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时间:2024-05-15 09:33:01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通用14篇)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是时候写一份详细的计划了。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计划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篇1

  当代心理学的一项重大成果,就是揭示了人心理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每个心理发展阶段中的个体都 面临着共同的或类似的心理发展任务。尤其是处在“疾风暴雨”期中的中学生,他们将面临人格的完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青春期烦恼的排除,学习过程的优 化,职业意向的初步确立,人际间良好的沟通,社会环境的适应,心理压力的应付等心理任务。心理发展任务数量多,普遍化的特点决定了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 学校的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分阶段、有层次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此,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必选课程体系,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及时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训练。

  一、指导思想及教育内容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中学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及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1、教育对象:以全体学生为主,重点任务是发展性任务和预防性任务。

  2、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德育规划,与德育工作保持密切联系,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不可互相替代。

  3、关于心理测试,严格遵循学生自愿原则和保密原则。

  4、本计划的制订,依据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二、教学目标

  总体上,帮助学生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地对待考试问题;尝试与人相处,能有效的和同学老师家长进行沟通;可以意识到自身的发展变化,了解自己;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三、教学措施

  1.在初一段每个班开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每周一次。

  2.个别一对一的咨询与辅导,根据学生的自愿预约以及各个科任老师的提醒。

  3.针对某一相似类型情况进行团体咨询辅导,看具体情况而定。

  4.加强同各科任的联系沟通来辅助各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必要的情况下也需要加强同家长的联系,进行必要的反馈。

  四、教育主题

  (一)七年级

  1、新生适应:引导学生主动适应学校环境,熟悉新老师新同学新课程,找到自己在新集体中的位置。预防冷漠、厌学情绪。

  2、认识学习是自己的权利,中学阶段是自己成长的关键时期。珍惜大好学习时光,培养认真、勤奋、刻苦的.学习品质;强化求知欲,增强自信心。

  3、认识中学学习特点,适应中学学习要求,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案。重视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4、认识自己的生理变化,悦纳自己,做个好男(女)孩。与异性保持正常、健康交往,学习调节情绪、排除烦恼的方法。

  5、关心自我形象,认识和区别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

  6、正确认识与等待金钱,在消费方面不攀比。

  7、合理安排作息,合理利用课余时间,远离毒品,识别美丑、善恶,过文明、健康的课外生活。

  (二)八年级

  1、学会关心自己,包括自己的健康、学业和品德。

  2、关心同学、老师、父母;助人我乐,认识和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学习与成人交往,预防偏执、孤僻。

  3、提高学习自信心,发挥学习潜能,努力获取成功或取得进步;预防成绩下降。

  4、学习中培养自己抽象思维能力,学习初步的辨证思考问题的方法;提高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勇于置疑,勇于探索。

  5、学会主动调节自己的情绪,学习处理和调节自我烦恼和焦虑的方式,初步掌握应对挫折的技能,保持健康的情绪。预防克服各种“学校病”,各种“情感障碍”,如冲动、情绪低落、脆弱等。

  6、参加一定的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爱护公共财物,不浪费。

  7、预防“早恋”,正确对待同性及异性朋友。

  (三)九年级

  1、增强自我意识,提高自我教育力,包括培养自我教育愿望,掌握自我教育方法,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

  2、重视把学到的知识用于日常社会和劳动实践,培养自己热爱劳动的品质和动手操作能力。

  3、正确认识当前各种社会现象,正确认识和对待其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处理好个人需要、兴趣与人生发展任务的关系。认识自我价值;预防反社会人格或悲观情绪。

  4、认识自己的长处和弱点,做好择业或升学的心理准备。

  5、发展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正确处理好男女学生的友谊;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促进健康、独立人格的形成。

  6、考试焦虑的调整及就业观的选择。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篇2

  一、学情分析

  四年学生经过了三年的学习生活,已经适应了新的环境,在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对于小学生来说,心理健康问题主要集中在对于学校生活的适应能力上。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和家庭生活转变为以学习为主的学校生活,是一次质的飞跃。从进人校门开始,学校生活便成为小学生生活中最有意义的内容,成为他们心理发展的主要源泉。能否逐渐的适应学校生活并且进一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社会关系的适应能力等等,对于小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四年级是小学儿童发展的关键期,在认识和情感方面是一个飞跃转型的发展期,主要体现在:思维方式多样化,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情绪趋于稳定,情感有一定的选择性,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级情感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所以他们更需要在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启发下,使其更好地认识自我,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提高学习能力,发展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以此为目的这部分教材安排了八次活动

  1、我是什么样的人

  2、快乐导航

  3、学习需要好习惯

  4、告别懒惰

  5、我有好朋友

  6、克服“害羞”有妙方

  7、做个自立的好孩子

  8、老师眼里的我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学会认识自己的方法。

  2、让学生发现学习、生活中的快乐,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3、让学生了解哪些好习惯,及好习惯在学习中的作用。

  4、知道懒惰的危害,养成好的习惯。

  5、知道什么样的人是朋友,朋友之间要如何相处。

  6、知道如何克服“害羞”方法,让自己乐观,大方。

  7、学会自己约束自己,做个自立的孩子。

  8、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养成好的习惯,让老师看到最出色的自己。

  四、教学重点

  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技巧、人际交往能力

  五、教学措施

  1、根据四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课程以学生的活动体验为主,从每两周一次的心理健康活动课入手,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因材施教,如录像、投影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巩固教学效果,促进能力的培养。

  2、老师作为启发者,营造宽松、真诚、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有话想说,想说就说,敢于真实地表达自己心中所想。师生之间诚恳平等的交流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

  3、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健康知识、卫生常识的宣传,为学生创造一个优美健康的生活环境。利用各种检查、竞赛促使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

  4、联系实际结合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同学们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5、利用家长学校、个别谈心、父母问卷、家访等形式,了解学生在家中的生活学习情况,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健康行为

  六、教学进度

周 次




日 期




教 学 内 容




课时安排




第2周




9.23




1、我是什么样的人




1




第4周




10.13




2、快乐导航




1




第7周 晨会




10.21




3、学习需要好习惯




1




第8周




11.4




4、告别懒惰




1




第10周




11. 18




5、我有好朋友




1




第12周




12.2




6、克服“害羞”有妙方




1




第14周




12. 16




7、做个自立的好孩子




1




第16周




12.30




8、老师眼里的我




1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篇3

  一、指导思想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优良的心理品质和完善的人格。自信是一个人成才素质中的重要因素,是人格的核心部分。在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如何去关爱学生,让自信扎根于学生们的心灵,尤其显得十分的重要。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去认识自己,提高对学习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2、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乐观自信,友善待人,诚实守信,开拓创新,追求向上,不畏艰难的健全人格。

  3、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善于控制调节自己,排除心理困扰和行为偏差,树立人生理想,并具备个人发展能力。

  三、实施步骤

  1、提高小学生对校园生活的适应能力(特别是一、二年级),培养他们开朗、合群、乐学、自助的独立人格。

  2、培养学生善于与老师,同学交往的能力,不断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帮助学生克服孤独、依赖、由学习和环境的不适所带来的困惑和交往障碍。对这部分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

  班级工作中,都应该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2、在本年级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3、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通过学校的`各种途径(心理咨询室定时开放、悄悄话信箱、绿色热线),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要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事后建立好心理档案。

  4、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

  五、 对自己本身素质与能力的要求:

  1、要有开朗、热情、善解人意富有爱心的健康人格。

  2、要掌握辅导心理学的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如关注、倾听的沟通技术,同感、尊重、真诚等反应技术,情绪调节、行为矫正等。

  3、要以学生为主体,切忌“老师说,学生听”的知识传授式的课堂模式,要与学生一同参与辅导活动,建立和谐的气氛,给予赞许、同感、亲切、鼓励的态度。让他们把真实的感受、想法表达出来。进而给予点拨、启发和引导。

