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班第一学期舞蹈教学计划范文(通用10篇)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教学计划吧。那么教学计划怎么写才能体现你的真正价值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第一学期舞蹈教学计划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班第一学期舞蹈教学计划 1
一、现状分析:
新学期新的开始,本学期中班的舞蹈班由我和衷丽思老师、殷辉和万芳老师担任两个中班舞蹈班的教学工作,我们每班孩子有二十人左右,大部分是小班刚刚升上来的孩子,下面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了本学期的舞蹈教学计划。
二、学期目标:
幼儿舞蹈兴趣活动在训练教学上分为两大部分:
1.舞蹈基础训练。也可称为舞蹈的基本技能训练。主要是采用地面训练的方式,训练这一年龄段的幼儿所能掌握的舞蹈基本能力和基本动作。
2.表演性组合。主要训练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艺术表现力。力求充分挖掘幼儿的.天性,使幼儿的舞蹈动作能够达到高一层次的协调流畅。从而启发幼儿用肢体去表达情绪,抒发感情。
三、教学安排:
课时舞蹈名称
1勾绷脚组合
2小花猫
3弯腰、转腰
4半蹲
5摆臂
6头的动作
7前压腿
8孙悟空和猪八戒
9双吸腿
10小鸡
11含胸、展胸
12手位
13推指、绕腕
14吹泡泡
15大西瓜
16展示课,表演给家长看。
中班第一学期舞蹈教学计划 2
一、情况分析:
本班幼儿年龄较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动作发展也不十分协调。所以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同时让幼儿能在众人面前大胆的表演,提高幼儿的.自信心。中班幼儿的协调能力和对音乐的感受力都是刚刚开始发展,虽然有较强的积极性,但是手脚并不听使唤,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练习。这便需要我们老师策划出新颖适合的教学内容,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耐心的教学态度,使幼儿产生亲切感,提高对舞蹈学习的能力。
二、工作目标:
1、通过教师指导,培养幼儿舞蹈兴趣,发展舞蹈潜能,促进儿童身心健全发展。
2、训练幼儿协调、速度、肌力、耐力、瞬发力、柔软性等基本能力。
3、进行形体训练并学会简单的舞蹈基本动作,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节奏感。
4、在训练过程中锻炼幼儿的思想注意力,反映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
5、培养幼儿具备透过舞蹈, 提高幼儿对舞蹈艺术的审美能力、表达思想、情意的创作能力。
三、具体工作安排
(配乐:中国舞等级考试教材伴奏)
第一周:熟悉幼儿
新授:1.头组合:培养孩子的头部上下左右方位感。
第二周:基本功训练
新授:走步
第三周:基本功训练
新授:2.胸肩组合:培养孩子开并胸肩伸展姿态。
新授:音乐反应(一)
第四周:基本功训练
新授:3.压腿组合:培养孩子前旁腿的柔韧性。
新授:音乐反应(二)
第五周:基本功训练
新授:4.压大胯组合:培养孩子胯部的柔韧性。
新授:3 扩指
第六周:基本功训练
新授:5.腰背肌组合:培养孩子的腰部背部正确姿态。
新授:4 手臂动作
第七周:基本功训练
新授:6.腰组合:培养孩子腰部的柔韧性。
新授:5 弯腰、转腰
第八周:基本功训练
新授:7.腿组合:培养孩子的后退和腰部的柔韧性。
第九周:基本功训练
新授:律动部分 1.《走路》
第十周:基本功训练
新授:律动部分2.《小手小脚》
第十一周:基本功训练
新授:律动部分3.《我的本领多么大》
第十二周:基本功训练
新授:6 前压腿
第十三周:基本功训练
新授:7 双吸脚
第十四周:基本功训练
新授:8 脚位
第十五周:基本功训练
新授:9 头的动作
第十六周:基本功训练
新授:10 摆臂
中班第一学期舞蹈教学计划 3
本学期,由我带中班美术。我虽没有那么多的教学经验,但我会虚心向园内的有经验的老师学习,用我的细心、耐心和孩子们一起舞动画笔,画出美丽的图画。特制订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满足儿童感受美的情感教育活动,最终目标是培养幼儿创造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幼儿美术活动的内容涵盖了幼儿生活的全部,幼儿的所见所闻,包括对周围环境的人物、动物、植物、风格、建筑、各种有趣的玩具和幼儿园的生活游戏等等,都是通过美术活动体现出来。
二、目标要求
1、愿意参加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快乐,对绘画活动感兴趣并养成大胆作画的习惯。
2、认识油画棒、水彩笔、纸等绘画工具和材料,掌握其基本使用方法,正确的握笔方法和作画姿态。
3、学习画线条(直线、曲线、折线)和简单形态(圆形、方形等),并用于表现生活中熟悉的简单物体的轮廓特征。
