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大数》说课稿设计

时间:2024-12-16 15:35:03 晶敏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生活中的大数》说课稿设计(通用6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生活中的大数》说课稿设计(通用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活中的大数》说课稿设计(通用6篇)

  《生活中的大数》说课稿设计 1

  一、教材分析

  (一)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让学生“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建立数感。不仅让学生学习数学事实,还要了解数的实际意义,用数学关系表达和交流信息,用数学的观点解释现实的问题。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大数目并能进行估算,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二)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属于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的内容,题目是《数一数》,属于数与代数领域。

  本课教材把认数的范围从百以内扩展到万以内,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教材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体会到

  生活中有大数,实际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直观感受

  “千、万”的具体含义,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等,从而为将来学习读大数、写大数以及学习多位数的运算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及其选择依据

  根据学段目标中提出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达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重视口算,加强估算等要求,我设计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通过数小正方体等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记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估一估、数一数”的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数感。

  3、情感目标:学生通过自己搜集资料,接受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生活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通过数小正方体的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千、万的具体含义,认识并熟记“千、万”之间的单位关系。正确读出较大的数。

  学生状况分析及对策

  学生分析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二、学生分析

  (一)学生状况分析及对策

  生活中的大数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如:上学的路上,路边每棵树上的树叶大约有多少;每天上间操的时候学生能感受到全校的人数有多少;读一篇课文一共有多少字数等等。学生对大数有了生活基础,有了大数的概念,所以本课的内容对于学生并不陌生。但学生对“千、万“的含义还没有具体的感受,教学时教师必须加以引导,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学生对百以内数有的生活基础的基础上,来学习本课的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课以促进学生自我发展为主,创设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积极探索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合作、交流、创作的活动中学习,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以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教学方式

  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

  学习方式

  评价方式

  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实用性

  教学手段

  三、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一) 教学方式

  对于儿童来说,数感是学生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逐步建立的,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规律运用创设情境——建立模型——巩固应用——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进行本课的教学。

  (二)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从实际中体会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感知大数、认识大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规律,主要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式学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参与课程的全过程,在研究和探索中,对问题有深层次的思考和研究。从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评价方式

  本课依据《课程标准》提出的倡导的发展性评价,发挥性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尊重学生的差异,以学生为本,不仅评价知识与技能,重要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评价,主要采用了激励式评价、尊重式评价、学生自评等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及实用性。

  教学中要因材施教,要针对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采取个别辅导、启发、引导、讲解等方法来调控课堂教学,达到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使用性。

  (五)教学手段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查好的有关生活中大数的.资料。

  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教学程序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巩固应用

  拓展延伸

  归纳总结

  板书设计

  四、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教师出示学生常见的关于生活中大数的图片,依次是东方明珠电视塔高四百六十八米;我国现已发现的鸟类有一千一百六十六种;用肉眼能看到的星星大约有三千颗;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引出本课的课题:生活中的大数(板书)让学生感知生活中有大数,接着让学生与同桌说一说你的生活中有哪些大数。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能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整体感知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的数感。

  2、珠穆朗玛峰的图片,

  师:老师还收藏了关于珠穆朗玛峰的一张邮票呢,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了。介绍邮票的封面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我国的珠穆朗玛峰,高度八千八百四十八米,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学习大数的必要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本部分知识也是本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之处。这个环节我让学生通过数小正方体,直观感受、实际探索“千、万”的具体含义。认识新记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课件出示由一千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大正方体,让学生先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个小正方体,直观感受一千有多大,然后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全班汇报的方式,具体的数一数到底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这一环节,重点让学生说出数法,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汇报的方式,使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发散学生思维,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及表现组我的时间和空间,发展学生的数感。学生的数法可能有很多,例如:一个一个数的;一层一层数的等等,在学生认识一千有多大之后,借着这个契机,课件出示10个由一千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大正方体。

  引导学生认识一万有多大。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具体的情境来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在认识完千万之后,让学生通过一本书有100页,10本书有多少页以及我们学校大约有一千名学生,10所这样的学生大约有多少名学生?这两个具体的情境来进一步感受一千、一万的含义,以及让学生感受学习生活中大数的必要性,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对“千、万”的含义有具体感受之后,让学生认识新的记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千、万”之间的单位关系。能看记数器读出较大的数。