  4、 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和隐私,谨慎从事、量力而行。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二、目标和任务

  1、目标: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开发个体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2、任务: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和咨询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主要内容

  1、在健康教育课及日常生活中,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2、必须从不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

  (1)、学习要有计划

  (2)、学会学习

  (3)、考试有颗平静的'心。

  (4)、创造就在我身边

  (5)、学会说不

  (6)、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7)、怎样避免冲突

  (8)、拂去心中的烦恼

  (9)、我们一起做

  (10)、让嫉妒远离我

  (11)、学会尊重他人

  (12)、学会交往

  (13)、巧用零花钱

  (14)、我的责任感

  四、途径和方法

  1、心理辅导课程

  2、强化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请班主任老师在健康教育午谈时间每个月进行一到两次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也在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中发挥积极作用。

  3、设个别心理辅导

  4、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寻找心理健康的契机,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班级、队活动和班主任工作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五、课时安排:

  每周一课时。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一年级学生刚从学前班升上来,面临的最紧要的问题是新生的入学适应性问题。除了最基本的生理适应,对一年级新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心理适应。幼儿园与小学教学方式、管理方式的不同,新环境的陌生、人际交往的困惑以及学习的压力等等都会给孩子们带来很多的困扰,使得一年级学生出现各种适应性问题。因此,本学期健康教育课的重点除了给孩子们进行必要的生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对孩子们进行入学适应性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教材分析

  按"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发展"这个小学素质教育培养目标,从生活心理辅导、学习心理辅导和人格心理辅导三个方面安排内容。通过故事和事例让学生感受学习,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提供良好的教育。

  三、教学目标

  1、让每位学生拥有健康身心,情绪愉快,知道快乐益于身心健康。

  2、充分利用每周一次的卫生知识、健康教育课,加强对学生的疾病防治及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

  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形成尊重生命、爱惜健康的态度,进而尊重关怀他人的生命与健康,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4、培养学生从小养成简朴的生活习惯,不奢华、不浪费,以简单为快乐。

  5、强化儿童我是小学生了的意识,培养学生有礼貌、守纪律、讲卫生的'习惯。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是教育学生遵守学校常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心,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

  2、难点是让每一位学生都健康快乐地成长,并有爱心,能互相帮助,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是快乐的小天使。

  五、方法措施

  1、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突出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2、培养学生自觉参与课间活动,保持充沛的精力,上好每节课。利用各种检查、竞赛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

  3、教学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挂图、模型、表演等激发学生兴趣,巩固教学效果,促进能力的培养。

  4、联系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心里健康教育,教育学生团结协助,尊敬师长,让学生热爱体育,热爱生活。

  5、课堂教学形式非常灵活多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6、学习活动中,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六、课时安排

  全册共有16节课大约每两周上两个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篇6

  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当代心理学的一项重大成果,就是揭示了人心理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每个心理发展阶段中的个体都面临着共同的或类似的心理发展任务。尤其是处在“疾风暴雨”期中的中学生,他们将面临人格的完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青春期烦恼的排除,学习过程的优化,职业意向的初步确立,人际间良好的沟通,社会环境的适应,心理压力的应付等心理任务。心理发展任务数量多,普遍化的特点决定了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分阶段、有层次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此,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必选课程体系,分别开设以学习心理、自我意识、交往艺术、情绪调节、良好的性格培养、正确观念、心理压力的应付、青春期性心理、等为内容的选修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及时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训练。

  二、心理健康教育要有机渗透到学科教学

  学习活动是学生所有活动中的主导活动,也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来源之一。成绩与期望值之间的差距引起的无能感,长期学业失败造成的自尊心低落,过分强调竞争的学习环境给学生造成的紧张与焦虑。事实证明,单靠心理健康教育课要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远远不够的,没有解决学科教学这个环节,也就没有从根本上解除学生的心理困扰,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心理潜能了。要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结合,有机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一)开展学习辅导,促进学生对学习兴趣。

  大部分学生学习某门课程成绩低下,情绪低落的原因,一方面是他们缺少掌握该门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他们在学习动机、学习方法或学习习惯上有不合理的地方。美国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其核心是自信心)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教师掌握了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规律,就可根据本学科的特点,通过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潜能,端正学习的动机,掌握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从而改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无助状态,增强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增强自信,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使学生乐学会学

  实践证明,忽视学生的需要、兴趣,忽视良好课堂心理氛围的营造,仅仅靠教师单向的传授,仅靠学习方法的改善,依然只强调竞争不讲合作的学习格局,只会增加学习能力较差同学的挫败感。那么比较、防范和挫折等不良情绪与攻击、自我封闭等相应的不良行为就不会有较大幅度的改善,要达到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障碍,提高学习效率,仍有较大的困难。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努力创造一种合谐、民主、平等、轻松的心理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合作性,让兴趣引导学习。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健康愉快的情绪得以保持,自主性得到发展,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三)利用教材与课堂,塑造学生完美人格

  教材的编写和制定都蕴含着不少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教师要充分地有意识地运用教材本身的魅力作用,有机地运用它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就可根据优秀文学作品的人格教化因素。在敠、理、化学科中可通过背景知识,介绍科学家们的成长经历,从公式定理中引申到正确观念的树立,良好品格塑造,合作精神的培养等。可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机制,对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有百利而无一害。

  三、提高教师心理咨询的意识与知识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发展与成长,最终影响到教育的成败。教师的一言一行,比父母对子女更有深刻的影响。如果教师的心理不健康,必然污染整个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损害。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建筑在教师的人格的`基础上的,“只有人格才能够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教师的心理健康对于学生的影响,要比其他因素的影响都来得大。美国心理学家鲍德温研究了73位教师与1000位学生的相互关系后得出结论: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很容易扰动其学生的情绪,而一个情绪稳定的教师,也会使其学生的情绪趋向于稳定。因此普及心理咨询知识,有利于教师正确认识自己,调控自身情绪,积极对待工作,最终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其次,现代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具有心理健康知识。现代教育的发展使心理学与教育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教师只有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运用适用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学方法,采取民主、平等的态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展示学生的个性,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再次,学校德育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心理健康教育体现的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我们通过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展心理健康课题研究、撰写心理健康论文,介绍好的心理学方面的书刊杂志让教师阅读,让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从多渠道、多方面摄取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营养,使他们更好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四、个别心理咨询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个别心理咨询是学校里辅导者运用心理学和理论和技术,借助语言、文字等媒介,与辅导对象一对一进行信息交流并建立某种人际关系,帮助辅导对象消除心理障碍,正确认识自我及社会,充分发挥潜能,有效适应环境的过程。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篇7

  一、指导思想

  小学阶段是孩子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帮助孩子提高心理素质,形成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为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生进入了小学中年级阶段的学习与生活,从心理发展过程来看,从三年级开始,学生从儿童期转入少年期。这一阶段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学生的学习任务与活动范围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比低年级有了显著的变化,学习活动的游戏性特征减少,学习过程的组织性、认知过程的规范性、严谨性更强,对学生进行的科学教育一般从三年级开始。

  一方面身体的发育、学习与生活的变化使三年级学生的心理有了迅速的发展,他们有了一些合理性的独立思考了,有一些自己的主见了,能够参与大人的谈话,而不像以前那样随意插入大人的谈话。初生牛犊不怕虎,敢尝试去做一切事情,不像以前那么听从权威。这些现象表明了三年级学生知识经验的扩大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三年级学生又表现出行事理性不足的特点。在这一时期,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分化,学生对于不同学科的学习动机出现了差别,学科偏爱开始出现。学生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得到发展,情绪表现的方式和强度与低年级学生相比,其适宜性更高,一般较少出现忽哭忽笑的现象。进入少年期后,随着交往能力的提高,学生之中开始出现关系较好的、比较稳定的好朋友。

