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教案:小不点

时间:2022-11-03 10:05:42 王娟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班音乐教案:小不点(精选10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音乐教案:小不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音乐教案:小不点(精选10篇)

  小班音乐教案:小不点 篇1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初步认识五指,感知理解儿歌内容。

  2、对手指游戏感兴趣,乐意与大家一起表演儿歌。

  3、喜欢听音乐,体验随乐表现的乐趣。

  4、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活动准备】

  手指娃娃、音乐《摇篮曲》、《鸡鸣》。

  【活动过程】

  一、起床游戏导入。

  1、师:(播放摇篮曲)听了这首音乐感觉怎么样啊?你想做什么呀?(幼儿自由回答)(播放鸡鸣)鸡叫啦,天亮啦,小朋友要做什么了呢?哦,你也起床了,你也起床了,我也起床了,大家都起床了。

  2、师:鸡叫声是让小朋友起床,那刚才的音乐是让小朋友做什么事情呢?想一想。(引导幼儿说出是睡觉,播放《摇篮曲》,师带幼儿做睡觉的样子,播放《鸡鸣)做起床的动作)

  3、师:小朋友们都起床了,我的手指宝宝也起床了!你们看!我们和手指宝宝打个招呼吧“手指宝宝你们好”——“小朋友你们好!”

  4、师:指宝宝想和你们做游戏,你们愿意吗?那你想玩什么游戏呢?(幼儿自由讲述)我们一起和手指宝宝玩捉迷藏的游戏吧!

  二、在捉迷藏的游戏中,初步认识五指。

  1、认识小不点。

  师:(师把手藏在身后)我的手指宝宝藏好了,你们准备好了吗?出来啦,出来啦,看,(出示小手指)是谁出来了呀?(幼儿自由说一说)哦,它的名字叫小不点,为什么叫小不点呢?我们来比一比它是不是最小的.呀?哦,小不点,小不点(重复加深幼儿印象)你们的小不点呢?和我的小不点来拉拉勾吧。

  2、认识大拇指。

  师:这次谁会出来呢?瞧,(出示大拇指)嗯,这是大拇指,大拇指就是谁呀?(指着自己)就是——我,学一学老师的样子(师幼边说边做)。

  3、认识大个子。

  师:我的手指宝宝呀真调皮,又躲起来了。猜一猜接着谁会出来呢?(出示中指)哦,它的名字叫大个子,比一比是不是长得最大最高的呀?大个子点点头,点点头。(师幼边说边做)

  4、认识二胖子。

  师:又要出来啦,又要出来啦,(出示无名指)打招呼“小朋友,你们好,我的名字叫二胖子,”是谁呀?那我们应该说什么呢?(师幼一起说一说)

  5、认识食指。

  师:还有一个手指宝宝也要跑出来了,是谁呢?(出示食指)(教师与幼儿互动,指着小朋友)就是你,就是你,小朋友和我一起边说边做——就是你,就是你。

  6、复习巩固五指的名字。

  师:你们真棒!可是呀,我的手指宝宝又躲起来了,(师幼一起把手放在身后)我们一起把它们找出来,好吗?

  “小不点,小不点,你在哪里?”——“我在这里”(一起拿出小手指,其余类似)

  三、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1、教师示范儿歌(速度偏慢)。

  师:小朋友真聪明,一下子就记住了手指宝宝的名字!可是手指宝宝玩游戏累了,它们都想睡觉了。

  2、你们的手指宝宝想不想玩这个游戏啊?(幼儿念儿歌2遍)

  3、有的小朋友的小手真能干,我们请她来玩这个游戏,好吗?(个别幼儿尝试)

  4、手指宝宝还想玩这个游戏呢,我们再来玩一玩吧。(集体朗诵)

  5、我们小3班的小朋友真棒!拍拍手表扬一下自己。今天我们玩的游戏名字叫什么?

  四、律动结束活动。

  师:我们的手指宝宝真能干,它们还会玩什么游戏呢?会变成什么呀?(带幼儿学一学小动物)那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变一变吧!(律动离场)

  小班音乐教案:小不点 篇2

  目标:

  1、倾听故事,能随故事情节大胆想象。

  2、体验小甲虫自信、乐观地期待自己长大的情感态度。

  准备:

  课件。

  过程:

  一、自由谈话,引出课题

  1、你们和老师比谁大?和爸爸妈妈比谁大?

  2、在老师和爸爸妈妈眼里,你们都是小不点儿,小不点儿是什么意思?如果有人叫你小不点儿你会开心吗?为什么?

  二、倾听故事,《小不点儿》理解内容

  1.小猴寻找比他小的'朋友。

  2、小老鼠寻找比他小的朋友。小老鼠听到小猴说自己是小不点儿,他会开心吗?猜猜他会怎么做?

  3、你认为比小老鼠小的有谁?小老鼠找到比自己小的小甲虫,猜猜他会对小甲虫说什么?

  4、小甲虫对“小不点儿”的态度。小甲虫听到小老鼠说自己是小不点儿,高兴吗?他会怎么做?