  (三)巩固应用。

  这个环节我设计了6道题(课件演示:逐一放映,具体解说),让学生通过从直观形象上去具体感知“个、十、百、千、万”的几何模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对万以内数有具体感受,通过这几道题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最后一题(课件演示)这是一道开放性比较大的题,通过在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一种颜色涂出的小方格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是二百三十八个,使学生对万以内的数有具体感受。教学时让学生独立的去涂,学生的涂法可能很多,只要正确就应给予肯定。对于优秀的作品在实物展台上给予展示,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这样目的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去感受大数的含义,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获得成功感。

  (四)拓展延伸。

  1、国情教育——(显示)中国骄傲的大数

  中国领土面积世界第三;人口数量:13亿,世界第一;

  淡水资源:28000亿立方米,世界第四;

  2、环保教育——(显示)惊人的大数

  全球现在有11亿人缺水,每年排放的污水达4000多亿吨,

  造成5万多亿吨水被污染…………

  通过了解中国骄傲的大数和惊人的大数的鲜明对比,抓住时机适时对孩子进行国情和环保的思想教育,把教学自然拓展到课后。

  (五)归纳总结。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生活中的大数,说说你今天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让学生对本课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六)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大数

  10个一百是一千

  10个一千是一万

  《生活中的大数》说课稿设计 2

  一、 教学内容。

  我要讲的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的第一课时

  二、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大数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原来对百以内数认识的基础上,把认数的范围从百以内扩展到万以内,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数的认识。教材首先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大数,然后利用正方体这一直观模型的实际操作并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感受了“千”、“万”等数的具体含义。通过在计数器上拨一拨等活动,学习读写万以内的数。通过数学游戏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我所要讲的第一课时是学习万以内数的基础,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和万,同时体会大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 )新课标所要求的三个方面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数学活动中对大数有具体感受,发展数感 。

  3、通过“数一数”活动,认识新的记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认识新的记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了解新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和万以内数位顺序表。

  四、教法和学法。

  大数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因此,在设计本节课的过程中我竭力突出实物感知、动脑数数、合作交流等活动,力求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实际应用和感知新知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促进数学思想的发展。

  五、教学过程。

  1、引入大数。

  为了使学生体会到大数与生活的密切的联系,我设计了“你们班有多少学生?你们学校有多少学生?你们全乡有多少学生?”这样与学生离得很近的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导入,因为我们经常会遇到和用到一些大数,所以这节课我们就有必要一起来认识生活中的`大数。

  2、初步感知大数,找大数。

  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四幅图,主要说明生活中有大数,同时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我让学生自己去看图,自己去观察,自己去读那些有大数的文字,在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发现这些数比过去学过的数大,并且在生活中存在许多象这样的大数,再次使学生体会到大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事物。接着让学生回忆自己见过和听过的大数,并布置回家后再去找大数,使知识又回归生活。

  3、认识新的计数单位。

  教材通过数大正方体里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这个内容的设计,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计数单位,体现了数形结合。我在设计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合作探究数的方法,在共同研究数法的过程中逐一体会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这一过程,不仅使学生对一千有了初步直观的感受,同时还便于让学生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有助于探索三位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4、巩固练习。依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随意出些问题进行及时的巩固和扩展,因此,我在巩固练习这一环节没有设计更多的内容,只让学生完成书后练习,以加深学生对万以内数的具体感受。

  5、全课总结。在教学快结束时我只设计了一个问题: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对自己学过的内容有一个总体的回顾,同时再现本节课的重点。

  六、板书设计。生活中的大数

  板书设计的要求一直都是简洁、明了,重点突出。我在设计的时候也注重了按要求来做。

  《生活中的大数》说课稿设计 3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

  1、学生自主探索认识一千

  重点:

  四、教学准备

  2、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 情境引入:

  1、上课前请同学看看图片(出示课件资料图片)在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谁愿意介绍给大家?(多提问几个同学,多让几个同学试试)

  2、找一找生活中的大数 在我们生活中除了刚才数过的这些数外还有别的很大的数吗?谁来把你收集到的资料展示给大家?(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资料)比 如:

  5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它的.高度是8,848.8(八千八百四十八点八)米。

  好的,同学们非常不错,看来学习了非常多的课外知识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百以内的数,谁能数一数?有哪些数法?(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数的比较快呢?

  2、动手操作,探索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

  (1)课件请认真观察大正方体由几层组成,一层有几排,一排有几个小正方体组成。

  (板书: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出示:一层。

  边摞边数:一层100个,二层多少个,三层呢?九层呢?