4、认识红、黄、蓝、橙、绿、棕、黑、白等颜色并选用多种颜色作画,对使用颜色感兴趣。
5、学会正确的涂色方法。
三、活动组织要点
1、注重幼儿艺术思维能力的培养。老师作用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
2、注重幼儿自身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去思维去发现。
3、注重幼儿构图技能的培养,充分体现自我创造能力。
4、注重幼儿美术兴趣的`培养。通过活动,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培养幼儿参与的兴趣。
5、在绘画活动中,运用情绪激励法、观察分析法、演示想象法等。用最直观的演示方法帮助幼儿找到目标。让幼儿以角色身份完成作品,使美术活动游戏化。让幼儿扩大选择图形的范围,学会运用图形组合的方法表现物体的基本特征。
四、活动内容
二月份
第一周:太阳、气球、冰糖葫芦
第二周:各种各样的水果(苹果、梨、西瓜)
第三周:春天到(小花、小鸡)、折纸(小花)
第四周:下雨了(雨伞、大树、蘑菇)
三月份
第一周:小房子、高楼、云儿变变变
第二周:马路上来往的汽车(小汽车、滑板车)、
第三周:海底世界(鱼、水草)、折纸(热带鱼)
第四周:蝴蝶、折纸:(飞机、餐巾纸)
四月份
第一周:小鸟、兔子、娃娃笑脸哭脸
第二周:向日葵、棒棒糖、折纸(大风车)
第三周:松树、小手绢、电视机
第四周:钟表、折纸(房子、蘑菇)
五月份
第一周:漂亮的帽子、大耳朵图图
第二周:七星瓢虫、公共汽车、折纸(小狗)
第三周:妈妈的项链、螃蟹、快乐的我
第四周:复习螃蟹、折纸(蝉、兔子)
五、学期结束,展示幼儿作品
中班第一学期舞蹈教学计划 4
一、 教材简析:
在整个教材的设置上,充分考虑到校学生的生理特性并结合他们的心理特点,把知识性、训练性、娱乐性及表演的适用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训练上强调了学生训练舞蹈的科学性、系统性及多样性,使之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了协调发展。本学期主要是针对一年级学生所能掌握的舞蹈基本能力和基本动作。主要练习校园集体舞的训练,力求充分挖掘学生的天性,使学生的舞蹈动作能够达到高一层次的协调流畅。从而启发学生用肢体去表达情绪、抒发感情。增进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学生特点与基本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动作发展也不十分协调。所以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同时让学生能在众人面前大胆的表演,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正确的.站立、压脚背跪坐、盘腿坐、伸腿坐等基本姿势。认识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学习校园集体舞《找朋友》训练学生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及乐感。
二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年的舞蹈学习基础,所以这学期的舞蹈学习会增加难度,校园集体舞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群体舞蹈,它是通过一些基本的舞蹈动作、跑跳组合以及通过队形的变化,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的一种韵律活动。学习校园集体舞《阳光校园》,训练学生的舞蹈感觉和乐感。
三、学期教学目标:
1、 认识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学习正确的坐立基本姿势。
2、 培养学生喜欢跳舞和做音乐游戏。
3、 能按音乐节拍做动作,培养节奏感。
4、 学会几种简单的基本舞步,及多个小律动、组合、能在众人面前自由地、愉快地表演。
5、 培养学生模仿动作能够独立跳舞。
6、 掌握队形的变化,体会学舞蹈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掌握《校园集体舞》的风格特点;
2.通过集体舞的学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术;
3.舞蹈步伐和音乐韵律感的掌握;
4.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集体舞学习实践过程培养身体的协调性及团队精神,还要结合教学教法作业,进行专题研究、讨论。
教学难点:1.校园集体舞的舞蹈动作要注重手、脚、头的协调;
2.要注意舞伴的舞步流动、身体配合。
五、教学措施: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舞蹈这门课程有了很大兴趣,通过学习校园舞蹈,我认为在以后的课堂上应多让孩子们分组学习,这样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也能够更好的控制课堂纪律和课堂气氛,在起初舞蹈的动作外,穿插一些游戏舞蹈,在游戏中学习舞蹈,在舞蹈中快乐学习。
中班第一学期舞蹈教学计划 5
一、指导思想