  三、小结并提升经验

  1、为什么小甲虫听到别人说他是小不点儿,他还是那么自信呢?

  2、我们虽然小,在大人眼里是小不点儿,但我们有很多本领,谁愿意说说你的本领?

  四、说说自己

  1、在家里,你们是不是最小的,有没有人说你们是“小不点儿”?

  2、当别人说你是“小不点儿”时,你是生气还是高兴?

  3、你们这些“小不点儿”有哪些本领?

  4、将幼儿所说的内容用文字或图画进行记录,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小班音乐教案:小不点 篇3

  一、教学目标:

  1、让幼儿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感知香蕉的颜色,形状,味道,科学的食用方法等。

  2、让幼儿知道吃香蕉有利健康,吃时要适量。培养幼儿不吃独食,愿意与他人分享。

  二、教学准备:

  一串香蕉(实物),图片:结香蕉的树(香蕉园)请一个大班的不朋友扮演小不点,请两位老师分别扮演奶奶和妈妈。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出示香蕉园图片,引起幼儿注意。

  2、问:这些叫什么树?(香蕉树)

  3、香蕉是结在哪里的?(香蕉树上)

  4、它和桔子长得一样吗?(不一样,桔子是一个一个长在树枝上。)

  5、看看香蕉是怎么长的?(一串串,一把把地,许多香蕉长在一个把子上。)(1和许多)

  (二)、认识并感知香蕉:

  (1)、出示香蕉,这是从香蕉树上摘下来的,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

  (2)、提问:香蕉是什么颜色的?

  (3)、形状是什么样子的?象什么?(弯弯的象月亮。)

  (4)、用手摸起来感觉怎么样?(很光滑。)

  (5)、老师小结:香蕉是结在香蕉树上的,它们是一串串结在一起的。它是黄颜色的,样子象弯弯的月亮,用手摸起来很光滑,闻起来没什么特别的味道。

  (三)、情景表演:小不点分香蕉

  1、香蕉是一串一串结在一起的',那妈妈买香蕉的时候就会买很多。那么,小朋友,妈妈买那么多香蕉回家,是不是我一个吃呢?(不是)。那我们该怎么分来吃呢?(让小朋友自由回答)。

  2、有些小朋友真棒!今天啊,有一个名叫小不点的哥哥,他也在分香蕉哦,我们去看看他是怎么分的,好不好?(好)!

  3、情景表演:

  (1)、老师介绍这是小不点的家,小不点在干什么?(在看书)。这是小不点的奶奶,在干什么?(织毛衣)。小不点的爸爸妈妈上班去了。

  (2)、这时候门铃响了,小不点赶紧去开门,原来是妈妈回来了。小不点说:"妈妈好!"妈妈说:"小不点好!"妈妈从包里拿出一把香蕉给小不点说:"这是你最喜欢吃的香蕉。"小不点谢谢妈妈。

  (3)、小不点一边摆弄香蕉,一边在数,一共有四根香蕉,他扳下一个最大的香蕉自言自语地说:"这只香蕉最大。"他拿着走到奶奶面前说:"奶奶,你最辛苦,请您吃大香蕉。"奶奶说:"谢谢小不点,你真是乖孩子。"小不点又扳下一个香焦自言自语地说:"这根香焦也大。"他拿着走到妈妈面前说:"妈妈您工作很辛苦,请您吃大香蕉。"妈妈笑着说:"谢谢你,你真是一个乖孩子。"还剩下两根香蕉一大一小,小不点拿着香蕉说"爸爸工作也辛苦,这根大的留给爸爸,小的我自己吃。"

  4、提问:小不点拿到最喜欢吃的香蕉是不是一个人吃了?(不是)他是怎么做的?(幼儿自由回答)

  5、老师小结:小不点吃到好吃的总是想到大家,他真是乖孩子,我们都来学小不点当乖孩子好吗?

  四、分享香蕉:

  1、再次出示香蕉

  (1)、问:小朋友,知道怎么吃法吗?(请一位幼儿剥给大家看,老师示范正确的剥法,再请一位幼儿上来试试。)

  (2)、香蕉皮应该放在哪里?

  教育幼儿(在家,在幼儿园和在外)不乱扔乱抛香蕉皮。

  让幼儿练习把香蕉皮丢到指定地方。(准备好的垃圾筐)

  (3)、我们有这么多香蕉,应该怎么分享呢?请小不点带领小朋友走到奶奶、妈妈和老师们面前,请大家吃香蕉,给爸爸留1根大的,自己吃小的。

  (4)、然后请小朋友都练习剥香蕉,吃香蕉。

  五、结束活动:

  1、师:香蕉肉吃到嘴里感觉怎么样?(滑滑的,甜甜的,凉凉的。)一次能吃很多根吗?(不能。吃多了对身体不好。)

  2、小朋友,我们该去洗手啦!谢谢小不点哥哥,给老师们说再见!