  三、教学目标

  1、锻炼有意识记的能力,增进记忆品质;

  2、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勤于思考,不甘落后;

  3、有集体荣誉感,并掌握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4、自觉地控制和改变不良行为习惯,初步学会休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四、教学重点

  1、通过面向全体普及各种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自测、自控、自我调节、正确认识自己。

  2、加强针对性训练,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3、在集体中体验人际交往的乐趣,在学习中品尝解决难题的快乐,在活动中学会调节情绪。

  4、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及表现自我的欲望与能力。

  五、教学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心理、胜利的特点及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的实践性和实效性,迈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3、提高全体学生的训练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4、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六、教学进度

周次







课时




2




长大的梦想




1




4




学习的乐趣




1




6




做个受欢迎的人




1




8




当我独自一人




1




10




受了委屈怎么办




1




12




上课听讲的诀窍




1




14




学会尊重




1




16




批评不可怕




1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篇8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根据学生成长过程的需要,在学校的全教育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心理方面的帮助和服务,达到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促进形成中学生心理健康和个性主动发展的目标,让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调控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二、教学目标

  1、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处理现实生活和适应未来职业所必需的心理品质。

  2、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保健意识,提高心理保健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3、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三、教学措施

  1、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因材施教,如录像、投影、挂图、模型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巩固教学效果,促进能力的培养。

  2、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健康知识、卫生常识的宣传,为学生创造一个优美健康的生活环境。利用各种检查、竞赛促使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

  3、联系实际结合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同学们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4、利用家长学校、个别谈心、父母问卷、家访等形式,了解学生在家中的生活学习情况,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健康行为。

  四、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寻找快乐密码

  第三周:计划引领学习

  第五周:心胸可以比海宽

  第七周:在网络的天地里

  第九周:自信的我最美丽

  第十一周:问号伴随学习

  第十三周:沟通小达人

  第十五周:我的时间我作主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篇9

  一、指导思想: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推动教育改革的今天,心理健康教育日益显示出其特殊的重要性。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社会变化的日新月异,同学的心理也随社会环境变化发生了许多波澜。他们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协助同学解决心理问题,培养同学健全的心理素质,既是同学健康生长的需要,也是我校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证。对于我校要实现一流的学校,一流的教育目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说是一项基础的教育工作。本学期,我校将继续对同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时做好同学的心理疏导工作,使全体同学坚持心理卫生,健康生长。从小培养同学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同学的潜能,塑造同学的健康人格,这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未来人才的质量,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二、全册教学内容分析:

  全日制小学二年级心理健康课本,按“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发展”这个广州市小学素质教育培养目标,从生活心理辅导、学习心理辅导和人格心理辅导三个方面布置内容。通过故事和事例让同学感受学习,为提高同学心理素质提供良好的.教育。

  三、全册教学目标:

  1、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同学认识自身,提高对学习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2、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同学乐观自信,友善合群,负责守信,开拓创新,追求卓越,不畏艰难的健全人格。

  3、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同学善于控制调节自身,排除心理困扰和行为偏差,树立人生理想,并具备个人发展能力。

  四、具体教学工作布置:

  周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媒体

  一

  我们并不笨

  让同学对自身充溢信心,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实物投影

  二

  爱问“为什么”

  让同学明白有好奇心才干打开知识的大门,遇事就要多问个为什么。

  导入法、讨论法

  投影机、实物演示

  三

  贪吃的小猫

  懂得贪心令人讨厌。我们不能贪得无厌。

  扮演法、讨论法

  实物投影、头饰

  四

  我家来客人了

  懂得接待客人要做到大方得体,有礼。

  分组讨论法、谈话法、扮演法

  实物投影、VcD光碟

  五

  考考你的眼力——观察力训练

  教育同学要认真细心地观察事物。

  分组讨论法、演示法

  实物投影

  电脑

  六

  不再任性

  明白任性有害身心健康。克服任性,做个知情明理的小朋友。

  扮演法、讨论法

  实物投影、

  七

  乐意做好自身该做的事情

  懂得自身的事情乐意做,不依赖他人。

  谈话法、讨论法

  课件、实物投影、

  八

  专心才干效率高——注意力训练

  明白做事要明确目标,集中注意效果好。

  谈话法、讨论法

  电脑、实物投影、

  九

  爸爸妈妈我爱你

  懂得爸爸妈妈日夜劳累,要让他们开心和快乐。

  谈话法、讨论法、扮演法

  课件

  十

  “小眼镜”的苦恼

  懂得眼睛多明亮,要好好保护它。

  讲授法、演示法

  实物、挂图

  十一

  巩固同学各方面常识的理解,让同学可以进行自我检测。

  竞赛法、讨论法

  实物投影

  五、对本学期的期望:

  希望通过本学期的教学,提高同学对学校生活的适应能力,培养他们开朗、合群、乐学、自助的独立人格。培养同学善于与老师,同学交往的能力,不时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调控、接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同学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协助同学克服孤独、依赖、由学习和环境的不适所带来的困惑和交往障碍。对这局部同学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解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篇10

  根据民办教育的特点和高一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遵循心理健康教育助人自助的原则,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小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一、教学目标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针对高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制定本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1、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帮助学生适应高中的学习环境、生活。

  2、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现阶段所扮演的角色,提高学生的自我认同感、自我接纳、自信心等。

  3、引导学生了解沟通的技巧方法,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在合作与竞争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起至日期、教学内容、教时

  1.9月1日—8日

  适应高中----引导学生顺利地从初过渡到高中,较快适应高中生活。

  9月9日—14日

  认识自己----认识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并能悦纳自己。

  9月27日—29日

  月考

  9月30日—10月7日

  中秋、国庆放假

  10月8日—13日

  相信自己----认识自信的重要性,能运用心理暗示技巧提高自信水平。

  10月14日—27日

  学会感恩----理解父母,感受父母的无私,能宽容和理解身边的人和事,拥有良好的'心态。

  10月28日—11月10日

  异性交往----认识青春期身心特点,了解心理健康,把我异性交往的标准。

  11月11日—24日

  换位思考----认识换位思考的重要性和如何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他人和自我反思。

  11月25日—12月8日

  合理归因----学会分析事件,探寻解决的方法,形成良好心态。

  12月9日—22日

  情绪调节----认识情绪重要性,掌握情绪调节的方法,能调节自己的负面情绪。

  12月23日—1月5日

  考试心理辅导----正确认识考试,了解克服考试焦虑的方法。

  1月6日—8日

  合作与竞争----认识合作的重要性,感受竞争与合作中的乐趣。

  1月9日—15日

  期末考试

  三、教学形式

  本课程以体验感受式为主,鼓励学生分享。本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基本教学模式:导入—启承—转换—小结。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1、游戏活动。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设计相应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活跃课堂气氛,导入本堂课的主题。

  2、角色扮演。让学生根据一定的要求,扮演相应的角色,促使学生产生与角色的心理共鸣,进而对自己进行思考。

  3、讨论式。根据活动要求,让学生围绕一个问题在小组中相互交流看法,集思广益,相互学习。

  4、实践操作。结合活动内容,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和训练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

  5、自我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或他人的的故事,与大家共同分享,从而达到情感的升华。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篇11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定》和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通过各种途径继续认真开展小型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二、教学目标

  总目标:培养和造就具有良好的文明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和卫生习惯,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自立自强的生存、生活能力,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会做人,会求知,会创新,能从容迎接未来挑战的高素质的人才。

  具体目标:

  1、能够经常对自己进行“警句长鸣”――一定要做到“守信”与“守时”,消除嫉妒心,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充满信心,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勤于思考,不甘落后,走上成功之路。