  问:900是几个一百?(9个一百)再添一层是几个一百?(10个一百)10个一百是多少?

  你发现了什么?从探索的过程中学生发现10个一百是一千。

  (4)看一看,数一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探索“千”“万”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关

  ①出示:1个大正方体有1000个小正方体,2个大方体有多少个小正方体?3个呢?9个呢?(9000个。)9000是几个一千?(生:9个一千。)再添1个大正方体,是几个一千?(生:10个一千。

  (设计意图:对学生刚学习的一个大正方体中有1000个小正方体的知识进行巩固,并教学了数几千的数,一个一个大正方体的出示,既引导了学生采用一千一千地数的方法,又让学生得到10个一千是一万的结论。

  出示数学书

  (a)估一估这本书有多少页。

  (c)用手比画一下一千页有多高。

  (b)再想一想像我们学校一样规模的10所学校共有多少名学生。

  3、认识数位顺序表

  我们在记数时,一个一个地数,个就作为了计数单位,十个十个地数,谁是计数单位?一百一百地数呢?一千一千地数呢?一万一万地数呢?请同学们试着完成书28页的填一填。

  (课件: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生活中的大数》说课稿设计 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生活中的大数》。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大数》是小学数学教材中数与代数领域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万以内数的认识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为学生今后学习更大的数以及数的运算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教材通过丰富多样的生活情境,如城市人口数量、大型建筑物的高度、商品的价格等,让学生感受到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大数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万以内数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能够进行简单的数的读写、比较大小等操作。然而,对于生活中的大数,由于其数值较大、数位较多,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好动,喜欢通过直观形象的事物来学习新知识,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万以上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掌握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能够用数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经历运用万以上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数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认识万以上的数,掌握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和比较大小的方法。

  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

  2. 教学难点

  中间或末尾有 0 的数的读写。

  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发展数感。

  五、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大数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 直观演示法:利用计数器、数位顺序表等教具进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数的组成、读写方法和十进制计数法等抽象概念。

  3.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展示一些含有大数的生活图片,如国家体育馆鸟巢的建筑面积、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地球的直径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些数你认识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活中的大数。

  2. 探究新知

  认识万以上的数

  以我国的人口数量为例,介绍比万更大的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等,并结合计数器演示这些计数单位的产生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从而理解十进制计数法。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一些万以上的数,如 567890、12345678 等,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每个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含义,进一步加深对万以上数的认识。

  亿以内数的读写

  教学数的读法:先分级,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读,每一级末尾的 0 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 0 或连续几个 0 都只读一个零。例如,560000 读作五十六万,506000 读作五十万六千,500600 读作五十万零六百。通过示范读、学生试读、同桌互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数的写法: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 0。例如,写出八百万零五百,先写万级上的 800,再写个级上的 0500,合起来就是 8000500。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进行写数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出示几组亿以内的数,如 567890 和 568790、9876543 和 8976543 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怎样比较这些数的大小?引导学生总结出比较亿以内数大小的方法:先比较位数,位数多的数大;如果位数相同,就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数的大小比较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包括读数、写数、比较大小等题型,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开展小组竞赛活动,如“大数读写挑战赛”“大数大小比较大比拼”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竞争意识。

  4. 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万以上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比较大小的方法以及十进制计数法等,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梳理。

  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大数,这些大数有什么作用,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5. 布置作业

  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一些大数,并记录下来,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完成课后作业纸上的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生活中的大数》说课稿设计 5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姓名],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生活中的大数》。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大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某年级上册的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 100 以内数和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数的认识的进一步扩展。教材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如体育场馆的容纳人数、国家的领土面积、生产生活中的产量数据等,让学生感受到大数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体会学习大数的必要性,同时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多位数的运算、用数表示事物等知识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经过之前的数学学习,学生已经对较小的数有了较为扎实的认识基础,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读数、写数和比较数的大小的能力。然而,生活中的大数往往数位较多、数值较大,对于学生的数感和抽象思维能力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直观、生动的教学素材更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大数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掌握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亿以内的数,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能对大数目进行合理的估计,发展学生的数感。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让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大数的过程,体会数学化的思想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生活中大数的认识和应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共同进步。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认识亿以内及以上的数,掌握数的读写方法和比较大小的方法。

