》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东方明珠》教学反思1

  东方明珠是一年级语文书中的一篇课文,课文的插图反映了上海在现代化建设中突飞猛进的新面貌,黄浦江边的高楼大厦层层叠叠,宽阔的外滩马路上车水马龙,高高耸起的广播电视塔给上海这个大都市增添了迷人的色彩。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由于平时生活经验的缺少,对上海东方明珠塔的认识还不够。光靠文章的诵读很难体会文中的“巨人“和”五光十色“。

  所以上课时我采用了多媒体课件。有图片和录象的呈现,孩子们从直观上了解到东方明珠塔的整体形状,对文章的内容就有了一个整体的理解。但是学生似乎到了陌生的环境,上课也不是那么活跃了。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在课堂上出现了几次我提出问题学生没有反映的场面。因为我没有及时的引导所以导致了精彩环节没有显现出来,课堂上少了许多亮点。

  这节课学生朗读的时间太少,我也没有范读,这个问题是比较严重的,一年级的课文主要以学生读为主,这主要是因为我没有把握好教学目标,今后在课堂中我要加强读的训练。。

  这节课可能自己的估计不足,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并没有想象的好,原来一年级分析课文并没有想象的如此容易!

《东方明珠》教学反思2

  《东方明珠》一课介绍了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的雄伟壮观,班上的学生,基本上没有到过上海,更没有见过东方明珠,如何让学生了解东方明珠的美呢?本课我利用图字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观察图片中感受,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想朗读也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终要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甚至背诵课文,读正确生字、词语、句子是基础、是关键。所以我设计了从词语出发,先读好词语,再进行对句子的朗读,让学生从读字、词、句到整篇课文,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学。

  上完这一课,我发现一年级的小朋友由于生活经验缺少,对东方明珠塔的认识非常的不够。所以课堂上我运用了东方明珠塔的多媒体,展示塔的高,从而加深理解句子“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像一个巨人”,以及华灯齐放的上海夜景等等一系列的美图,使学生对东方明珠有了感性的认识。在朗读上,我利用了多种朗读方法来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设计自由读书,学生这时的读必定是从内心体验出发,结合生活经验,展开丰富想像,从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对于读书的指导,我还利用了播放明珠塔的图片,让学生受到感染,促使其对语言有细腻地感悟。另外,一年级的'小朋友好动,热情,根据他们的这一特点,我在朗读中设计了加动作朗读的方式,即激发了孩子读书的兴趣,又通过动作加深了对词句的理解,也锻炼了他们的表现能力,一举多得。所以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东方明珠》教学反思3

  教学中,我主要抓住“这座塔,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像一个巨人。”这句话,和“五光十色”这个词语展开教学。我请学生说说见过的哪些东西也是“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像一个巨人”的,很多学生说了海门电视塔,有一个学生激动地用手比划着,在他眼中海门电视塔是最高的了,仰起头来才能看到塔顶,简直就是高耸入云,然后我告诉孩子们,海门电视塔和“东方明珠电视塔”比起来,就太矮了,“东方明珠电视塔”是世界第三,亚洲第一高塔呢!孩子们听我这样一说,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东方明珠电视塔”的高深深地印在了孩子们的脑海里。“五光十色”的理解我最主要借助图片,大街上闪烁的'霓虹灯,马路上流动的车灯,路边的火树银花,空中燃放的烟花……一幅幅画面刺激着学生的感官,“五光十色”的美也定格在了学生的脑海里。

《东方明珠》教学反思4

  《东方明珠》一课介绍了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的雄伟壮观,小小大余县城的学生,基本上没有到过上海,更没有见过东方明珠,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我用一动画导入,让动画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想朗读也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终要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甚至背诵课文,读正确生字、词语、句子是基础、是关键。所以我设计了生字拼读站、词语听力路、句子立交桥三个环节,让学生从读字、词、句到整篇课文,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学。

  整堂课始终围绕一个读字进行,首先是正确地读字、词、句,再到有感情地朗读、美读课文,在读中感悟东方明珠的高大与美,最后到能把课文背诵出来,如何让学生乐读、爱读?这就要靠老师调动学生读的兴趣。

  1、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精美课件,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1)低年级教学重点就是识字,一篇课文中读准生字是最重要的,我把生字制作成五颜六色,学生一边欣赏一边借助拼音读出生字,就有一种成功的喜悦。

  (2)教学重点第二段东方明珠的样子时,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东方明珠白天、夜晚情景录像,学生一边欣赏一边发出赞叹:多美、多高大。把抽象的文字形象化,让东方明珠的样子直接映入学生脑海,激起学生品读、美读的欲望。

  (3)熟读课文之后要求诵读课文,利用多媒体,先让学生看着图试着背,再画面消失后大胆背。

  2、老师用极具启发性的语言激起学生读的欲望。

  “谁想来露一手?”

  “谁愿意来显示显示自己朗读的本领?”

  “你的眼睛最亮,老师请你来读。”

  “谁有本事把东方明珠的高大、神气读出来,那就了不起了。”

  “能不能再读得神气、有力些?”

  “你能带领同学们读出东方明珠巨人的气势来吗?”

  “比比谁能把东方明珠读得最美。”

  “如果对自己充满信心,就站起来背。”

  “银幕上的图不见了,老师知道它们都跑到小朋友们的脑子里去了,没有图也能背吗?”

  3、利用形式多样的读,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1)指名一人读后学生评论。

  (2)指名多人比赛读。

  (3)小组赛读。

  (4)男女同学赛读。

  (5)师生赛读。

  (6)加动作读。

  (7)当小老师带读。

  4、教师用恰当的鼓动性语言评价学生的朗读,激发再次读的欲望。

  老师用恰当地、具有鼓动性的语言评价学生的朗读,而不是一味的“好”“很好”“真棒”这些空洞乏力的表扬,可以激起学生大胆朗读、多读的欲望。

  “你读得又准确又响亮。”

  “你的声音真好听。”

  “你的声音最像小老师。”

  “你读得很精彩。”

  “你读得真神气。”

  “你读得很美。”

  我希望语文课堂真正的把朗读落到实处,让学生真正地会读,能品能悟。

《东方明珠》教学反思5

  《东方明珠》一课介绍了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的雄伟壮观。第二课时重点是精读课文,了解东方明珠塔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爱国爱家的思想感情。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只有两句话,分别从两个方面描写了东方明珠。学习第一句话时,我让学生先观察书上的插图,看看图上画了什么?东方明珠是什么样子的?通过对图的认识,转而引向对文本的认识,这样使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巨人” 等词,这样抓住字词,使学生明白了东方明珠的高大,顺利成章地指导了这一句话的朗读。在学习第二句,理解“五光十色”这个词语时,有学生说:“有红色的,有蓝色的,有绿色的,还有黄色的,还有许多根本就叫不出名字,都发着光。”我相机指导:说得真好!这么多的.颜色,而且闪着光,发着亮,这就我们课本上所用的一个词“五光十色。”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夜晚东方明珠的美景。没有解释词语的意思,但学生已经了解了词语的意思。理解词语与训练思维联系起来,借助丰富的想象,在学生面前展示更为广阔的世界,让学生去享受学习词语给他们带来的每一个美妙的瞬间。

《东方明珠》教学反思6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重点是会读课文,认识生字词。可听了李青老师的《东方明珠》一课后,课堂上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这些,印象较为深刻的是水到渠成,巧妙的引导孩子理解词语的精湛技艺。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东方明珠吗?