  2、使学生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友谊,男女同学间怎样进行交往好,如何同老师、同学保持密切的感情联系,有集体荣誉感,并掌握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使学生知道遇到困难和挫折应怎么办,自觉地控制和改变不良行为习惯,锻炼自己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个人灵活应对的品格,初步学会休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学会调适。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自己、接纳自己,化解冲突情绪,保持个人心理的内部和谐。矫治学生的问题行为,养成正确的适应学校与社会的行为,消除人际交往障碍,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

  5、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认清自己的潜力与特长,确立有价值的生活目标,发挥主动性、创造性,追求高质量、高效率的生活。

  三、教学内容:

  1、立下坚强志―――坚强意志与耐受挫折的教育。

  (1)培养坚持不懈、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2)培养学生形成处事果断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控制力。

  (4)引导学生正确应对挫折与困难。

  2、浇灌友谊花―――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教育。

  (1)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尊重自己、相信自己。

  (2)学会正常人际交往,与同学、老师、家长良好关系。

  (3)正确认识性别差异,接受发育过程中的身体变化,正确认同性别角色,同异性同学保持正确的交往心态。

  3、迎接新挑战―――人格养成教育。

  (1)引导学生树立发展健全人格的愿望与动机。

  (2)注重学生的自我人格养成教育。

  (3)对有人格障碍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

  四、教学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心理、胜利的特点及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的实践性和实效性,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3.提高全体学生的训练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4.对少数有心里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篇12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生正处在身心飞速发展的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升学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为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教学目标

  (一)总体目标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

  (二)具体目标

  培养学生自重、自爱、自尊、自信的独立人格及对自我与外界的评价能力;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压力和自我身心所出现的变化。

  首先: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富有责任感和进取心,形成良好的自我认识能力;

  其次:掌握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卫生常识,适应自我身心变化,能够大方得体地与同学、异性和长辈交往,勤奋精神和刻苦毅力逐渐养成;

  再次:形成锲而不舍的个性特征,掌握自我心态、情绪的调适方法,改善学习方法,能够在升学方面做出合适的决定。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的'心理问题从大类上分为障碍性问题和发展性问题。障碍性问题在学生中极少出现;发展性问题是伴随学生心理发展阶段和交际范围扩大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不适应。

  学生的心理问题多表现在人际关系、学习动机和自我认识等方面,如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同学关系、异性关系紧张;学习上出现焦虑、紧张、厌学情绪;自我感觉、体验和评价失当等。

  学生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

  1、 学生由于学习适应不良而产生的苦恼

  学生经历着许多变化,如环境、学习活动、人际交往以及角色的转化等变化,有了变化就要适应而学习适应不良是困扰学生的主要问题。

  2、学生的紧张和焦虑情绪

  这种不良情绪大致有以下情况:对前途和未来过分担忧,自信心下降;出现消极情绪不知如何宣泄,导致自己长时间处于压抑状态,影响学习的效果和人际交往。

  3、与同学交往特别是与异性交往出现的困惑

  4、由于家庭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不良情绪

  四、基本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除了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外,还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面向全体,通过普遍的活动教育,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差异性原则

  注意个性教育,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了解和把握不同学生的心理状态。

  (三)主动性原则

  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帮助学习排解厌学、自卑、恐惧、焦虑等消极情绪,真正做到防微杜渐。

  (四)活动性原则

  以活动为主,注重活动过程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在体验中得到成长与发展。

  (五)尊重与理解原则

  尊重学生的人格、需要和情感,营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另外还要遵循保密性和助人自助原则。

  五、教学内容

  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 社会适应等方面常识。

  帮助学生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其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把握择业方向,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加强自我认识,客观评价自己,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

  六、途径和方法

  (一)以心理健康课为载体,采用团队活动、故事、心理剧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个别咨询与辅导

  采用与学生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排解困扰。

  (三)发挥全体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在班级、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四)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指导家长改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篇13

  一、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经过了两年的学习生活,已经适应了新的环境,在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有了很大的提高,有以下特点:

  1、思维特点:

  学生正对生活的世界形成一个初步的看法,他们擅长于识别物体的特点、判断物体之间的相同和不同点,能很快并很容易地掌握任何一个物体所固有的特征。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性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是非观念;想象能力也由模仿性和再现性向创造性的想象过渡;集体主义感情在教育、引导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加强,良好的道德品质正在形成,但极不稳固。总体来说,这个时候的孩子,意志还很薄弱,自觉性、主动性、持久性都较差,遇到困难和挫折,往往产生动摇。尤其加上现在的物质条件比较丰裕,孩子的`吃苦精神也相对较为薄弱了。

  2、语言表达特点:

  学生乐于向其他人交流自己已经做过的事情,这是在探究课上鼓励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和培养科学、文明的用语习惯的积极因素。

  3、社会交往和与人合作特点:

  学生一是易受同伴的影响,一是以个人为中心。

  4、自我意识特点:

  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发展,逐渐学会道德原则的评价标准,评价能力开始发展起来,往往是提出自己的见解,但不善于全面地评价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二、总的教学要求:

  1、能正确的认识自我,愉快的接纳自己。

  2、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培养一些学习的策略。

  3、通过系统的人际交往心理和技能训练,学会尊重、赞美、初步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学会与同学交往的方法和技巧。

  4、通过激发学生广泛的情趣和引导学生自觉锻炼健康的体魄,让学生与家人能够高质量地生活,享受生活带来的无限乐趣。

  三、具体措施:

  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课程以学生的活动体验为主,老师作为启发者,营造宽松、真诚、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有话想说,想说就说,敢于真实地表达自己心中所想。师生之间诚恳平等的交流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从每双周一次的心理健康活动课入手,具体来说:

  1、在课堂教学中,以活动课为主题化理论,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施加影响。

  2、小品表演法、设境讲解法、故事启迪法、团体游戏法、动画演示法等,同时注意结合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直观。

  3、对少数有心理困惑或者障碍的学生,进行有效的个别咨询或团体辅导,让他们能尽快摆脱困惑,健康快乐成才。

  3、发挥全体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在班级、团队、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4、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指导家长改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篇14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含义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同时,切实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共同的紧迫任务。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说到底就就是要促进小学生个性心理的全面发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就是孤立进行的,而就是服从于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即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以培养适应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数以亿万计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的。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要促使小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2)要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亦即减少和消除各种不良因素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

  (3)要增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即根据小学生成长发育的规律、特点和需要,采取各种形式和方法,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其人格即个性心理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讲授法,即通过课堂教学、辅导答疑和学科渗透等形式,以小学生喜闻乐见、便于接受的方式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2)认识指导法,旨在提高小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程度和水平,如指导阅读、举办故事会、参观访问、课堂讨论、自我表述和自我评价等;

  (3)活动体验法,即通过亲身参与,加深体验,以丰富和发展小学生良好的情绪和情感,如做游戏、示范表演、实地观察、写作文、谈感想、绘画、演讲等;

  (4)行为改变法,即在引导小学生在认识上分清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基础上,鼓励良好行为,改变不良行为,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行为训练、行为塑造、榜样示范和游戏性的奖励和惩罚,以达到良好行为养成和强化之目的;

  (5)自我调控法,即通过引导小学生自我教育来提高小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以利于增进心理健康,如鼓励和要求小学生写日记、周记和小结,适当组织展览,谈收获、体会、感受等。

  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1、智能训练,即帮助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针对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而设计不同的训练活动等;

  2、学习心理指导,即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

  3、情感教育,即教会学生把握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感,体察与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

  4、人际关系指导,即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知道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解决冲突、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则;

  5、健全人格的培养,即关于个体面队社会生存压力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

  五、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

  全册共有20节课大约每两周上两个内容。

  本学期与女生开展有关青春期健康的座谈会。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通用1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08-30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09-08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07-25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09-28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05-16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14篇06-02