舞蹈作为一种以人体动作为物质材料的表现性的艺术活动,是人类审美活动较集中的表现,是培养人们审美兴趣,提高人们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有力手段。它既可以陶冶孩子的心灵,又能让他们在表现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满足。希望通过活动,使孩子们不仅能发展身体,得到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的训练,而且还能发展思维和情感,促进身心愉快的发展。
二、训练目标
教会学生用舞蹈语汇来表现舞蹈的情绪和意境,注重舞蹈的神韵、感觉。
1、基本功方面
由于学生水平上的差异,本学期针对他们的基础和特点突出了不同训练内容和的要求。有的'学生要继续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加大训练力度和难度,重视训练质量,提高身体的柔韧性。还有些学生则要从基本功入手,进行系统的训练,如:基训地面练习和基训把杆练习,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气质,为以后的舞蹈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舞蹈学习方面
本学期计划学习一块成品舞蹈:民族舞蹈对队员的素质要求较高,要求队员要有良好的身体协调性和柔韧性,并要求队员节奏感强、动作规范,特别强调眼神和表情以及舞感,让学生学会用心舞蹈。这首舞蹈是本学期训练的重点,我们要加强训练,从齐、快、准上下功夫,争取以高质量的演出迎接今年的文艺汇演。
三、训练时间
每周一、二、三、四、日课外活动时间。
四、活动地点:舞蹈教室
1、引导学生观看舞蹈录像带,帮助学生寻找舞蹈感觉。
2、逐段示范、讲解动作,逐个辅导。
4、采用学生互帮、好学生示范的方法,进一步提高水平。
中班第一学期舞蹈教学计划 6
一、教学目标
培养兴趣与爱好: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兴趣,通过多样化的舞蹈活动,让学生在享受舞蹈乐趣的同时,培养对艺术的热爱。
提升身体协调性:通过舞蹈练习,增强学生的身体协调性、灵活性和节奏感,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学习舞蹈基础:教授学生基本的舞蹈动作和步伐,让学生了解舞蹈的基本元素,为未来的舞蹈学习打下基础。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通过集体舞蹈的练习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增强班级凝聚力。
二、教学内容
舞蹈基础知识
舞蹈的历史与文化背景简介
舞蹈的基本术语和概念
舞蹈的基本体态和姿势
舞蹈基本功训练
身体各部位的灵活性训练
节奏感与乐感的培养
基本步伐与动作的练习(如:走步、跳跃、转身等)
舞蹈组合与成品舞
学习并排练适合中班学生的舞蹈组合
教授一首或几首完整的成品舞,包括民族舞、现代舞或儿童舞等
舞蹈欣赏与评论
观看优秀的舞蹈表演视频,引导学生欣赏舞蹈的美
鼓励学生表达对舞蹈作品的.看法和感受,培养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示范讲解法:教师先示范动作,再详细讲解动作要领,确保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
分组练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分组练习,互相纠正动作,提高练习效率。
游戏化教学:将舞蹈练习融入游戏中,增加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利用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
日常表现评价: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表现、练习态度等进行评价。
技能考核:定期对学生进行舞蹈技能考核,包括基本功、舞蹈组合和成品舞的表演。
同伴评价: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增进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
家长反馈: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练习情况,收集家长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计划。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1-2周:舞蹈基础知识介绍,身体灵活性训练
第3-4周:基本步伐与动作练习,分组练习
第5-6周:学习并排练第一个舞蹈组合
第7-8周:复习第一个舞蹈组合,学习第二个舞蹈组合
第9-10周:排练成品舞,进行初步表演准备
第11-12周:成品舞排练与完善,进行班级舞蹈表演
第13-16周:舞蹈欣赏与评论,复习巩固所学内容,准备期末考核
六、注意事项
安全第一:在教学过程中,要确保学生的安全,避免发生运动伤害。