  理解十进制计数法,建立数位顺序表。

  2. 教学难点

  数级、数位、计数单位的区别与联系。

  中间或末尾有 0 的数的读写。

  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发展数感。

  五、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如播放国庆阅兵中展示的武器装备数量、我国高速公路里程数等视频片段,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大数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 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计数器、算盘等教具进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如计数单位的产生、数的读写过程等。

  3.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在探究数的读写方法时,让小组学生共同讨论如何正确读写一个大数,并进行汇报展示。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很大的数,你们能说出一些吗?”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大数,如学校的学生人数、城市的人口数量等。然后教师展示一些含有大数的图片或数据,如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约 72 万平方米,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大数的大小,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活中的大数。

  2. 讲授新课

  认识计数单位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出 10 个一千,问学生:“这是多少?”引导学生得出 10 个一千是一万。接着依次拨出 10 个一万是十万,10 个十万是百万,10 个百万是千万,10 个千万是一亿,让学生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并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从而引出十进制计数法。

  教师引导学生制作数位顺序表,将计数单位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并对应写出数位名称,让学生明确数位顺序表的结构和作用。

  亿以内数的读写

  读数教学:教师出示一些亿以内的.数,如 3456789、2008000 等,先让学生分级,然后按照从高位到低位的顺序一级一级地读,每一级末尾的 0 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 0 或连续几个 0 只读一个零。教师示范读,学生跟读,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读数,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写数教学:教师先在黑板上写出数位顺序表,然后说出一个亿以内的数,如五百万零六十,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来。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数时要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 0。写完后,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换检查,教师再进行点评。

  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师出示两组数,如 456789 和 543210、9876543 和 8976543,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比较这两组数的大小。引导学生总结出比较亿以内数大小的方法:先看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相同,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依次类推。然后让学生进行数的大小比较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反馈学生的练习情况。

  3.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包括读数、写数、比较大小等题目,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开展游戏活动,如“大数接龙”游戏,教师说出一个大数,学生接着说出一个比它大或小的数,依次类推,既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又能强化学生对大数大小比较的理解。

  4.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计数单位、数位顺序表、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和比较大小的方法等,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梳理和总结。

  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生活中的大数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体会,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大数的理解和感受。

  5. 布置作业

  让学生回家后收集生活中的 5 个大数,并记录下来,写明这些数表示的含义,下节课进行交流展示。

  完成课后作业册上与大数相关的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生活中的大数》说课稿设计 6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将对《生活中的大数》这一课程内容进行说课。

  一、教材解读

  《生活中的大数》这一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是学生在已有整数认识基础上的拓展延伸,从万以内数的认识过渡到更大数的认知领域。教材通过展示丰富的生活场景,如大型商场的营业额、图书馆的藏书量、世界人口数量等,旨在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大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大数的热情和探索欲望,为后续学习多位数的运算、数的规律等知识筑牢根基。

  二、学情剖析

  对于学生而言,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已经对万以内的数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能够熟练地进行万以内数的读写、比较大小以及简单的运算。然而,生活中的大数往往具有数位繁多、数值庞大的特点,这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从直观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但抽象思维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对大数的清晰认知,顺利跨越从万以内数到更大数的学习障碍。

  三、教学目标设定

  1. 知识技能目标

  使学生充分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等,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熟练掌握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能够准确地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大数知识,合理地描述生活中的一些数量现象,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方法目标

  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组织学生开展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大数概念的过程,深刻体会数学化的思想方法,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借助对生活中大量大数实例的展示和分析,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在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勇于探索创新的良好品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确定

  1.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能够准确无误地读写亿以内的数。

  清晰地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表,透彻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内涵。

  熟练运用比较亿以内数大小的方法,对给定的数进行正确的大小比较。

  2.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大数实际意义的深刻理解,切实发展学生的数感。

  正确处理亿以内数中中间或末尾有 0 的读写问题,避免出现错误。

  引导学生区分计数单位、数位和数级等易混淆概念,使其能够准确运用。

  五、教学方法选用

  1. 情境教学法: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各种蕴含大数的生活情境,如播放一段介绍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投资金额的视频,或者展示一些著名旅游景点的游客接待量数据等,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接触和感知大数,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直观演示法:充分利用计数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演示。例如,在讲解计数单位的形成和十进制计数法时,通过在计数器上逐位拨珠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每满十进一的过程

《《生活中的大数》说课稿设计(通用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生活中的大数》说课稿设计】相关文章:

《生活中的大数》教学反思08-27

生活中的大数教学反思09-28

大数说课稿08-10

《生活中的大数》教学反思10篇08-31

《生活中的大数》教学反思9篇05-20

《生活中的大数》教学反思范文550字07-26

生活中的大数教学反思(通用8篇)06-10

大数说课稿12篇08-28

《生活中的数学》说课稿范文08-01

《生活中的大数》说课稿设计(通用6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生活中的大数》说课稿设计(通用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活中的大数》说课稿设计(通用6篇)

  《生活中的大数》说课稿设计 1

  一、教材分析

  (一)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让学生“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建立数感。不仅让学生学习数学事实,还要了解数的实际意义,用数学关系表达和交流信息,用数学的观点解释现实的问题。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大数目并能进行估算,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二)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属于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的内容,题目是《数一数》,属于数与代数领域。

  本课教材把认数的范围从百以内扩展到万以内,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教材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体会到

  生活中有大数,实际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直观感受

  “千、万”的具体含义,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等,从而为将来学习读大数、写大数以及学习多位数的运算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及其选择依据

  根据学段目标中提出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达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重视口算,加强估算等要求,我设计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通过数小正方体等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记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估一估、数一数”的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数感。

  3、情感目标:学生通过自己搜集资料,接受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生活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通过数小正方体的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千、万的具体含义,认识并熟记“千、万”之间的单位关系。正确读出较大的数。

  学生状况分析及对策

  学生分析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二、学生分析

  (一)学生状况分析及对策

  生活中的大数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如:上学的路上,路边每棵树上的树叶大约有多少;每天上间操的时候学生能感受到全校的人数有多少;读一篇课文一共有多少字数等等。学生对大数有了生活基础,有了大数的概念,所以本课的内容对于学生并不陌生。但学生对“千、万“的含义还没有具体的感受,教学时教师必须加以引导,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学生对百以内数有的生活基础的基础上,来学习本课的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课以促进学生自我发展为主,创设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积极探索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合作、交流、创作的活动中学习,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以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教学方式

  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

  学习方式

  评价方式

  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实用性

  教学手段

  三、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一) 教学方式

  对于儿童来说,数感是学生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逐步建立的,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规律运用创设情境——建立模型——巩固应用——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进行本课的教学。

  (二)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从实际中体会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感知大数、认识大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规律,主要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式学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参与课程的全过程,在研究和探索中,对问题有深层次的思考和研究。从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评价方式

  本课依据《课程标准》提出的倡导的发展性评价,发挥性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尊重学生的差异,以学生为本,不仅评价知识与技能,重要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评价,主要采用了激励式评价、尊重式评价、学生自评等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及实用性。

  教学中要因材施教,要针对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采取个别辅导、启发、引导、讲解等方法来调控课堂教学,达到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使用性。

  (五)教学手段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查好的有关生活中大数的.资料。

  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教学程序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巩固应用

  拓展延伸

  归纳总结

  板书设计

  四、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教师出示学生常见的关于生活中大数的图片,依次是东方明珠电视塔高四百六十八米;我国现已发现的鸟类有一千一百六十六种;用肉眼能看到的星星大约有三千颗;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引出本课的课题:生活中的大数(板书)让学生感知生活中有大数,接着让学生与同桌说一说你的生活中有哪些大数。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能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整体感知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的数感。

  2、珠穆朗玛峰的图片,

  师:老师还收藏了关于珠穆朗玛峰的一张邮票呢,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了。介绍邮票的封面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我国的珠穆朗玛峰,高度八千八百四十八米,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学习大数的必要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本部分知识也是本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之处。这个环节我让学生通过数小正方体,直观感受、实际探索“千、万”的具体含义。认识新记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课件出示由一千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大正方体,让学生先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个小正方体,直观感受一千有多大,然后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全班汇报的方式,具体的数一数到底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这一环节,重点让学生说出数法,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汇报的方式,使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发散学生思维,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及表现组我的时间和空间,发展学生的数感。学生的数法可能有很多,例如:一个一个数的;一层一层数的等等,在学生认识一千有多大之后,借着这个契机,课件出示10个由一千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大正方体。

  引导学生认识一万有多大。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具体的情境来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在认识完千万之后,让学生通过一本书有100页,10本书有多少页以及我们学校大约有一千名学生,10所这样的学生大约有多少名学生?这两个具体的情境来进一步感受一千、一万的含义,以及让学生感受学习生活中大数的必要性,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对“千、万”的含义有具体感受之后,让学生认识新的记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千、万”之间的单位关系。能看记数器读出较大的数。