(精)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05-16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15篇08-06

202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10-18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14篇)08-22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通用14篇)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是时候写一份详细的计划了。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计划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篇1

  当代心理学的一项重大成果,就是揭示了人心理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每个心理发展阶段中的个体都 面临着共同的或类似的心理发展任务。尤其是处在“疾风暴雨”期中的中学生,他们将面临人格的完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青春期烦恼的排除,学习过程的优 化,职业意向的初步确立,人际间良好的沟通,社会环境的适应,心理压力的应付等心理任务。心理发展任务数量多,普遍化的特点决定了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 学校的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分阶段、有层次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此,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必选课程体系,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及时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训练。

  一、指导思想及教育内容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中学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及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1、教育对象:以全体学生为主,重点任务是发展性任务和预防性任务。

  2、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德育规划,与德育工作保持密切联系,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不可互相替代。

  3、关于心理测试,严格遵循学生自愿原则和保密原则。

  4、本计划的制订,依据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二、教学目标

  总体上,帮助学生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地对待考试问题;尝试与人相处,能有效的和同学老师家长进行沟通;可以意识到自身的发展变化,了解自己;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三、教学措施

  1.在初一段每个班开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每周一次。

  2.个别一对一的咨询与辅导,根据学生的自愿预约以及各个科任老师的提醒。

  3.针对某一相似类型情况进行团体咨询辅导,看具体情况而定。

  4.加强同各科任的联系沟通来辅助各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必要的情况下也需要加强同家长的联系,进行必要的反馈。

  四、教育主题

  (一)七年级

  1、新生适应:引导学生主动适应学校环境,熟悉新老师新同学新课程,找到自己在新集体中的位置。预防冷漠、厌学情绪。

  2、认识学习是自己的权利,中学阶段是自己成长的关键时期。珍惜大好学习时光,培养认真、勤奋、刻苦的.学习品质;强化求知欲,增强自信心。

  3、认识中学学习特点,适应中学学习要求,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案。重视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4、认识自己的生理变化,悦纳自己,做个好男(女)孩。与异性保持正常、健康交往,学习调节情绪、排除烦恼的方法。

  5、关心自我形象,认识和区别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

  6、正确认识与等待金钱,在消费方面不攀比。

  7、合理安排作息,合理利用课余时间,远离毒品,识别美丑、善恶,过文明、健康的课外生活。

  (二)八年级

  1、学会关心自己,包括自己的健康、学业和品德。

  2、关心同学、老师、父母;助人我乐,认识和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学习与成人交往,预防偏执、孤僻。

  3、提高学习自信心,发挥学习潜能,努力获取成功或取得进步;预防成绩下降。

  4、学习中培养自己抽象思维能力,学习初步的辨证思考问题的方法;提高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勇于置疑,勇于探索。

  5、学会主动调节自己的情绪,学习处理和调节自我烦恼和焦虑的方式,初步掌握应对挫折的技能,保持健康的情绪。预防克服各种“学校病”,各种“情感障碍”,如冲动、情绪低落、脆弱等。

  6、参加一定的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爱护公共财物,不浪费。

  7、预防“早恋”,正确对待同性及异性朋友。

  (三)九年级

  1、增强自我意识,提高自我教育力,包括培养自我教育愿望,掌握自我教育方法,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

  2、重视把学到的知识用于日常社会和劳动实践,培养自己热爱劳动的品质和动手操作能力。

  3、正确认识当前各种社会现象,正确认识和对待其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处理好个人需要、兴趣与人生发展任务的关系。认识自我价值;预防反社会人格或悲观情绪。

  4、认识自己的长处和弱点,做好择业或升学的心理准备。

  5、发展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正确处理好男女学生的友谊;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促进健康、独立人格的形成。

  6、考试焦虑的调整及就业观的选择。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篇2

  一、学情分析

  四年学生经过了三年的学习生活,已经适应了新的环境,在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对于小学生来说,心理健康问题主要集中在对于学校生活的适应能力上。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和家庭生活转变为以学习为主的学校生活,是一次质的飞跃。从进人校门开始,学校生活便成为小学生生活中最有意义的内容,成为他们心理发展的主要源泉。能否逐渐的适应学校生活并且进一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社会关系的适应能力等等,对于小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四年级是小学儿童发展的关键期,在认识和情感方面是一个飞跃转型的发展期,主要体现在:思维方式多样化,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情绪趋于稳定,情感有一定的选择性,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级情感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所以他们更需要在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启发下,使其更好地认识自我,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提高学习能力,发展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以此为目的这部分教材安排了八次活动

  1、我是什么样的人

  2、快乐导航

  3、学习需要好习惯

  4、告别懒惰

  5、我有好朋友

  6、克服“害羞”有妙方

  7、做个自立的好孩子

  8、老师眼里的我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学会认识自己的方法。

  2、让学生发现学习、生活中的快乐,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3、让学生了解哪些好习惯,及好习惯在学习中的作用。

  4、知道懒惰的危害,养成好的习惯。

  5、知道什么样的人是朋友,朋友之间要如何相处。

  6、知道如何克服“害羞”方法,让自己乐观,大方。

  7、学会自己约束自己,做个自立的孩子。

  8、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养成好的习惯,让老师看到最出色的自己。

  四、教学重点

  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技巧、人际交往能力

  五、教学措施

  1、根据四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课程以学生的活动体验为主,从每两周一次的心理健康活动课入手,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因材施教,如录像、投影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巩固教学效果,促进能力的培养。

  2、老师作为启发者,营造宽松、真诚、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有话想说,想说就说,敢于真实地表达自己心中所想。师生之间诚恳平等的交流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

  3、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健康知识、卫生常识的宣传,为学生创造一个优美健康的生活环境。利用各种检查、竞赛促使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

  4、联系实际结合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同学们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5、利用家长学校、个别谈心、父母问卷、家访等形式,了解学生在家中的生活学习情况,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健康行为

  六、教学进度

周 次




日 期




教 学 内 容




课时安排




第2周




9.23




1、我是什么样的人




1




第4周




10.13




2、快乐导航




1




第7周 晨会




10.21




3、学习需要好习惯




1




第8周




11.4




4、告别懒惰




1




第10周




11. 18




5、我有好朋友




1




第12周




12.2




6、克服“害羞”有妙方




1




第14周




12. 16




7、做个自立的好孩子




1




第16周




12.30




8、老师眼里的我




1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篇3

  一、指导思想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优良的心理品质和完善的人格。自信是一个人成才素质中的重要因素,是人格的核心部分。在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如何去关爱学生,让自信扎根于学生们的心灵,尤其显得十分的重要。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去认识自己,提高对学习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2、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乐观自信,友善待人,诚实守信,开拓创新,追求向上,不畏艰难的健全人格。

  3、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善于控制调节自己,排除心理困扰和行为偏差,树立人生理想,并具备个人发展能力。

  三、实施步骤

  1、提高小学生对校园生活的适应能力(特别是一、二年级),培养他们开朗、合群、乐学、自助的独立人格。

  2、培养学生善于与老师,同学交往的能力,不断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帮助学生克服孤独、依赖、由学习和环境的不适所带来的困惑和交往障碍。对这部分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

  班级工作中,都应该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2、在本年级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3、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通过学校的`各种途径(心理咨询室定时开放、悄悄话信箱、绿色热线),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要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事后建立好心理档案。

  4、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

  五、 对自己本身素质与能力的要求:

  1、要有开朗、热情、善解人意富有爱心的健康人格。

  2、要掌握辅导心理学的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如关注、倾听的沟通技术,同感、尊重、真诚等反应技术,情绪调节、行为矫正等。