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身体条件和舞蹈基础,进行个性化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舞蹈学习中有所收获。
家校合作: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中班第一学期舞蹈教学计划 7
一、教学目标
本学期,中班舞蹈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孩子们对舞蹈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身体协调性、灵活性和节奏感。通过舞蹈教学,我们旨在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舞蹈基础动作,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学情分析
中班幼儿年龄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但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模仿和表现自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内容
基础训练
热身活动:通过简单的肢体动作,让孩子们的身体得到预热,为后续的舞蹈训练做好准备。
基本步伐:教授孩子们简单的舞步,如踏步、小跑步、蹦跳等,培养他们的节奏感。
舞蹈组合
选择适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的舞蹈组合,如小动物舞蹈、儿童歌曲舞蹈等,让孩子们在舞蹈中感受音乐的韵律和节奏。
教授舞蹈组合时,注重动作的准确性和连贯性,同时鼓励孩子们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个性。
舞蹈欣赏
安排时间让孩子们欣赏优秀的儿童舞蹈作品,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激发他们对舞蹈的热爱。
四、教学方法
示范讲解法:教师先示范舞蹈动作,然后详细讲解动作要领,让孩子们模仿练习。
游戏互动法:将舞蹈动作融入游戏中,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舞蹈,提高学习兴趣。
分组合作法:将孩子们分成小组,鼓励他们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评价
观察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展示评价:定期安排孩子们进行舞蹈展示,通过展示来检验他们的学习成果,同时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欲。
六、教学进度安排
七、教学资源准备
音乐播放设备:用于播放舞蹈音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舞蹈道具:根据舞蹈组合的需要,准备相应的道具,如动物头饰、小旗子等。
教室布置:保持教室整洁、明亮,为孩子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
八、总结
本学期,我们将通过生动有趣的舞蹈教学,培养孩子们对舞蹈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身体协调性和节奏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注重孩子们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舞蹈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同时,我们也期待通过舞蹈教学,促进孩子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信心。
中班第一学期舞蹈教学计划 8
一、教学任务:
1、增强对舞蹈的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节奏。通过舞蹈表演培训使学生认识、了解舞蹈
2、掌握舞蹈方位、力度、感觉。
3、发展学生的柔韧性和协调性,树立学生大胆表现的个性。
4、增进学生的灵活的形体,培养学生群体的合作精神。
5、培养学生舞台表现能力,增进他们的表现欲。
6、使学生们对舞蹈表演产生浓厚的兴趣,善于用肢体语言表现自己最美丽的一面。
77、通过舞蹈特长培训使孩子们的形体得到良好的发展,使学生们在舞蹈训练中感受舞蹈的乐趣,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
、了解我国不同民族舞蹈和外国个别特色舞蹈,在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感受舞台表演使孩子们的特长得到充分展示。通过各种民族音乐学习表演各种民族舞蹈。
二、基训:
1、练习:压腿(前、旁、后),踢腿(前、旁、后),控腿,腰的'训练
2、中间动作:大踢腿(前旁后)、大跳,倒踢紫金冠,转的技巧,舞姿训练。
3、舞蹈技巧训练:身、跳、翻、转等训练。
三、民族民间舞、成品舞蹈
学习广场舞、汉族舞、等。
教学内容
第一阶段:基本内容
1、认识舞蹈
2、舞蹈的基本功训练