  (三)巩固应用。

  这个环节我设计了6道题(课件演示:逐一放映,具体解说),让学生通过从直观形象上去具体感知“个、十、百、千、万”的几何模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对万以内数有具体感受,通过这几道题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最后一题(课件演示)这是一道开放性比较大的题,通过在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一种颜色涂出的小方格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是二百三十八个,使学生对万以内的数有具体感受。教学时让学生独立的去涂,学生的涂法可能很多,只要正确就应给予肯定。对于优秀的作品在实物展台上给予展示,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这样目的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去感受大数的含义,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获得成功感。

  (四)拓展延伸。

  1、国情教育——(显示)中国骄傲的大数

  中国领土面积世界第三;人口数量:13亿,世界第一;

  淡水资源:28000亿立方米,世界第四;

  2、环保教育——(显示)惊人的大数

  全球现在有11亿人缺水,每年排放的污水达4000多亿吨,

  造成5万多亿吨水被污染…………

  通过了解中国骄傲的大数和惊人的大数的鲜明对比,抓住时机适时对孩子进行国情和环保的思想教育,把教学自然拓展到课后。

  (五)归纳总结。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生活中的大数,说说你今天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让学生对本课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六)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大数

  10个一百是一千

  10个一千是一万

  《生活中的大数》说课稿设计 2

  一、 教学内容。

  我要讲的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的第一课时

  二、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大数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原来对百以内数认识的基础上,把认数的范围从百以内扩展到万以内,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数的认识。教材首先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大数,然后利用正方体这一直观模型的实际操作并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感受了“千”、“万”等数的具体含义。通过在计数器上拨一拨等活动,学习读写万以内的数。通过数学游戏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我所要讲的第一课时是学习万以内数的基础,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和万,同时体会大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 )新课标所要求的三个方面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数学活动中对大数有具体感受,发展数感 。

  3、通过“数一数”活动,认识新的记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认识新的记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了解新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和万以内数位顺序表。

  四、教法和学法。

  大数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因此,在设计本节课的过程中我竭力突出实物感知、动脑数数、合作交流等活动,力求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实际应用和感知新知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促进数学思想的发展。

  五、教学过程。

  1、引入大数。

  为了使学生体会到大数与生活的密切的联系,我设计了“你们班有多少学生?你们学校有多少学生?你们全乡有多少学生?”这样与学生离得很近的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导入,因为我们经常会遇到和用到一些大数,所以这节课我们就有必要一起来认识生活中的`大数。

  2、初步感知大数,找大数。

  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四幅图,主要说明生活中有大数,同时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我让学生自己去看图,自己去观察,自己去读那些有大数的文字,在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发现这些数比过去学过的数大,并且在生活中存在许多象这样的大数,再次使学生体会到大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事物。接着让学生回忆自己见过和听过的大数,并布置回家后再去找大数,使知识又回归生活。

  3、认识新的计数单位。

  教材通过数大正方体里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这个内容的设计,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计数单位,体现了数形结合。我在设计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合作探究数的方法,在共同研究数法的过程中逐一体会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这一过程,不仅使学生对一千有了初步直观的感受,同时还便于让学生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有助于探索三位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4、巩固练习。依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随意出些问题进行及时的巩固和扩展,因此,我在巩固练习这一环节没有设计更多的内容,只让学生完成书后练习,以加深学生对万以内数的具体感受。

  5、全课总结。在教学快结束时我只设计了一个问题: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对自己学过的内容有一个总体的回顾,同时再现本节课的重点。

  六、板书设计。生活中的大数

  板书设计的要求一直都是简洁、明了,重点突出。我在设计的时候也注重了按要求来做。

  《生活中的大数》说课稿设计 3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

  1、学生自主探索认识一千

  重点:

  四、教学准备

  2、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 情境引入:

  1、上课前请同学看看图片(出示课件资料图片)在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谁愿意介绍给大家?(多提问几个同学,多让几个同学试试)

  2、找一找生活中的大数 在我们生活中除了刚才数过的这些数外还有别的很大的数吗?谁来把你收集到的资料展示给大家?(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资料)比 如:

  5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它的.高度是8,848.8(八千八百四十八点八)米。

  好的,同学们非常不错,看来学习了非常多的课外知识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百以内的数,谁能数一数?有哪些数法?(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数的比较快呢?