  生(异口同声):喜欢!

  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夜晚的东方明珠。

  生:老师,我知道夜晚的东方明珠更美!

  师:你是怎么知道?

  生:我跟爸爸去过上海,亲眼看见过东方明珠电视塔。晚上塔上的灯全亮了,五颜六色的,可好看了!

  生:我看过东方明珠的图片,图上东方明珠的灯光有许多颜色。

  生:我从电视上看到过东方明珠的镜头,那上面的灯光非常美!

  师:那么我们能不能从课文中了解到东方明珠夜晚的美丽?请小朋友们读屏幕上的句子。

  生:自由读屏幕上的句子。

  生:我从“五光十色”了解到夜晚的东方明珠非常美丽。

  师(大加表扬):你可真善于读书。都有哪些颜色?我们的同学们个个都是出色的'小画家,绘画的高手,调色的能手,想想看他们可能都有哪些颜色?

  生:有红、黄、蓝、绿……这几种颜色。

  师:光有这几种单调的颜色吗?

  生:不是。有红色的,有绿色的,有黄色的,还有许多根本就叫不出名字,都发着光,几天也说不完。

  师:听到他的发言了吗?真是太棒了。这么多的颜色,而且闪着光,发着亮,这就我们课本上所用的一个词“五光十色。”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夜晚东方明珠的美景。(出示画面)

  师:看,这就是五光十色的夜晚时的东方明珠。

《东方明珠》教学反思7

  小朋友基本都没去过上海,对东方明珠没有什么感性的认识。如何让学生在脑海里建构起一个形象的、立体的东方明珠,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课上,我首先以形象的图画入手,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上的`两幅插图,“小朋友们瞧,这就是美丽的大上海,看见东方明珠了吗?你想对它说什么?” “东方明珠你比高楼还高啊!”“东方明珠你真美啊!”“东方明珠你就像宇宙英雄奥特曼!”学生不由的赞叹,显然已初步感受到东方的明珠的高大、美丽。接下来,我就让学生轻声读课文,试着找出描写东方明珠高大、美丽的句子,结果有一半同学不会找,这在我的预料之中,因为大部分同学没有句子的概念,有些也读不懂句子的意思。后面的教学,我就抓住这两句话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自由大声读,男女生分读,小组赛读等等。学生读得兴致盎然,在这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中对东方明珠的印象逐渐加深。

  教学中,我主要抓住“这座塔,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像一个巨人。”这句话,和“五光十色”这个词语展开教学。我请学生说说见过的哪些东西也是“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像一个巨人”的,很多学生说了海门电视塔,有一个学生激动地用手比划着,在他眼中海门电视塔是最高的了,仰起头来才能看到塔顶,简直就是高耸入云,然后我告诉孩子们,海门电视塔和“东方明珠电视塔”比起来,就太矮了,“东方明珠电视塔”是世界第三,亚洲第一高塔呢!孩子们听我这样一说,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东方明珠电视塔”的高深深地印在了孩子们的脑海里。“五光十色”的理解我最主要借助图片,大街上闪烁的霓虹灯,马路上流动的车灯,路边的火树银花,空中燃放的烟花……一幅幅画面刺激着学生的感官,“五光十色”的美也定格在了学生的脑海。

《东方明珠》教学反思8

  教学中,我主要抓住“这座塔,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像一个巨人。”这句话,和“五光十色”这个词语展开教学。

  我请学生说说见过的哪些东西也是“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像一个巨人”的,很多学生说了海门电视塔,有一个学生激动地用手比划着,在他眼中海门电视塔是最高的了,仰起头来才能看到塔顶,简直就是高耸入云,然后我告诉孩子们,海门电视塔和“东方明珠电视塔”比起来,就太矮了,“东方明珠电视塔”是世界第三,亚洲第一高塔呢!

  孩子们听我这样一说,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东方明珠电视塔”的高深深地印在了孩子们的脑海里。“五光十色”的理解我最主要借助图片,大街上闪烁的霓虹灯,马路上流动的车灯,路边的火树银花,空中燃放的`烟花……一幅幅画面刺激着学生的感官,“五光十色”的美也定格在了学生的脑海。

《东方明珠》教学反思9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作为一名新教师,第一次站在众多领导和老师面前上了《东方明珠》这一课,心情难免激动和紧张,现在我就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东方明珠》描绘了上海广播电视塔雄伟壮丽的形象。歌颂了我国建设事业迅速发展的辉煌成就。通过我对学生的课前了解,知道一年级的小朋友由于缺少生活经验,对东方明珠塔的认识不够,甚至有的孩子根本不知道东方明珠塔是什么,可谓一无所知。所以我在设计教学课件时,先让学生边听课文朗读边看东方明珠塔的多媒体录像。小朋友就很快的把握东方明珠塔的'整体形状,并对东方明珠塔有了一个总体印象。对文章的内容就有了一个整体的理解。尤其是文中对“五光十色”这个词语的理解,借助了录像和图片,学生一下子就能和五颜六色区别开来。这样,我少费了口舌,学生有很好的理解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读中感悟,与作者产生共鸣,领略文章的中心。

  新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篇课文,无论从图画上,还是从语言文字中,都能让学生感受“东方之珠”的辉煌、亮丽。因此,教学本课,我既注意到课型特点,更注意到教材的特点,课上借助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一读就懂。所以我在指导朗读时,多媒体屏幕上课文和相应的图片一起出现。让学生在朗读体悟时有感可依。例如学生读到“头顶蓝天,脚踩大地”时,就读出了气势,这和图片的引导作用分不开。此外,课上用了学生自由大声朗读,男女声分读,小组赛读,指名读,愿意的学生站起来读……这样学生兴趣盎然。在课中读的次数多了,背诵也就水到渠成。这样学生积累了语言材料,增长了见识,加强了对书面语言的感受程度,这和《新标准》的要求是相吻合的。使学生达到了“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优美”和“阅读的兴趣”。通过读去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对“东方明珠”的赞美之情。

  三、重视识字、写字的指导。

  生字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学生字笔顺,然后书空,再观察田字格位置,这样学生对生字就掌握了整体。最后通过教师范写,学生自己描写练写学会生字。课上分两次学完九个生字,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还通过奖励东方明珠卡片表扬写得好的学生,口头鼓励写字欠佳的学生来激发了学生的写字热情。