第二阶段:兴趣培养、分类舞蹈的基本动作体验。
民族舞部分:汉民间舞蹈
第三阶段:完整舞蹈小组合的学习
1、民族舞蹈
2、形体舞蹈
第四阶段:
展示
四、总体目标:
1、培养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兴趣和节奏感。
2、发展幼儿的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力。
3、能随音乐协调地做形体动作,知道其名称。
4、培养幼儿同伴友好相处,竞争,合作的个性。
5、学会3—4个完整性的幼儿舞蹈组合。
周次和目标:
第一周:
1、练习队形,站立姿势。
2、交待舞蹈的常规要求。(时间与物品)
3、新授舞蹈组合:“银波绿舟”
第二周:
1、复习上周学习内容。
2、新授点头、肩、活动组合。
3、随音乐协调地进行点头,耸肩等动作。
4、舞蹈组合:“银波绿舟”
第三周
1、复习手,勾绷脚,点头,耸肩等活动组合。
2、舞蹈组合:“银波绿舟。
第四周
1、复习所学内容舞蹈组合:“银波绿舟”。
2、练习前压腿、旁压腿的动作。
3、舞蹈组合:“我的朋友在哪里”。
第五周:
1、新授前踢腿、旁踢腿动作。
2、舞蹈组合:“我的朋友在哪里”。
第六周:
1、复习前踢腿,旁踢腿,能随音乐节拍做动作。
2、新授地面动作:双吸腿、压脚跟练习。
3、舞蹈组合:“我的朋友在哪里”。
第七周:
1、复习所学的内容。
2、练习压胯的动作,根据音乐协调地做压胯动作。
3、复习舞蹈组合:“我的朋友在哪里”“银波绿舟”。
第八周:
1、新授前腰、后腰、旁腰、侧腰的要部组合动作。
2、随音乐做腰部组合动作。
3、舞蹈组合:“七色花”。
第九周:
1、复习腰部组合动作。
2、学习小碎步组合。
3、舞蹈组合:“七色花”。
第十周:
1、复习以前学的内容。
2、新授步位动作。
3、舞蹈组合:“七色花”。
第十一周:
1、新授双脚、单脚、向左、右、前、后、不同方位蹦跳的动作。
2、复习舞蹈组合。
第十二周:
1、复习从手位开始到步伐练习的所有动作组合,要求随音乐动作到位协调的表演。
2、对每个组合进行重,难点的力度辅导。
3、舞蹈组合:“剪羊毛”。
第十三周:
1、复习舞蹈组合:“我的朋友在哪里”。
2、复习舞蹈组合:“七色花”“银波绿舟”。
3、舞蹈组合:“剪羊毛”。
第十四周:
1、学习在单一舞蹈动作的`基础上进行队形变换,形成完整的舞蹈形式。
2、复习所有的动作组合,作好汇报演出的准备。
第十五周:
1、汇报演出,发放评价表。
2、请家长提出宝贵意见。
中班第一学期舞蹈教学计划 9
一、模仿型舞蹈课程
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模仿”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生活中,“模仿”也是幼儿每天都在进行的一项行为活动。孩子们会模仿教师的语言,模仿成年人的行为举止。喜爱模仿、欣赏舞蹈艺术、更加渴望参与表演,这是“人之初”的天性。模仿型舞蹈课程可以锻炼幼儿身体的协调性与肢体语言的表现力,同时提高身体的模仿能力。教师要选择有趣的动作,比如模仿小动物,模仿熟悉的人物等,让幼儿在模仿的过程中产生乐趣,并让身体更加愉悦、灵活、自如。
二、即兴型舞蹈课程
即兴舞原本是现代民间兴起的一种舞蹈,带有随兴而舞,随机而舞的意识和思想内涵,是一种不受时间、空间、主题、意义等限制的自由舞蹈。不同年龄段的学龄前儿童在音乐中大胆的表演,自由的舞蹈,你会发现每个小朋友对音乐的理解都不一样,在不经意间培养了幼儿对音乐的理解以及对节奏的掌控能力,大大提高了想象力与创造力。
三、创编型舞蹈课程
在幼儿园的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教会孩子怎样做动作,还应该给孩子们留下一个可创造性的空间,从而使他们发挥想象力,并通过有计划有准备的肢体语言来表现它。幼儿在充分体验音乐后作出十分贴切的动作,这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培养了孩子们的形象思维,训练了其敏锐的观察能力,使孩子们的感知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从而促进了他们的智力发展。在创作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鼓励幼儿大胆创编。
在创编舞蹈时,我们时刻注意保护孩子这颗刚刚萌芽的自尊心,经常请创编出新颖动作的孩子展示给其他小朋友看,使孩子意识到老师也在注意我的动作,从而在无形中鼓励其他幼儿大胆地编动作。这样的课程不仅增强了幼儿的创新意识,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四、游戏型舞蹈课程
幼儿园中的'游戏如果与音乐、舞蹈配合起来会更加有趣。幼儿在游戏中舞蹈,在舞蹈中游戏。游戏型舞蹈课程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幼儿的兴趣,使其快速地进入角色,达到玩中学,学中玩的效果。教师应多创编与舞蹈有关的游戏,记录成册,使其成为一种新的教学环节。
五、特长培训型舞蹈课程