  2、动手操作,探索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

  (1)课件请认真观察大正方体由几层组成,一层有几排,一排有几个小正方体组成。

  (板书: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出示:一层。

  边摞边数:一层100个,二层多少个,三层呢?九层呢?

  问:900是几个一百?(9个一百)再添一层是几个一百?(10个一百)10个一百是多少?

  你发现了什么?从探索的过程中学生发现10个一百是一千。

  (4)看一看,数一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探索“千”“万”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关

  ①出示:1个大正方体有1000个小正方体,2个大方体有多少个小正方体?3个呢?9个呢?(9000个。)9000是几个一千?(生:9个一千。)再添1个大正方体,是几个一千?(生:10个一千。

  (设计意图:对学生刚学习的一个大正方体中有1000个小正方体的知识进行巩固,并教学了数几千的数,一个一个大正方体的出示,既引导了学生采用一千一千地数的方法,又让学生得到10个一千是一万的结论。

  出示数学书

  (a)估一估这本书有多少页。

  (c)用手比画一下一千页有多高。

  (b)再想一想像我们学校一样规模的10所学校共有多少名学生。

  3、认识数位顺序表

  我们在记数时,一个一个地数,个就作为了计数单位,十个十个地数,谁是计数单位?一百一百地数呢?一千一千地数呢?一万一万地数呢?请同学们试着完成书28页的填一填。

  (课件: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生活中的大数》说课稿设计 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生活中的大数》。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大数》是小学数学教材中数与代数领域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万以内数的认识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为学生今后学习更大的数以及数的运算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教材通过丰富多样的生活情境,如城市人口数量、大型建筑物的高度、商品的价格等,让学生感受到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大数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万以内数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能够进行简单的数的读写、比较大小等操作。然而,对于生活中的大数,由于其数值较大、数位较多,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好动,喜欢通过直观形象的事物来学习新知识,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万以上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掌握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能够用数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经历运用万以上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数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认识万以上的数,掌握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和比较大小的方法。

  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

  2. 教学难点

  中间或末尾有 0 的数的读写。

  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发展数感。

  五、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大数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 直观演示法:利用计数器、数位顺序表等教具进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数的组成、读写方法和十进制计数法等抽象概念。

  3.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展示一些含有大数的生活图片,如国家体育馆鸟巢的建筑面积、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地球的直径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些数你认识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活中的大数。

  2. 探究新知

  认识万以上的数

  以我国的人口数量为例,介绍比万更大的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等,并结合计数器演示这些计数单位的产生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从而理解十进制计数法。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一些万以上的数,如 567890、12345678 等,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每个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含义,进一步加深对万以上数的认识。

  亿以内数的读写

  教学数的读法:先分级,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读,每一级末尾的 0 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 0 或连续几个 0 都只读一个零。例如,560000 读作五十六万,506000 读作五十万六千,500600 读作五十万零六百。通过示范读、学生试读、同桌互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数的写法: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 0。例如,写出八百万零五百,先写万级上的 800,再写个级上的 0500,合起来就是 8000500。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进行写数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出示几组亿以内的数,如 567890 和 568790、9876543 和 8976543 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怎样比较这些数的大小?引导学生总结出比较亿以内数大小的方法:先比较位数,位数多的数大;如果位数相同,就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数的大小比较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包括读数、写数、比较大小等题型,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开展小组竞赛活动,如“大数读写挑战赛”“大数大小比较大比拼”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竞争意识。

  4. 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万以上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比较大小的方法以及十进制计数法等,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梳理。

  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大数,这些大数有什么作用,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5. 布置作业

  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一些大数,并记录下来,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完成课后作业纸上的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生活中的大数》说课稿设计 5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姓名],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生活中的大数》。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大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某年级上册的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 100 以内数和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数的认识的进一步扩展。教材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如体育场馆的容纳人数、国家的领土面积、生产生活中的产量数据等,让学生感受到大数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体会学习大数的必要性,同时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多位数的运算、用数表示事物等知识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经过之前的数学学习,学生已经对较小的数有了较为扎实的认识基础,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读数、写数和比较数的大小的能力。然而,生活中的大数往往数位较多、数值较大,对于学生的数感和抽象思维能力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直观、生动的教学素材更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大数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掌握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亿以内的数,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能对大数目进行合理的估计,发展学生的数感。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让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大数的过程,体会数学化的思想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生活中大数的认识和应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共同进步。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认识亿以内及以上的数,掌握数的读写方法和比较大小的方法。