  上完课以后,感觉自己还存在许多问题:

  1、缺少与学生的互动,不能及时的给以学生一些表扬,这样不能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2、上课准备充分,没有对问题的设计作多种的预设,以至于上课遇到问题时让我措手不及,甚至打乱了自己的教学思路。

  3、上课时还比较稚嫩和生涩,不能放开自己,在这方面还要多加练习,克服困难,争取做到大胆、大方。

  4.这节课学生朗读的时间太少,我也没有范读,这个问题是比较严重的,一年级孩子还小,对一些词语的理解不够到位,因此读起来还有些困难,这时教师的范读显得极其重要。今后我一定加强这方面训练。

  经过这次轮流课,我在磨课、上课的过程中在老教师身上学到了很多,同时也了解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对于如何提高教学效率这个问题还需要我不断思考。这次轮流课也让我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是我成长历程的一盏指明灯。

《东方明珠》教学反思10

  《东方明珠》是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的内容,本课通过介绍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的雄伟壮观,让学生了解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通过本课学习,要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并且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7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读背课文和识字写字。

  一、识字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扎实有效。

  《课标》指出:一、二年级识字教学是重点。基于这个出发点,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先用小黑板出示复习第一课时学习的一类生字和二类生字,在出示生字时,我注意了两点,一是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以课文中词的形式出现,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强化识记,从而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学生识字的`效率。二是出示生字时,我有意在一类生字的下面用“·”标示,在二类生字的下面用“△”标示,这样可以让老师和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

  二、阅读教学突出规律,方法合理。

  一年级的阅读是“起步阅读”,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注意做到“小”、“实”、“趣”。

  “小”即“小”的起点,开口要小,教学目标简明集中,指向性强。如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目标就是让学生明白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读了每句话知道了什么。

  “实”就是实实在在,不搞花架子,注意把读的基本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学会操作,真正能读,真正自己会读。如:读了“上海黄浦江边,有一座广播电视塔。”这一句话以后,我问学生“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说,知道了广播电视塔在上海黄浦江边。我又问学生“如果你到上海,要找广播电视塔,应该往哪走?”学生说,应该往黄浦江边走。信息的反馈很明了,学生已经读明白了这句话,读懂了话的内容。实践证明,扎扎实实的读是最有效的读。

  “趣”是“情趣”,就是要把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放到重要的位置,并且贯穿于课堂的始终。在讲“这座塔,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像一个巨人。”这句话时,我是这样处理的:这是一个比喻句,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塔很高,但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非要讲清楚什么是比喻句就有点拔高了。如何让学生理解这句话呢?这时,我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他们在动画片里都看见过巨人,而且很喜欢巨人。于是我问孩子们“你在动画片里见到的巨人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巨人就是又高又大的人,有的孩子说,巨人就是又高又大又强壮的人。显然,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这时,我又采用赛读的方式让学生读这一句,结果孩子们一个比一个读得好。由此可见,兴趣的激发是最重要的。

  此外,在教学本课时,我还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理解“五光十色”这个词语,通过看图,学生很容易理解这里为什么用“五光十色”而不用“五颜六色”,从而有效地发挥了课文插图的作用,也教给了学生一种看图学习的方法。在朗读的指导上,由于孩子们还小,我注意发挥教师的范读作用,让学生明白怎么读就是读好了。

  以上是我本课教学的一些所得。但是,通过本课教学,我也发现了我的不足之处。

  一、书写生字的教学程序不明确。

  教学生书写生字时,应该是老师范写一个,紧跟着让学生按笔顺描红一个,起到趁热打铁的作用。课堂练习本上的书写应该由原来的四个字改为三个字,以降低学生练习的难度。

  二、应该在组织教学上再下功夫。

《东方明珠》教学反思11

  上海市可以说是我们中国一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从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与北京市做出一个鲜明的对比来引入课堂教学:

  首先以一条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河流来引入,那就是苏州河。

  苏州河,又名吴淞江,源自太湖,1843年上海开埠后引来外国客商,19世纪后半叶,外国侨民乘船从吴淞江溯流而上,可直达苏州,故称其为“苏州河”,苏州河曾经鱼虾成群,被誉为上海的.“母亲河”。1920年苏州河水被污染,到了20世纪50年代河中便难觅活鱼,70年代河水黑臭,成为“生命禁区”,偶尔从太湖游出几条鱼,也是“活蹦乱跳游进来,翻着白肚流出去”。1990年起上海市政府将“彻底整治苏州河”列为城市管理与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并在大力治理苏州河水质的同时,加强两岸绿化和(景观建设,至20xx年,苏州河干流的黑臭基本消失,河里出现浮萍、水鱼等水生动植物。20xx年,上海有史以来首次在苏州河上举办了龙舟比赛。

  这是一个很好的课堂引入,既可以让学生了解上海问题,又可以让学生和北京的环境问题做以对比,这样的效果非常好。更可以让学生带着好奇来听讲。

《东方明珠》教学反思12

  每学期的教研课又结束了,一节课下来收获颇多,这不仅是对我以往教学工作的检验,而且对今后的教学思路、方法、重难点的掌握上都是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这节教研课,我上的是《东方明珠》,设计教学过程时我以图画入手,让小朋友观察图画,从而增强他们对朗读的兴趣。一节课下来使我感到满意的是一:开头的导入,我借助拼音让学生读出“东方明珠”,这样一来,把前后知识融汇贯穿起来,不至于学生在学了识字部分后把前面的拼音部分忘记;二:利用课本中的图画丰富学生的感官,很好的理解课文。由于小朋友的生活经验比较少,对东方明珠塔的认识不够。有了东方明珠的图画,小朋友就很快的把握东方明珠塔的整体形状,对文章的内容就有了一个整体的理解。遗憾的是,我不会制作多媒体课件,我想,如果用上生动有趣的课件,学生在观看图片之后,一来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到东方明珠雄伟壮丽的形象,二来对“五光十色”这个难以理解的词语也能“无师自通”了;三、利用多种朗读方式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课上用了学生自由大声朗读、男女生分读、小组赛读、指名读、愿意读的小朋友站起来读、同桌共读等形式。这样小朋友兴趣盎然。在课文中读得次数多了,背诵也就水到渠成。这样学生积累了语言材料,增长了见识,加强了对书面材料的感受程度。这也符合了《课标》。三:结尾处小导游的设计,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知识通过内化,转变成自己的知识,进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同时,我也深感这次教研课上的不足之处:新课程改革提出的目标是教师要用好教材,要求教学过程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重点,,也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探究来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我在教学中,对学生过多地提问,牵、灌痕迹太重。我想,今后可让学生在读过课文后,自由地说说自己读懂了哪句话或读喜欢的话,追问:为什么喜欢这句?自由地说说自己对课文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然后让学生分组选择不同的问题来讨论,通过合作探究来得出结论。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课堂气氛将更加活跃,学生学的也更加有劲,同时又渗透同学间相互协作的精神;再者,对于低年级小朋友来说,语感还没形成,这时就需要教师通过录音、范读、指导等形式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美丽,从而培养其语感,课上,我对朗读的.指导也很不到位,学生并没有真正深入课文,受到感染,所以不能用语言来表达东方明珠的美丽,整堂课下来,给人感觉读的挺多,但却没能读到位,索然无味,以至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这点在今后教学中得备加注意!