  3、要以学生为主体,切忌“老师说,学生听”的知识传授式的课堂模式,要与学生一同参与辅导活动,建立和谐的气氛,给予赞许、同感、亲切、鼓励的态度。让他们把真实的感受、想法表达出来。进而给予点拨、启发和引导。

  4、 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和隐私,谨慎从事、量力而行。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二、目标和任务

  1、目标: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开发个体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2、任务: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和咨询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主要内容

  1、在健康教育课及日常生活中,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2、必须从不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

  (1)、学习要有计划

  (2)、学会学习

  (3)、考试有颗平静的'心。

  (4)、创造就在我身边

  (5)、学会说不

  (6)、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7)、怎样避免冲突

  (8)、拂去心中的烦恼

  (9)、我们一起做

  (10)、让嫉妒远离我

  (11)、学会尊重他人

  (12)、学会交往

  (13)、巧用零花钱

  (14)、我的责任感

  四、途径和方法

  1、心理辅导课程

  2、强化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请班主任老师在健康教育午谈时间每个月进行一到两次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也在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中发挥积极作用。

  3、设个别心理辅导

  4、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寻找心理健康的契机,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班级、队活动和班主任工作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五、课时安排:

  每周一课时。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一年级学生刚从学前班升上来,面临的最紧要的问题是新生的入学适应性问题。除了最基本的生理适应,对一年级新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心理适应。幼儿园与小学教学方式、管理方式的不同,新环境的陌生、人际交往的困惑以及学习的压力等等都会给孩子们带来很多的困扰,使得一年级学生出现各种适应性问题。因此,本学期健康教育课的重点除了给孩子们进行必要的生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对孩子们进行入学适应性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教材分析

  按"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发展"这个小学素质教育培养目标,从生活心理辅导、学习心理辅导和人格心理辅导三个方面安排内容。通过故事和事例让学生感受学习,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提供良好的教育。

  三、教学目标

  1、让每位学生拥有健康身心,情绪愉快,知道快乐益于身心健康。

  2、充分利用每周一次的卫生知识、健康教育课,加强对学生的疾病防治及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

  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形成尊重生命、爱惜健康的态度,进而尊重关怀他人的生命与健康,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4、培养学生从小养成简朴的生活习惯,不奢华、不浪费,以简单为快乐。

  5、强化儿童我是小学生了的意识,培养学生有礼貌、守纪律、讲卫生的'习惯。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是教育学生遵守学校常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心,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

  2、难点是让每一位学生都健康快乐地成长,并有爱心,能互相帮助,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是快乐的小天使。

  五、方法措施

  1、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突出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2、培养学生自觉参与课间活动,保持充沛的精力,上好每节课。利用各种检查、竞赛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

  3、教学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挂图、模型、表演等激发学生兴趣,巩固教学效果,促进能力的培养。

  4、联系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心里健康教育,教育学生团结协助,尊敬师长,让学生热爱体育,热爱生活。

  5、课堂教学形式非常灵活多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6、学习活动中,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六、课时安排

  全册共有16节课大约每两周上两个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篇6

  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当代心理学的一项重大成果,就是揭示了人心理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每个心理发展阶段中的个体都面临着共同的或类似的心理发展任务。尤其是处在“疾风暴雨”期中的中学生,他们将面临人格的完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青春期烦恼的排除,学习过程的优化,职业意向的初步确立,人际间良好的沟通,社会环境的适应,心理压力的应付等心理任务。心理发展任务数量多,普遍化的特点决定了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分阶段、有层次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此,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必选课程体系,分别开设以学习心理、自我意识、交往艺术、情绪调节、良好的性格培养、正确观念、心理压力的应付、青春期性心理、等为内容的选修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及时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训练。

  二、心理健康教育要有机渗透到学科教学

  学习活动是学生所有活动中的主导活动,也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来源之一。成绩与期望值之间的差距引起的无能感,长期学业失败造成的自尊心低落,过分强调竞争的学习环境给学生造成的紧张与焦虑。事实证明,单靠心理健康教育课要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远远不够的,没有解决学科教学这个环节,也就没有从根本上解除学生的心理困扰,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心理潜能了。要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结合,有机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一)开展学习辅导,促进学生对学习兴趣。

  大部分学生学习某门课程成绩低下,情绪低落的原因,一方面是他们缺少掌握该门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他们在学习动机、学习方法或学习习惯上有不合理的地方。美国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其核心是自信心)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教师掌握了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规律,就可根据本学科的特点,通过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潜能,端正学习的动机,掌握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从而改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无助状态,增强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增强自信,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使学生乐学会学

  实践证明,忽视学生的需要、兴趣,忽视良好课堂心理氛围的营造,仅仅靠教师单向的传授,仅靠学习方法的改善,依然只强调竞争不讲合作的学习格局,只会增加学习能力较差同学的挫败感。那么比较、防范和挫折等不良情绪与攻击、自我封闭等相应的不良行为就不会有较大幅度的改善,要达到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障碍,提高学习效率,仍有较大的困难。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努力创造一种合谐、民主、平等、轻松的心理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合作性,让兴趣引导学习。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健康愉快的情绪得以保持,自主性得到发展,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三)利用教材与课堂,塑造学生完美人格

  教材的编写和制定都蕴含着不少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教师要充分地有意识地运用教材本身的魅力作用,有机地运用它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就可根据优秀文学作品的人格教化因素。在敠、理、化学科中可通过背景知识,介绍科学家们的成长经历,从公式定理中引申到正确观念的树立,良好品格塑造,合作精神的培养等。可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机制,对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有百利而无一害。

  三、提高教师心理咨询的意识与知识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发展与成长,最终影响到教育的成败。教师的一言一行,比父母对子女更有深刻的影响。如果教师的心理不健康,必然污染整个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损害。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建筑在教师的人格的`基础上的,“只有人格才能够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教师的心理健康对于学生的影响,要比其他因素的影响都来得大。美国心理学家鲍德温研究了73位教师与1000位学生的相互关系后得出结论: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很容易扰动其学生的情绪,而一个情绪稳定的教师,也会使其学生的情绪趋向于稳定。因此普及心理咨询知识,有利于教师正确认识自己,调控自身情绪,积极对待工作,最终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其次,现代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具有心理健康知识。现代教育的发展使心理学与教育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教师只有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运用适用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学方法,采取民主、平等的态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展示学生的个性,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再次,学校德育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心理健康教育体现的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我们通过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展心理健康课题研究、撰写心理健康论文,介绍好的心理学方面的书刊杂志让教师阅读,让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从多渠道、多方面摄取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营养,使他们更好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四、个别心理咨询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个别心理咨询是学校里辅导者运用心理学和理论和技术,借助语言、文字等媒介,与辅导对象一对一进行信息交流并建立某种人际关系,帮助辅导对象消除心理障碍,正确认识自我及社会,充分发挥潜能,有效适应环境的过程。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篇7

  一、指导思想

  小学阶段是孩子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帮助孩子提高心理素质,形成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为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生进入了小学中年级阶段的学习与生活,从心理发展过程来看,从三年级开始,学生从儿童期转入少年期。这一阶段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学生的学习任务与活动范围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比低年级有了显著的变化,学习活动的游戏性特征减少,学习过程的组织性、认知过程的规范性、严谨性更强,对学生进行的科学教育一般从三年级开始。

  一方面身体的发育、学习与生活的变化使三年级学生的心理有了迅速的发展,他们有了一些合理性的独立思考了,有一些自己的主见了,能够参与大人的谈话,而不像以前那样随意插入大人的谈话。初生牛犊不怕虎,敢尝试去做一切事情,不像以前那么听从权威。这些现象表明了三年级学生知识经验的扩大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三年级学生又表现出行事理性不足的特点。在这一时期,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分化,学生对于不同学科的学习动机出现了差别,学科偏爱开始出现。学生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得到发展,情绪表现的方式和强度与低年级学生相比,其适宜性更高,一般较少出现忽哭忽笑的现象。进入少年期后,随着交往能力的提高,学生之中开始出现关系较好的、比较稳定的好朋友。