根据教育部最新政策,我国从20xx年开始对中小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测评,艺术类课程真正地走进了中小学。这一政策的提出使我们更加重视舞蹈专业性的教育,从娃娃抓起,从幼儿园的舞蹈学习抓起,要设置不同的舞蹈课程,比如:芭蕾舞、中国舞、民族舞、体育舞蹈等。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传授专业的舞蹈知识,要培养孩子们的舞台表演能力。另外,凡持有等级考试证书的学生均有资格报名参加高校特长生考试。那么幼儿园开设考级课程,建立考级基地是幼儿舞蹈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今后孩子们的升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中班第一学期舞蹈教学计划 10
一、教学目标
本教学计划旨在激发幼儿的音乐舞蹈兴趣,让幼儿在舞蹈表现中得到快乐和成就感,培养幼儿的感性认识、空间感知、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幼儿运动协调能力和表演技巧。
二、教学内容
1.基本步型的学习
本教学阶段围绕基本的舞蹈步型展开。以跳跃、旋转、踏步等基本要素为基础,根据幼儿的认知和能力特点进行调整和变化,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舞蹈动作。
2.舞蹈基础的拓展
在基本舞蹈动作掌握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幼儿的舞蹈技能。例如,加入手臂的摆动、腿部的`跳跃和提高动作的难度。同时,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敏感度和节奏感,让幼儿在音乐和舞蹈中感受美和乐趣。
3.舞蹈节目的创作
在基础技能的基础上,带领幼儿学习和创作短暂的舞蹈节目。在创作过程中,让幼儿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和感受,锻炼幼儿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
1.游戏化学习
在教学中,融入适当的游戏元素可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例如,模仿动物跳舞、实现童话故事中的舞蹈等等。这样可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2.循序渐进法
针对不同的幼儿,教师应该采用个性化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从最简单的舞蹈动作入手,让幼儿逐步熟练掌握并逐渐提高难度。让幼儿在慢慢地掌握技能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和乐趣。
3.多媒体辅助
在教学时,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来辅助教学。例如使用童话故事片段、歌曲MV等产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和趣味性。
四、教学评估
1.学习记录
教师应该建立完整的学生档案,记录每个幼儿在学习中表现的优缺点,确保适应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2.课堂表现
通过教学过程中不同时间的课堂观察和家长定期的参与,了解幼儿在舞蹈表现中的具体能力和表现。
3.小组表演
在每学期末或者每学年末,组织小班进行一次表演。通过小组表演,了解不同幼儿的表演能力,证明教学有效性,并为幼儿锻炼实际表演的机会。
五、经验分享
1.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不同幼儿的能力有所不同。因此,对于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要尊重和关注,采用个别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让每个幼儿都能够获得实际的收获和成长。
2.展示鼓励幼儿
在老师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幼儿多次展示自己的舞蹈动作,让每个幼儿都能获得表演的机会,并在不同的节目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3.充分利用音乐与多媒体
音乐和多媒体设备是幼儿学舞蹈必不可少的工具。通过运用美好的音乐和激发学习兴趣的电子产品,让幼儿在音乐舞蹈中得到愉悦的感受。
六、总结
舞蹈可以让幼儿在运动的过程中得到快乐和成就感,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本教学计划以游戏化教育和个性化教学为核心,注重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身体锻炼,提高幼儿的音乐舞蹈兴趣和综合素质。
【中班第一学期舞蹈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小班舞蹈教学计划第一学期10-29
小班第一学期舞蹈教学计划范文08-01
中班第一学期教学计划12-30
中班舞蹈教学计划06-20
中班舞蹈教学计划08-06
舞蹈中班教学计划08-20
中班舞蹈的教学计划08-30
中班第一学期教学计划最新12-30
幼儿中班舞蹈教学计划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