  还有,就是在把握文章的重难点上欠缺了点,对东方明珠的“高大”没能把握住,在观看图片后应进一步让学生比较东方明珠和其它建筑物,进而得出“这座塔,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像一个巨人”,这样一来,学生对东方明珠的高大印象更为深刻。结尾小导游介绍东方明珠时缺乏指导,从而使得学生在当小导游时出现了不知所云的现象。在教学巩固时,我给了学生这样一个问题:请你想象一下,当那些外国游客见到这美丽的东方明珠时,他们会情不自禁地说些什么呢?部分学生开始说感想,正当他们发散、创造的火花开始燃烧时,我却结束了这一环节。是我给学生说的时间不够充足。若把这个说话训练作为教学重点来展开,并适当地给予引导,学生将不仅知道美丽的上海广播电视塔是我们祖国大地上的东方明珠,而且还可能说出现在努力学习,将来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设计出更科学美丽的电视塔,为祖国建设添光添彩,从而起到渗透思想教育的作用。

  这次的教研课活动是结束了,但是更新教学观念,努力造就出一条适合学生接受,学生乐学的教学方法是我在今后语文教育道路上不断追求的目标,我将不断鞭策自己,自我完善,向更高目标迈进!

《东方明珠》教学反思13

  一、教学片断。

  师:小朋友,到了夜晚,我们来到黄浦江边,再来看这座塔,他又是什么样子呢?(出示多媒体东方明珠的夜景图。)

  师: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些什么?(指名练习说话)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样描写的,谁来把书上描写东方明珠塔夜景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夜晚,塔上的灯都亮了,五光十色,非常好看。)

  生齐读。(指名读)

  师:看图,东方明珠塔上的灯光有那些颜色? 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词?(五颜六色)这些灯光不仅颜色多,而且闪着亮光,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五光十色)(齐读第二小节。)(注意读出感情,教师可灵活指导)

  生讨论:夜晚,你觉得东方明珠塔怎样呢?

  师述:灯光五光十色 ,非常好看。

  师:“好看”还可以换成什么词?(美丽)(板书:美丽。)

  师:听老师朗读这句话,学生边听边想象。(学生仿读)我们小朋友想把美丽的的东方明珠塔永远留在心中吗?(齐背。)

  二、反思。

  关于词语的教学,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小学里,从教学一开始,词就成为儿童获取知识的最重要的因素。儿童借助观察、借助生动的直观、借助词而在认识的道路上迈出最初的、也许是最宽大的步伐。如果你不愿意使知识变成僵死的、不能活动的重物,以免它阻碍儿童在认识的阶梯上继续前进,那么你就要使词成为儿童创作的工具之一……当你深信孩子们已经清楚地理解了词、词组的丰富含意和情感色彩以后,你就建议他们自己讲述他们所看到和感受到的东西。这时,在你的眼前,就会产生许多关于周围自然界、关于自然美的令人惊异的.精细而鲜明的思想。”所以在教学中,对于“五光十色”这个词语的教学,我就借助于教学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在这种直观教学中学生很容易就把它和五颜六色区别开来。

  此外,课上用了学生自由大声朗读,男女声分读,小组赛读,指名读,愿意的学生站起来读。这样学生兴趣盎然。在课中读的次数多了,背诵也就水到渠成。这样学生积累了语言材料,增长了见识,加强了对书面语言的感受程度,这和《新标准》的要求是相吻合的。使学生达到了“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优美”和“阅读的兴趣”。

《东方明珠》教学反思14

  《东方明珠》介绍了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的雄伟壮观。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了解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我对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丰富了学生的感官,很好的理解课文的内容。

  通过我对学生的课前了解,知道一年级的小朋友由于生活经验缺少,对东方明珠塔的认识不够,甚至有的孩子根本不知道东方明珠塔是什么,可谓一无所知。所以我在设计教学课件时,先让学生边听课文朗读边看东方明珠塔的多媒体录像。小朋友就很快的把握东方明珠塔的整体形状,并对东方明珠塔有了一个总体印象。对文章的内容就有了一个整体的理解。尤其是文中对“五光十色”这个词语的理解,借助了录像和图片,学生一下子就能和五颜六色区别开来。这样,我少费了口舌,学生有很好的理解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利用多种朗读方式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

  一年级的课文简单浅显,课上借助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一读就懂。所以我在指导朗读时,多媒体屏幕上课文和相应的图片一起出现。让学生在朗读体悟时有感可依。例如学生再读到“头顶蓝天,脚踩大地”时,就读出了气势,这和图片的`引导作用分不开。此外,课上用了学生自由大声朗读,男女声分读,小组赛读,指名读,愿意的学生站起来读......这样学生兴趣盎然。在课中读的次数多了,背诵也就水到渠成。这样学生积累了语言材料,增长了见识,加强了对书面语言的感受程度,这和《新标准》的要求是相吻合的。使学生达到了“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优美”和“阅读的兴趣”。

  三、 注重识字、写字。

  生字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学生字笔顺,然后书空,再观察田字格位置,这样学生对生字就掌握了整体。最后通过教师范写,学生自己描写练写学会生字。课上分两次学完九个生字,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还通过表扬写得好的学生,鼓励写字欠佳的学生来激发了学生的写字热情。

《东方明珠》教学反思15

  《东方明珠》一文介绍了上海黄埔江畔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这座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广播电视塔对生活在上海附近的孩子们来说可并不陌生,有很多小朋友已亲眼见识过了,而且这篇课文写得通俗易懂,同学们在读懂的`基础上来诵读课文,就能把对东方明珠电视塔的喜欢表达出来了。为此,我设计了“闯关登塔”、“应聘导游”等环节,“闯关登塔”这一情境的创设,增强了学生朗读课文的积极性,他们在自己的小组内练读,互相合作,共同提高,在小组朗读比赛中都读得很棒。

  “应聘导游”这一环节,学生背诵的兴趣大增,而且不是一般的唱读,而是绘声绘色的表演。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虽还存在问题,但学生表达的愿望很强烈,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创造这样的机会,让学生尽情地说。

《《东方明珠》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东方明珠》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东方明珠》说课稿01-02