  三、教学目标

  1、锻炼有意识记的能力,增进记忆品质;

  2、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勤于思考,不甘落后;

  3、有集体荣誉感,并掌握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4、自觉地控制和改变不良行为习惯,初步学会休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四、教学重点

  1、通过面向全体普及各种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自测、自控、自我调节、正确认识自己。

  2、加强针对性训练,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3、在集体中体验人际交往的乐趣,在学习中品尝解决难题的快乐,在活动中学会调节情绪。

  4、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及表现自我的欲望与能力。

  五、教学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心理、胜利的特点及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的实践性和实效性,迈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3、提高全体学生的训练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4、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六、教学进度

周次







课时




2




长大的梦想




1




4




学习的乐趣




1




6




做个受欢迎的人




1




8




当我独自一人




1




10




受了委屈怎么办




1




12




上课听讲的诀窍




1




14




学会尊重




1




16




批评不可怕




1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篇8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根据学生成长过程的需要,在学校的全教育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心理方面的帮助和服务,达到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促进形成中学生心理健康和个性主动发展的目标,让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调控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二、教学目标

  1、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处理现实生活和适应未来职业所必需的心理品质。

  2、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保健意识,提高心理保健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3、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三、教学措施

  1、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因材施教,如录像、投影、挂图、模型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巩固教学效果,促进能力的培养。

  2、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健康知识、卫生常识的宣传,为学生创造一个优美健康的生活环境。利用各种检查、竞赛促使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

  3、联系实际结合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同学们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4、利用家长学校、个别谈心、父母问卷、家访等形式,了解学生在家中的生活学习情况,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健康行为。

  四、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寻找快乐密码

  第三周:计划引领学习

  第五周:心胸可以比海宽

  第七周:在网络的天地里

  第九周:自信的我最美丽

  第十一周:问号伴随学习

  第十三周:沟通小达人

  第十五周:我的时间我作主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篇9

  一、指导思想: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推动教育改革的今天,心理健康教育日益显示出其特殊的重要性。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社会变化的日新月异,同学的心理也随社会环境变化发生了许多波澜。他们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协助同学解决心理问题,培养同学健全的心理素质,既是同学健康生长的需要,也是我校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证。对于我校要实现一流的学校,一流的教育目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说是一项基础的教育工作。本学期,我校将继续对同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时做好同学的心理疏导工作,使全体同学坚持心理卫生,健康生长。从小培养同学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同学的潜能,塑造同学的健康人格,这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未来人才的质量,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二、全册教学内容分析:

  全日制小学二年级心理健康课本,按“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发展”这个广州市小学素质教育培养目标,从生活心理辅导、学习心理辅导和人格心理辅导三个方面布置内容。通过故事和事例让同学感受学习,为提高同学心理素质提供良好的.教育。

  三、全册教学目标:

  1、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同学认识自身,提高对学习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2、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同学乐观自信,友善合群,负责守信,开拓创新,追求卓越,不畏艰难的健全人格。

  3、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同学善于控制调节自身,排除心理困扰和行为偏差,树立人生理想,并具备个人发展能力。

  四、具体教学工作布置:

  周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媒体

  一

  我们并不笨

  让同学对自身充溢信心,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实物投影

  二

  爱问“为什么”

  让同学明白有好奇心才干打开知识的大门,遇事就要多问个为什么。

  导入法、讨论法

  投影机、实物演示

  三

  贪吃的小猫

  懂得贪心令人讨厌。我们不能贪得无厌。

  扮演法、讨论法

  实物投影、头饰

  四

  我家来客人了

  懂得接待客人要做到大方得体,有礼。

  分组讨论法、谈话法、扮演法

  实物投影、VcD光碟

  五

  考考你的眼力——观察力训练

  教育同学要认真细心地观察事物。

  分组讨论法、演示法

  实物投影

  电脑

  六

  不再任性

  明白任性有害身心健康。克服任性,做个知情明理的小朋友。

  扮演法、讨论法

  实物投影、

  七

  乐意做好自身该做的事情

  懂得自身的事情乐意做,不依赖他人。

  谈话法、讨论法

  课件、实物投影、

  八

  专心才干效率高——注意力训练

  明白做事要明确目标,集中注意效果好。

  谈话法、讨论法

  电脑、实物投影、

  九

  爸爸妈妈我爱你

  懂得爸爸妈妈日夜劳累,要让他们开心和快乐。

  谈话法、讨论法、扮演法

  课件

  十

  “小眼镜”的苦恼

  懂得眼睛多明亮,要好好保护它。

  讲授法、演示法

  实物、挂图

  十一

  巩固同学各方面常识的理解,让同学可以进行自我检测。

  竞赛法、讨论法

  实物投影

  五、对本学期的期望:

  希望通过本学期的教学,提高同学对学校生活的适应能力,培养他们开朗、合群、乐学、自助的独立人格。培养同学善于与老师,同学交往的能力,不时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调控、接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同学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协助同学克服孤独、依赖、由学习和环境的不适所带来的困惑和交往障碍。对这局部同学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解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篇10

  根据民办教育的特点和高一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遵循心理健康教育助人自助的原则,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小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一、教学目标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针对高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制定本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1、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帮助学生适应高中的学习环境、生活。

  2、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现阶段所扮演的角色,提高学生的自我认同感、自我接纳、自信心等。

  3、引导学生了解沟通的技巧方法,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在合作与竞争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起至日期、教学内容、教时

  1.9月1日—8日

  适应高中----引导学生顺利地从初过渡到高中,较快适应高中生活。

  9月9日—14日

  认识自己----认识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并能悦纳自己。

  9月27日—29日

  月考

  9月30日—10月7日

  中秋、国庆放假

  10月8日—13日

  相信自己----认识自信的重要性,能运用心理暗示技巧提高自信水平。

  10月14日—27日

  学会感恩----理解父母,感受父母的无私,能宽容和理解身边的人和事,拥有良好的'心态。

  10月28日—11月10日

  异性交往----认识青春期身心特点,了解心理健康,把我异性交往的标准。

  11月11日—24日

  换位思考----认识换位思考的重要性和如何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他人和自我反思。

  11月25日—12月8日

  合理归因----学会分析事件,探寻解决的方法,形成良好心态。

  12月9日—22日

  情绪调节----认识情绪重要性,掌握情绪调节的方法,能调节自己的负面情绪。

  12月23日—1月5日

  考试心理辅导----正确认识考试,了解克服考试焦虑的方法。

  1月6日—8日

  合作与竞争----认识合作的重要性,感受竞争与合作中的乐趣。

  1月9日—15日

  期末考试

  三、教学形式

  本课程以体验感受式为主,鼓励学生分享。本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基本教学模式:导入—启承—转换—小结。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1、游戏活动。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设计相应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活跃课堂气氛,导入本堂课的主题。

  2、角色扮演。让学生根据一定的要求,扮演相应的角色,促使学生产生与角色的心理共鸣,进而对自己进行思考。

  3、讨论式。根据活动要求,让学生围绕一个问题在小组中相互交流看法,集思广益,相互学习。

  4、实践操作。结合活动内容,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和训练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

  5、自我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或他人的的故事,与大家共同分享,从而达到情感的升华。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篇11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定》和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通过各种途径继续认真开展小型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二、教学目标

  总目标:培养和造就具有良好的文明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和卫生习惯,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自立自强的生存、生活能力,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会做人,会求知,会创新,能从容迎接未来挑战的高素质的人才。

  具体目标:

  1、能够经常对自己进行“警句长鸣”――一定要做到“守信”与“守时”,消除嫉妒心,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充满信心,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勤于思考,不甘落后,走上成功之路。