  理解十进制计数法,建立数位顺序表。

  2. 教学难点

  数级、数位、计数单位的区别与联系。

  中间或末尾有 0 的数的读写。

  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发展数感。

  五、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如播放国庆阅兵中展示的武器装备数量、我国高速公路里程数等视频片段,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大数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 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计数器、算盘等教具进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如计数单位的产生、数的读写过程等。

  3.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在探究数的读写方法时,让小组学生共同讨论如何正确读写一个大数,并进行汇报展示。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很大的数,你们能说出一些吗?”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大数,如学校的学生人数、城市的人口数量等。然后教师展示一些含有大数的图片或数据,如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约 72 万平方米,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大数的大小,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活中的大数。

  2. 讲授新课

  认识计数单位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出 10 个一千,问学生:“这是多少?”引导学生得出 10 个一千是一万。接着依次拨出 10 个一万是十万,10 个十万是百万,10 个百万是千万,10 个千万是一亿,让学生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并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从而引出十进制计数法。

  教师引导学生制作数位顺序表,将计数单位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并对应写出数位名称,让学生明确数位顺序表的结构和作用。

  亿以内数的读写

  读数教学:教师出示一些亿以内的.数,如 3456789、2008000 等,先让学生分级,然后按照从高位到低位的顺序一级一级地读,每一级末尾的 0 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 0 或连续几个 0 只读一个零。教师示范读,学生跟读,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读数,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写数教学:教师先在黑板上写出数位顺序表,然后说出一个亿以内的数,如五百万零六十,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来。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数时要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 0。写完后,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换检查,教师再进行点评。

  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师出示两组数,如 456789 和 543210、9876543 和 8976543,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比较这两组数的大小。引导学生总结出比较亿以内数大小的方法:先看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相同,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依次类推。然后让学生进行数的大小比较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反馈学生的练习情况。

  3.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包括读数、写数、比较大小等题目,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开展游戏活动,如“大数接龙”游戏,教师说出一个大数,学生接着说出一个比它大或小的数,依次类推,既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又能强化学生对大数大小比较的理解。

  4.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计数单位、数位顺序表、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和比较大小的方法等,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梳理和总结。

  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生活中的大数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体会,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大数的理解和感受。

  5. 布置作业

  让学生回家后收集生活中的 5 个大数,并记录下来,写明这些数表示的含义,下节课进行交流展示。

  完成课后作业册上与大数相关的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生活中的大数》说课稿设计 6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将对《生活中的大数》这一课程内容进行说课。

  一、教材解读

  《生活中的大数》这一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是学生在已有整数认识基础上的拓展延伸,从万以内数的认识过渡到更大数的认知领域。教材通过展示丰富的生活场景,如大型商场的营业额、图书馆的藏书量、世界人口数量等,旨在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大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大数的热情和探索欲望,为后续学习多位数的运算、数的规律等知识筑牢根基。

  二、学情剖析

  对于学生而言,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已经对万以内的数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能够熟练地进行万以内数的读写、比较大小以及简单的运算。然而,生活中的大数往往具有数位繁多、数值庞大的特点,这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从直观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但抽象思维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对大数的清晰认知,顺利跨越从万以内数到更大数的学习障碍。

  三、教学目标设定

  1. 知识技能目标

  使学生充分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等,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熟练掌握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能够准确地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大数知识,合理地描述生活中的一些数量现象,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方法目标

  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组织学生开展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大数概念的过程,深刻体会数学化的思想方法,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借助对生活中大量大数实例的展示和分析,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在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勇于探索创新的良好品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确定

  1.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能够准确无误地读写亿以内的数。

  清晰地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表,透彻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内涵。

  熟练运用比较亿以内数大小的方法,对给定的数进行正确的大小比较。

  2.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大数实际意义的深刻理解,切实发展学生的数感。

  正确处理亿以内数中中间或末尾有 0 的读写问题,避免出现错误。

  引导学生区分计数单位、数位和数级等易混淆概念,使其能够准确运用。

  五、教学方法选用

  1. 情境教学法: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各种蕴含大数的生活情境,如播放一段介绍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投资金额的视频,或者展示一些著名旅游景点的游客接待量数据等,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接触和感知大数,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直观演示法:充分利用计数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演示。例如,在讲解计数单位的形成和十进制计数法时,通过在计数器上逐位拨珠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每满十进一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