《日记》教学反思日记教学的反思04-15

教学反思语言教学反思12-07

教学教学反思11-12

关于教学反思的反思04-22

《》教学反思05-16

教学反思04-03

精选教学反思04-21

教学反思05-17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东方明珠》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东方明珠》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东方明珠》教学反思1

  东方明珠是一年级语文书中的一篇课文,课文的插图反映了上海在现代化建设中突飞猛进的新面貌,黄浦江边的高楼大厦层层叠叠,宽阔的外滩马路上车水马龙,高高耸起的广播电视塔给上海这个大都市增添了迷人的色彩。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由于平时生活经验的缺少,对上海东方明珠塔的认识还不够。光靠文章的诵读很难体会文中的“巨人“和”五光十色“。

  所以上课时我采用了多媒体课件。有图片和录象的呈现,孩子们从直观上了解到东方明珠塔的整体形状,对文章的内容就有了一个整体的理解。但是学生似乎到了陌生的环境,上课也不是那么活跃了。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在课堂上出现了几次我提出问题学生没有反映的场面。因为我没有及时的引导所以导致了精彩环节没有显现出来,课堂上少了许多亮点。

  这节课学生朗读的时间太少,我也没有范读,这个问题是比较严重的,一年级的课文主要以学生读为主,这主要是因为我没有把握好教学目标,今后在课堂中我要加强读的训练。。

  这节课可能自己的估计不足,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并没有想象的好,原来一年级分析课文并没有想象的如此容易!

《东方明珠》教学反思2

  《东方明珠》一课介绍了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的雄伟壮观,班上的学生,基本上没有到过上海,更没有见过东方明珠,如何让学生了解东方明珠的美呢?本课我利用图字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观察图片中感受,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想朗读也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终要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甚至背诵课文,读正确生字、词语、句子是基础、是关键。所以我设计了从词语出发,先读好词语,再进行对句子的朗读,让学生从读字、词、句到整篇课文,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学。

  上完这一课,我发现一年级的小朋友由于生活经验缺少,对东方明珠塔的认识非常的不够。所以课堂上我运用了东方明珠塔的多媒体,展示塔的高,从而加深理解句子“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像一个巨人”,以及华灯齐放的上海夜景等等一系列的美图,使学生对东方明珠有了感性的认识。在朗读上,我利用了多种朗读方法来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设计自由读书,学生这时的读必定是从内心体验出发,结合生活经验,展开丰富想像,从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对于读书的指导,我还利用了播放明珠塔的图片,让学生受到感染,促使其对语言有细腻地感悟。另外,一年级的'小朋友好动,热情,根据他们的这一特点,我在朗读中设计了加动作朗读的方式,即激发了孩子读书的兴趣,又通过动作加深了对词句的理解,也锻炼了他们的表现能力,一举多得。所以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东方明珠》教学反思3

  教学中,我主要抓住“这座塔,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像一个巨人。”这句话,和“五光十色”这个词语展开教学。我请学生说说见过的哪些东西也是“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像一个巨人”的,很多学生说了海门电视塔,有一个学生激动地用手比划着,在他眼中海门电视塔是最高的了,仰起头来才能看到塔顶,简直就是高耸入云,然后我告诉孩子们,海门电视塔和“东方明珠电视塔”比起来,就太矮了,“东方明珠电视塔”是世界第三,亚洲第一高塔呢!孩子们听我这样一说,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东方明珠电视塔”的高深深地印在了孩子们的脑海里。“五光十色”的理解我最主要借助图片,大街上闪烁的'霓虹灯,马路上流动的车灯,路边的火树银花,空中燃放的烟花……一幅幅画面刺激着学生的感官,“五光十色”的美也定格在了学生的脑海里。

《东方明珠》教学反思4

  《东方明珠》一课介绍了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的雄伟壮观,小小大余县城的学生,基本上没有到过上海,更没有见过东方明珠,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我用一动画导入,让动画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想朗读也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终要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甚至背诵课文,读正确生字、词语、句子是基础、是关键。所以我设计了生字拼读站、词语听力路、句子立交桥三个环节,让学生从读字、词、句到整篇课文,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学。

  整堂课始终围绕一个读字进行,首先是正确地读字、词、句,再到有感情地朗读、美读课文,在读中感悟东方明珠的高大与美,最后到能把课文背诵出来,如何让学生乐读、爱读?这就要靠老师调动学生读的兴趣。

  1、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精美课件,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1)低年级教学重点就是识字,一篇课文中读准生字是最重要的,我把生字制作成五颜六色,学生一边欣赏一边借助拼音读出生字,就有一种成功的喜悦。

  (2)教学重点第二段东方明珠的样子时,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东方明珠白天、夜晚情景录像,学生一边欣赏一边发出赞叹:多美、多高大。把抽象的文字形象化,让东方明珠的样子直接映入学生脑海,激起学生品读、美读的欲望。

  (3)熟读课文之后要求诵读课文,利用多媒体,先让学生看着图试着背,再画面消失后大胆背。

  2、老师用极具启发性的语言激起学生读的欲望。

  “谁想来露一手?”

  “谁愿意来显示显示自己朗读的本领?”

  “你的眼睛最亮,老师请你来读。”

  “谁有本事把东方明珠的高大、神气读出来,那就了不起了。”

  “能不能再读得神气、有力些?”

  “你能带领同学们读出东方明珠巨人的气势来吗?”

  “比比谁能把东方明珠读得最美。”

  “如果对自己充满信心,就站起来背。”

  “银幕上的图不见了,老师知道它们都跑到小朋友们的脑子里去了,没有图也能背吗?”

  3、利用形式多样的读,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1)指名一人读后学生评论。

  (2)指名多人比赛读。

  (3)小组赛读。

  (4)男女同学赛读。

  (5)师生赛读。

  (6)加动作读。

  (7)当小老师带读。

  4、教师用恰当的鼓动性语言评价学生的朗读,激发再次读的欲望。

  老师用恰当地、具有鼓动性的语言评价学生的朗读,而不是一味的“好”“很好”“真棒”这些空洞乏力的表扬,可以激起学生大胆朗读、多读的欲望。

  “你读得又准确又响亮。”

  “你的声音真好听。”

  “你的声音最像小老师。”

  “你读得很精彩。”

  “你读得真神气。”

  “你读得很美。”

  我希望语文课堂真正的把朗读落到实处,让学生真正地会读,能品能悟。

《东方明珠》教学反思5

  《东方明珠》一课介绍了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的雄伟壮观。第二课时重点是精读课文,了解东方明珠塔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爱国爱家的思想感情。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只有两句话,分别从两个方面描写了东方明珠。学习第一句话时,我让学生先观察书上的插图,看看图上画了什么?东方明珠是什么样子的?通过对图的认识,转而引向对文本的认识,这样使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巨人” 等词,这样抓住字词,使学生明白了东方明珠的高大,顺利成章地指导了这一句话的朗读。在学习第二句,理解“五光十色”这个词语时,有学生说:“有红色的,有蓝色的,有绿色的,还有黄色的,还有许多根本就叫不出名字,都发着光。”我相机指导:说得真好!这么多的.颜色,而且闪着光,发着亮,这就我们课本上所用的一个词“五光十色。”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夜晚东方明珠的美景。没有解释词语的意思,但学生已经了解了词语的意思。理解词语与训练思维联系起来,借助丰富的想象,在学生面前展示更为广阔的世界,让学生去享受学习词语给他们带来的每一个美妙的瞬间。

《东方明珠》教学反思6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重点是会读课文,认识生字词。可听了李青老师的《东方明珠》一课后,课堂上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这些,印象较为深刻的是水到渠成,巧妙的引导孩子理解词语的精湛技艺。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东方明珠吗?