  2、使学生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友谊,男女同学间怎样进行交往好,如何同老师、同学保持密切的感情联系,有集体荣誉感,并掌握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使学生知道遇到困难和挫折应怎么办,自觉地控制和改变不良行为习惯,锻炼自己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个人灵活应对的品格,初步学会休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学会调适。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自己、接纳自己,化解冲突情绪,保持个人心理的内部和谐。矫治学生的问题行为,养成正确的适应学校与社会的行为,消除人际交往障碍,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

  5、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认清自己的潜力与特长,确立有价值的生活目标,发挥主动性、创造性,追求高质量、高效率的生活。

  三、教学内容:

  1、立下坚强志―――坚强意志与耐受挫折的教育。

  (1)培养坚持不懈、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2)培养学生形成处事果断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控制力。

  (4)引导学生正确应对挫折与困难。

  2、浇灌友谊花―――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教育。

  (1)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尊重自己、相信自己。

  (2)学会正常人际交往,与同学、老师、家长良好关系。

  (3)正确认识性别差异,接受发育过程中的身体变化,正确认同性别角色,同异性同学保持正确的交往心态。

  3、迎接新挑战―――人格养成教育。

  (1)引导学生树立发展健全人格的愿望与动机。

  (2)注重学生的自我人格养成教育。

  (3)对有人格障碍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

  四、教学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心理、胜利的特点及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的实践性和实效性,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3.提高全体学生的训练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4.对少数有心里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篇12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生正处在身心飞速发展的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升学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为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教学目标

  (一)总体目标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

  (二)具体目标

  培养学生自重、自爱、自尊、自信的独立人格及对自我与外界的评价能力;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压力和自我身心所出现的变化。

  首先: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富有责任感和进取心,形成良好的自我认识能力;

  其次:掌握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卫生常识,适应自我身心变化,能够大方得体地与同学、异性和长辈交往,勤奋精神和刻苦毅力逐渐养成;

  再次:形成锲而不舍的个性特征,掌握自我心态、情绪的调适方法,改善学习方法,能够在升学方面做出合适的决定。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的'心理问题从大类上分为障碍性问题和发展性问题。障碍性问题在学生中极少出现;发展性问题是伴随学生心理发展阶段和交际范围扩大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不适应。

  学生的心理问题多表现在人际关系、学习动机和自我认识等方面,如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同学关系、异性关系紧张;学习上出现焦虑、紧张、厌学情绪;自我感觉、体验和评价失当等。

  学生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

  1、 学生由于学习适应不良而产生的苦恼

  学生经历着许多变化,如环境、学习活动、人际交往以及角色的转化等变化,有了变化就要适应而学习适应不良是困扰学生的主要问题。

  2、学生的紧张和焦虑情绪

  这种不良情绪大致有以下情况:对前途和未来过分担忧,自信心下降;出现消极情绪不知如何宣泄,导致自己长时间处于压抑状态,影响学习的效果和人际交往。

  3、与同学交往特别是与异性交往出现的困惑

  4、由于家庭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不良情绪

  四、基本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除了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外,还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面向全体,通过普遍的活动教育,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差异性原则

  注意个性教育,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了解和把握不同学生的心理状态。

  (三)主动性原则

  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帮助学习排解厌学、自卑、恐惧、焦虑等消极情绪,真正做到防微杜渐。

  (四)活动性原则

  以活动为主,注重活动过程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在体验中得到成长与发展。

  (五)尊重与理解原则

  尊重学生的人格、需要和情感,营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另外还要遵循保密性和助人自助原则。

  五、教学内容

  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 社会适应等方面常识。

  帮助学生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其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把握择业方向,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加强自我认识,客观评价自己,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

  六、途径和方法

  (一)以心理健康课为载体,采用团队活动、故事、心理剧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个别咨询与辅导

  采用与学生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排解困扰。

  (三)发挥全体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在班级、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四)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指导家长改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篇13

  一、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经过了两年的学习生活,已经适应了新的环境,在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有了很大的提高,有以下特点:

  1、思维特点:

  学生正对生活的世界形成一个初步的看法,他们擅长于识别物体的特点、判断物体之间的相同和不同点,能很快并很容易地掌握任何一个物体所固有的特征。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性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是非观念;想象能力也由模仿性和再现性向创造性的想象过渡;集体主义感情在教育、引导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加强,良好的道德品质正在形成,但极不稳固。总体来说,这个时候的孩子,意志还很薄弱,自觉性、主动性、持久性都较差,遇到困难和挫折,往往产生动摇。尤其加上现在的物质条件比较丰裕,孩子的`吃苦精神也相对较为薄弱了。

  2、语言表达特点:

  学生乐于向其他人交流自己已经做过的事情,这是在探究课上鼓励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和培养科学、文明的用语习惯的积极因素。

  3、社会交往和与人合作特点:

  学生一是易受同伴的影响,一是以个人为中心。

  4、自我意识特点:

  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发展,逐渐学会道德原则的评价标准,评价能力开始发展起来,往往是提出自己的见解,但不善于全面地评价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二、总的教学要求:

  1、能正确的认识自我,愉快的接纳自己。

  2、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培养一些学习的策略。

  3、通过系统的人际交往心理和技能训练,学会尊重、赞美、初步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学会与同学交往的方法和技巧。

  4、通过激发学生广泛的情趣和引导学生自觉锻炼健康的体魄,让学生与家人能够高质量地生活,享受生活带来的无限乐趣。

  三、具体措施:

  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课程以学生的活动体验为主,老师作为启发者,营造宽松、真诚、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有话想说,想说就说,敢于真实地表达自己心中所想。师生之间诚恳平等的交流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从每双周一次的心理健康活动课入手,具体来说:

  1、在课堂教学中,以活动课为主题化理论,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施加影响。

  2、小品表演法、设境讲解法、故事启迪法、团体游戏法、动画演示法等,同时注意结合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直观。

  3、对少数有心理困惑或者障碍的学生,进行有效的个别咨询或团体辅导,让他们能尽快摆脱困惑,健康快乐成才。

  3、发挥全体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在班级、团队、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4、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指导家长改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篇14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含义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同时,切实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共同的紧迫任务。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说到底就就是要促进小学生个性心理的全面发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就是孤立进行的,而就是服从于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即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以培养适应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数以亿万计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的。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要促使小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2)要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亦即减少和消除各种不良因素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

  (3)要增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即根据小学生成长发育的规律、特点和需要,采取各种形式和方法,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其人格即个性心理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讲授法,即通过课堂教学、辅导答疑和学科渗透等形式,以小学生喜闻乐见、便于接受的方式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2)认识指导法,旨在提高小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程度和水平,如指导阅读、举办故事会、参观访问、课堂讨论、自我表述和自我评价等;

  (3)活动体验法,即通过亲身参与,加深体验,以丰富和发展小学生良好的情绪和情感,如做游戏、示范表演、实地观察、写作文、谈感想、绘画、演讲等;

  (4)行为改变法,即在引导小学生在认识上分清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基础上,鼓励良好行为,改变不良行为,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行为训练、行为塑造、榜样示范和游戏性的奖励和惩罚,以达到良好行为养成和强化之目的;

  (5)自我调控法,即通过引导小学生自我教育来提高小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以利于增进心理健康,如鼓励和要求小学生写日记、周记和小结,适当组织展览,谈收获、体会、感受等。

  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1、智能训练,即帮助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针对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而设计不同的训练活动等;

  2、学习心理指导,即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

  3、情感教育,即教会学生把握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感,体察与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

  4、人际关系指导,即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知道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解决冲突、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则;

  5、健全人格的培养,即关于个体面队社会生存压力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

  五、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

  全册共有20节课大约每两周上两个内容。

  本学期与女生开展有关青春期健康的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