  生(异口同声):喜欢!

  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夜晚的东方明珠。

  生:老师,我知道夜晚的东方明珠更美!

  师:你是怎么知道?

  生:我跟爸爸去过上海,亲眼看见过东方明珠电视塔。晚上塔上的灯全亮了,五颜六色的,可好看了!

  生:我看过东方明珠的图片,图上东方明珠的灯光有许多颜色。

  生:我从电视上看到过东方明珠的镜头,那上面的灯光非常美!

  师:那么我们能不能从课文中了解到东方明珠夜晚的美丽?请小朋友们读屏幕上的句子。

  生:自由读屏幕上的句子。

  生:我从“五光十色”了解到夜晚的东方明珠非常美丽。

  师(大加表扬):你可真善于读书。都有哪些颜色?我们的同学们个个都是出色的'小画家,绘画的高手,调色的能手,想想看他们可能都有哪些颜色?

  生:有红、黄、蓝、绿……这几种颜色。

  师:光有这几种单调的颜色吗?

  生:不是。有红色的,有绿色的,有黄色的,还有许多根本就叫不出名字,都发着光,几天也说不完。

  师:听到他的发言了吗?真是太棒了。这么多的颜色,而且闪着光,发着亮,这就我们课本上所用的一个词“五光十色。”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夜晚东方明珠的美景。(出示画面)

  师:看,这就是五光十色的夜晚时的东方明珠。

《东方明珠》教学反思7

  小朋友基本都没去过上海,对东方明珠没有什么感性的认识。如何让学生在脑海里建构起一个形象的、立体的东方明珠,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课上,我首先以形象的图画入手,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上的`两幅插图,“小朋友们瞧,这就是美丽的大上海,看见东方明珠了吗?你想对它说什么?” “东方明珠你比高楼还高啊!”“东方明珠你真美啊!”“东方明珠你就像宇宙英雄奥特曼!”学生不由的赞叹,显然已初步感受到东方的明珠的高大、美丽。接下来,我就让学生轻声读课文,试着找出描写东方明珠高大、美丽的句子,结果有一半同学不会找,这在我的预料之中,因为大部分同学没有句子的概念,有些也读不懂句子的意思。后面的教学,我就抓住这两句话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自由大声读,男女生分读,小组赛读等等。学生读得兴致盎然,在这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中对东方明珠的印象逐渐加深。

  教学中,我主要抓住“这座塔,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像一个巨人。”这句话,和“五光十色”这个词语展开教学。我请学生说说见过的哪些东西也是“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像一个巨人”的,很多学生说了海门电视塔,有一个学生激动地用手比划着,在他眼中海门电视塔是最高的了,仰起头来才能看到塔顶,简直就是高耸入云,然后我告诉孩子们,海门电视塔和“东方明珠电视塔”比起来,就太矮了,“东方明珠电视塔”是世界第三,亚洲第一高塔呢!孩子们听我这样一说,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东方明珠电视塔”的高深深地印在了孩子们的脑海里。“五光十色”的理解我最主要借助图片,大街上闪烁的霓虹灯,马路上流动的车灯,路边的火树银花,空中燃放的烟花……一幅幅画面刺激着学生的感官,“五光十色”的美也定格在了学生的脑海。

《东方明珠》教学反思8

  教学中,我主要抓住“这座塔,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像一个巨人。”这句话,和“五光十色”这个词语展开教学。

  我请学生说说见过的哪些东西也是“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像一个巨人”的,很多学生说了海门电视塔,有一个学生激动地用手比划着,在他眼中海门电视塔是最高的了,仰起头来才能看到塔顶,简直就是高耸入云,然后我告诉孩子们,海门电视塔和“东方明珠电视塔”比起来,就太矮了,“东方明珠电视塔”是世界第三,亚洲第一高塔呢!

  孩子们听我这样一说,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东方明珠电视塔”的高深深地印在了孩子们的脑海里。“五光十色”的理解我最主要借助图片,大街上闪烁的霓虹灯,马路上流动的车灯,路边的火树银花,空中燃放的`烟花……一幅幅画面刺激着学生的感官,“五光十色”的美也定格在了学生的脑海。

《东方明珠》教学反思9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作为一名新教师,第一次站在众多领导和老师面前上了《东方明珠》这一课,心情难免激动和紧张,现在我就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东方明珠》描绘了上海广播电视塔雄伟壮丽的形象。歌颂了我国建设事业迅速发展的辉煌成就。通过我对学生的课前了解,知道一年级的小朋友由于缺少生活经验,对东方明珠塔的认识不够,甚至有的孩子根本不知道东方明珠塔是什么,可谓一无所知。所以我在设计教学课件时,先让学生边听课文朗读边看东方明珠塔的多媒体录像。小朋友就很快的把握东方明珠塔的'整体形状,并对东方明珠塔有了一个总体印象。对文章的内容就有了一个整体的理解。尤其是文中对“五光十色”这个词语的理解,借助了录像和图片,学生一下子就能和五颜六色区别开来。这样,我少费了口舌,学生有很好的理解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读中感悟,与作者产生共鸣,领略文章的中心。

  新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篇课文,无论从图画上,还是从语言文字中,都能让学生感受“东方之珠”的辉煌、亮丽。因此,教学本课,我既注意到课型特点,更注意到教材的特点,课上借助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一读就懂。所以我在指导朗读时,多媒体屏幕上课文和相应的图片一起出现。让学生在朗读体悟时有感可依。例如学生读到“头顶蓝天,脚踩大地”时,就读出了气势,这和图片的引导作用分不开。此外,课上用了学生自由大声朗读,男女声分读,小组赛读,指名读,愿意的学生站起来读……这样学生兴趣盎然。在课中读的次数多了,背诵也就水到渠成。这样学生积累了语言材料,增长了见识,加强了对书面语言的感受程度,这和《新标准》的要求是相吻合的。使学生达到了“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优美”和“阅读的兴趣”。通过读去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对“东方明珠”的赞美之情。

  三、重视识字、写字的指导。

  生字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学生字笔顺,然后书空,再观察田字格位置,这样学生对生字就掌握了整体。最后通过教师范写,学生自己描写练写学会生字。课上分两次学完九个生字,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还通过奖励东方明珠卡片表扬写得好的学生,口头鼓励写字欠佳的学生来激发了学生的写字热情。

  上完课以后,感觉自己还存在许多问题:

  1、缺少与学生的互动,不能及时的给以学生一些表扬,这样不能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2、上课准备充分,没有对问题的设计作多种的预设,以至于上课遇到问题时让我措手不及,甚至打乱了自己的教学思路。

  3、上课时还比较稚嫩和生涩,不能放开自己,在这方面还要多加练习,克服困难,争取做到大胆、大方。

  4.这节课学生朗读的时间太少,我也没有范读,这个问题是比较严重的,一年级孩子还小,对一些词语的理解不够到位,因此读起来还有些困难,这时教师的范读显得极其重要。今后我一定加强这方面训练。

  经过这次轮流课,我在磨课、上课的过程中在老教师身上学到了很多,同时也了解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对于如何提高教学效率这个问题还需要我不断思考。这次轮流课也让我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是我成长历程的一盏指明灯。

《东方明珠》教学反思10

  《东方明珠》是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的内容,本课通过介绍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的雄伟壮观,让学生了解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通过本课学习,要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并且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7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读背课文和识字写字。

  一、识字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扎实有效。

  《课标》指出:一、二年级识字教学是重点。基于这个出发点,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先用小黑板出示复习第一课时学习的一类生字和二类生字,在出示生字时,我注意了两点,一是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以课文中词的形式出现,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强化识记,从而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学生识字的`效率。二是出示生字时,我有意在一类生字的下面用“·”标示,在二类生字的下面用“△”标示,这样可以让老师和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

  二、阅读教学突出规律,方法合理。

  一年级的阅读是“起步阅读”,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注意做到“小”、“实”、“趣”。

  “小”即“小”的起点,开口要小,教学目标简明集中,指向性强。如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目标就是让学生明白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读了每句话知道了什么。

  “实”就是实实在在,不搞花架子,注意把读的基本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学会操作,真正能读,真正自己会读。如:读了“上海黄浦江边,有一座广播电视塔。”这一句话以后,我问学生“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说,知道了广播电视塔在上海黄浦江边。我又问学生“如果你到上海,要找广播电视塔,应该往哪走?”学生说,应该往黄浦江边走。信息的反馈很明了,学生已经读明白了这句话,读懂了话的内容。实践证明,扎扎实实的读是最有效的读。

  “趣”是“情趣”,就是要把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放到重要的位置,并且贯穿于课堂的始终。在讲“这座塔,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像一个巨人。”这句话时,我是这样处理的:这是一个比喻句,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塔很高,但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非要讲清楚什么是比喻句就有点拔高了。如何让学生理解这句话呢?这时,我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他们在动画片里都看见过巨人,而且很喜欢巨人。于是我问孩子们“你在动画片里见到的巨人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巨人就是又高又大的人,有的孩子说,巨人就是又高又大又强壮的人。显然,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这时,我又采用赛读的方式让学生读这一句,结果孩子们一个比一个读得好。由此可见,兴趣的激发是最重要的。

  此外,在教学本课时,我还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理解“五光十色”这个词语,通过看图,学生很容易理解这里为什么用“五光十色”而不用“五颜六色”,从而有效地发挥了课文插图的作用,也教给了学生一种看图学习的方法。在朗读的指导上,由于孩子们还小,我注意发挥教师的范读作用,让学生明白怎么读就是读好了。

  以上是我本课教学的一些所得。但是,通过本课教学,我也发现了我的不足之处。

  一、书写生字的教学程序不明确。

  教学生书写生字时,应该是老师范写一个,紧跟着让学生按笔顺描红一个,起到趁热打铁的作用。课堂练习本上的书写应该由原来的四个字改为三个字,以降低学生练习的难度。

  二、应该在组织教学上再下功夫。

《东方明珠》教学反思11

  上海市可以说是我们中国一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从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与北京市做出一个鲜明的对比来引入课堂教学:

  首先以一条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河流来引入,那就是苏州河。

  苏州河,又名吴淞江,源自太湖,1843年上海开埠后引来外国客商,19世纪后半叶,外国侨民乘船从吴淞江溯流而上,可直达苏州,故称其为“苏州河”,苏州河曾经鱼虾成群,被誉为上海的.“母亲河”。1920年苏州河水被污染,到了20世纪50年代河中便难觅活鱼,70年代河水黑臭,成为“生命禁区”,偶尔从太湖游出几条鱼,也是“活蹦乱跳游进来,翻着白肚流出去”。1990年起上海市政府将“彻底整治苏州河”列为城市管理与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并在大力治理苏州河水质的同时,加强两岸绿化和(景观建设,至20xx年,苏州河干流的黑臭基本消失,河里出现浮萍、水鱼等水生动植物。20xx年,上海有史以来首次在苏州河上举办了龙舟比赛。

  这是一个很好的课堂引入,既可以让学生了解上海问题,又可以让学生和北京的环境问题做以对比,这样的效果非常好。更可以让学生带着好奇来听讲。

《东方明珠》教学反思12

  每学期的教研课又结束了,一节课下来收获颇多,这不仅是对我以往教学工作的检验,而且对今后的教学思路、方法、重难点的掌握上都是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这节教研课,我上的是《东方明珠》,设计教学过程时我以图画入手,让小朋友观察图画,从而增强他们对朗读的兴趣。一节课下来使我感到满意的是一:开头的导入,我借助拼音让学生读出“东方明珠”,这样一来,把前后知识融汇贯穿起来,不至于学生在学了识字部分后把前面的拼音部分忘记;二:利用课本中的图画丰富学生的感官,很好的理解课文。由于小朋友的生活经验比较少,对东方明珠塔的认识不够。有了东方明珠的图画,小朋友就很快的把握东方明珠塔的整体形状,对文章的内容就有了一个整体的理解。遗憾的是,我不会制作多媒体课件,我想,如果用上生动有趣的课件,学生在观看图片之后,一来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到东方明珠雄伟壮丽的形象,二来对“五光十色”这个难以理解的词语也能“无师自通”了;三、利用多种朗读方式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课上用了学生自由大声朗读、男女生分读、小组赛读、指名读、愿意读的小朋友站起来读、同桌共读等形式。这样小朋友兴趣盎然。在课文中读得次数多了,背诵也就水到渠成。这样学生积累了语言材料,增长了见识,加强了对书面材料的感受程度。这也符合了《课标》。三:结尾处小导游的设计,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知识通过内化,转变成自己的知识,进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同时,我也深感这次教研课上的不足之处:新课程改革提出的目标是教师要用好教材,要求教学过程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重点,,也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探究来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我在教学中,对学生过多地提问,牵、灌痕迹太重。我想,今后可让学生在读过课文后,自由地说说自己读懂了哪句话或读喜欢的话,追问:为什么喜欢这句?自由地说说自己对课文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然后让学生分组选择不同的问题来讨论,通过合作探究来得出结论。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课堂气氛将更加活跃,学生学的也更加有劲,同时又渗透同学间相互协作的精神;再者,对于低年级小朋友来说,语感还没形成,这时就需要教师通过录音、范读、指导等形式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美丽,从而培养其语感,课上,我对朗读的.指导也很不到位,学生并没有真正深入课文,受到感染,所以不能用语言来表达东方明珠的美丽,整堂课下来,给人感觉读的挺多,但却没能读到位,索然无味,以至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这点在今后教学中得备加注意!

  还有,就是在把握文章的重难点上欠缺了点,对东方明珠的“高大”没能把握住,在观看图片后应进一步让学生比较东方明珠和其它建筑物,进而得出“这座塔,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像一个巨人”,这样一来,学生对东方明珠的高大印象更为深刻。结尾小导游介绍东方明珠时缺乏指导,从而使得学生在当小导游时出现了不知所云的现象。在教学巩固时,我给了学生这样一个问题:请你想象一下,当那些外国游客见到这美丽的东方明珠时,他们会情不自禁地说些什么呢?部分学生开始说感想,正当他们发散、创造的火花开始燃烧时,我却结束了这一环节。是我给学生说的时间不够充足。若把这个说话训练作为教学重点来展开,并适当地给予引导,学生将不仅知道美丽的上海广播电视塔是我们祖国大地上的东方明珠,而且还可能说出现在努力学习,将来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设计出更科学美丽的电视塔,为祖国建设添光添彩,从而起到渗透思想教育的作用。

  这次的教研课活动是结束了,但是更新教学观念,努力造就出一条适合学生接受,学生乐学的教学方法是我在今后语文教育道路上不断追求的目标,我将不断鞭策自己,自我完善,向更高目标迈进!

《东方明珠》教学反思13

  一、教学片断。

  师:小朋友,到了夜晚,我们来到黄浦江边,再来看这座塔,他又是什么样子呢?(出示多媒体东方明珠的夜景图。)

  师: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些什么?(指名练习说话)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样描写的,谁来把书上描写东方明珠塔夜景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夜晚,塔上的灯都亮了,五光十色,非常好看。)

  生齐读。(指名读)

  师:看图,东方明珠塔上的灯光有那些颜色? 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词?(五颜六色)这些灯光不仅颜色多,而且闪着亮光,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五光十色)(齐读第二小节。)(注意读出感情,教师可灵活指导)

  生讨论:夜晚,你觉得东方明珠塔怎样呢?

  师述:灯光五光十色 ,非常好看。

  师:“好看”还可以换成什么词?(美丽)(板书:美丽。)

  师:听老师朗读这句话,学生边听边想象。(学生仿读)我们小朋友想把美丽的的东方明珠塔永远留在心中吗?(齐背。)

  二、反思。

  关于词语的教学,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小学里,从教学一开始,词就成为儿童获取知识的最重要的因素。儿童借助观察、借助生动的直观、借助词而在认识的道路上迈出最初的、也许是最宽大的步伐。如果你不愿意使知识变成僵死的、不能活动的重物,以免它阻碍儿童在认识的阶梯上继续前进,那么你就要使词成为儿童创作的工具之一……当你深信孩子们已经清楚地理解了词、词组的丰富含意和情感色彩以后,你就建议他们自己讲述他们所看到和感受到的东西。这时,在你的眼前,就会产生许多关于周围自然界、关于自然美的令人惊异的.精细而鲜明的思想。”所以在教学中,对于“五光十色”这个词语的教学,我就借助于教学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在这种直观教学中学生很容易就把它和五颜六色区别开来。

  此外,课上用了学生自由大声朗读,男女声分读,小组赛读,指名读,愿意的学生站起来读。这样学生兴趣盎然。在课中读的次数多了,背诵也就水到渠成。这样学生积累了语言材料,增长了见识,加强了对书面语言的感受程度,这和《新标准》的要求是相吻合的。使学生达到了“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优美”和“阅读的兴趣”。

《东方明珠》教学反思14

  《东方明珠》介绍了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的雄伟壮观。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了解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我对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丰富了学生的感官,很好的理解课文的内容。

  通过我对学生的课前了解,知道一年级的小朋友由于生活经验缺少,对东方明珠塔的认识不够,甚至有的孩子根本不知道东方明珠塔是什么,可谓一无所知。所以我在设计教学课件时,先让学生边听课文朗读边看东方明珠塔的多媒体录像。小朋友就很快的把握东方明珠塔的整体形状,并对东方明珠塔有了一个总体印象。对文章的内容就有了一个整体的理解。尤其是文中对“五光十色”这个词语的理解,借助了录像和图片,学生一下子就能和五颜六色区别开来。这样,我少费了口舌,学生有很好的理解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利用多种朗读方式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

  一年级的课文简单浅显,课上借助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一读就懂。所以我在指导朗读时,多媒体屏幕上课文和相应的图片一起出现。让学生在朗读体悟时有感可依。例如学生再读到“头顶蓝天,脚踩大地”时,就读出了气势,这和图片的`引导作用分不开。此外,课上用了学生自由大声朗读,男女声分读,小组赛读,指名读,愿意的学生站起来读......这样学生兴趣盎然。在课中读的次数多了,背诵也就水到渠成。这样学生积累了语言材料,增长了见识,加强了对书面语言的感受程度,这和《新标准》的要求是相吻合的。使学生达到了“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优美”和“阅读的兴趣”。

  三、 注重识字、写字。

  生字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学生字笔顺,然后书空,再观察田字格位置,这样学生对生字就掌握了整体。最后通过教师范写,学生自己描写练写学会生字。课上分两次学完九个生字,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还通过表扬写得好的学生,鼓励写字欠佳的学生来激发了学生的写字热情。

《东方明珠》教学反思15

  《东方明珠》一文介绍了上海黄埔江畔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这座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广播电视塔对生活在上海附近的孩子们来说可并不陌生,有很多小朋友已亲眼见识过了,而且这篇课文写得通俗易懂,同学们在读懂的`基础上来诵读课文,就能把对东方明珠电视塔的喜欢表达出来了。为此,我设计了“闯关登塔”、“应聘导游”等环节,“闯关登塔”这一情境的创设,增强了学生朗读课文的积极性,他们在自己的小组内练读,互相合作,共同提高,在小组朗读比赛中都读得很棒。

  “应聘导游”这一环节,学生背诵的兴趣大增,而且不是一般的唱读,而是绘声绘色的表演。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虽还存在问题,但学生表达的愿望很强烈,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创造这样的机会,让学生尽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