  小班音乐教案:小不点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图片,感知香蕉的颜色,形状,构造,味道,科学食用方法,生长地方,谁栽培。

  2、知道吃香蕉有利健康,吃时要适量,培养幼儿不吃独食,愿意与他人分享。

  3、发展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在美术活动中学习制作香蕉。

  活动准备:

  1、实物:一串香蕉,图片,结香蕉的'树(香蕉园)

  2、彩色油泥和棕色,绿、黄纸。

  活动过程:

  1、出示香蕉园图片,引起幼儿注意。

  这些叫什么树?(香蕉树)

  提问:香蕉是长在什么地方的?它和桔子长得一样吗?桔子是一个一个长在树枝上,看看香蕉是怎么长的?

  (一串串,一把把地)

  许多香蕉长在一个把子上。

  (1和许多)

  2、出示香蕉,这是从香蕉树上摘下来的。

  数数有几根?

  每人发1根香蕉,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

  提问:香蕉是什么颜色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象什么?

  (弯弯的象月亮)

  摸在手里怎么样?知道怎么吃法吗?

  (请一位幼儿剥给大家看,老师示范正确的剥法,再请一位幼儿上来试试)然后请小朋友都练习剥香蕉,吃香蕉。

  提问:香蕉肉吃到嘴里感觉怎么样?

  (滑滑的,甜甜的,凉凉的)

  一次能吃很多根吗?

  3、香蕉皮应该放在哪里?

  (在家,在幼儿园和在外)

  教育幼儿不乱扔乱抛,让幼儿练习把香蕉皮丢到指定地方。

  小班音乐教案:小不点 篇5

  设计意图

  《小不点儿》的文学作品讲述了一只小猴子不甘心被大家叫作“小不点儿”,从而去外面寻找比他更小的小动物的经历,故事的最后,一只小小小甲虫以乐观向上的态度期盼自己长大,揭示了故事的主旨。

  小班的幼儿犹如生活在“大人国”里,他们常常被看作“小不点儿”,所以这个文学作品比较贴近幼儿的心理特点,幼儿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容易产生共鸣,从而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倾听和表达。幼儿们常常被当做“小不点儿”,但从他们一日生活的表现中,能看出他们也很想展现自己的能力,其中“说说自己”的'环节主要是让幼儿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建立起幼儿的自信心,让他们看到自身的价值,从而乐观向上地期盼自己长大。

  活动目标

  1、依据“不甘心当小不点儿”的线索,大胆猜测故事情节。

  2、能以乐观、自信的态度期盼自己长大。

  活动重难点

  1、重点:依据“不甘心当小不点儿”的线索,大胆猜测故事情节。

  2、难点:能以乐观、自信的态度期盼自己长大。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PPT,老师为大家请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看看这是谁呀?(小猴子)

  ——这只小猴子呀,他只有皮球那么大,大家都笑他:“真小,真小,真是一个小不点儿。”提问:大家都叫他什么呀?(小不点儿)

  ——大家为什么这么叫他?

  小结:原来是因为他很小,所以大家都叫他小不点儿。

  (二)分段欣赏,感知故事情节变化

  ——小猴子出门寻找比他还小的动物,却发现连草丛都比他高,所以他有点儿不开心。提问:小猴子为什么不开心?小结:因为小猴子太小了,比草丛还要小,所以他有点儿不开心了。

  ——小猴子遇到了比他还小的小老鼠,得意地对小老鼠说:“你呀你呀,才是小不点儿呢!”提问:小猴子有没有找到比他还小的小动物啊?他是谁?他是怎么对小老鼠说的?小小老鼠说听了会开心吗?

  教师小结:小老鼠可伤心了,他可不愿意当最小最小的,他决心去找比他还小的朋友。

  ——你们觉得小老鼠会去找谁?有哪些小动物是比他还小的?(请幼儿自由表达)

  ——小老鼠不小心踩到了一只比他脚趾头还小的小甲虫。你们觉得小老鼠会怎么说呀?(“嘻嘻,你呀,才是真正的小不点儿呢!”)

  ——猜测小甲虫的心情。小甲虫一点儿也不在意,他伸伸胳膊,神气十足地说:“没关系,我总有一天会长大的!”一起学一学小甲虫的话。

  (三)经验转移,能以乐观、自信的态度期盼自己长大

  ——完整复述故事

  ——小朋友们,如果别人说你是“小不点儿”,你会生气吗?你可以对他说什么?(没关系,我总有一天会长大的)。

  ——小结:虽然我们现在还小,但总有一天会长大的。

  小班音乐教案:小不点 篇6

  活动目标:

  1、理解作品内容,能根据故事情节进行猜想。

  2、能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萌发乐观、自信的情感态度。

  3、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活动准备:

  故事PPT

  活动过程:

  一、讨论引出主题小不点

  小朋友,你们知道谁是"小不点儿"吗?为什么叫"小不点儿"?

  二、边猜边听。

  教师讲述故事,讲到"他只有小猴的一半大。"处停下。

  提问:"猜一猜他碰到了谁?想一想谁只有小猴的一半大?"(鼓励幼儿大胆想象,重点引导幼儿从大小上进行比较。)

  教师继续讲述故事,讲到:"你踩疼我了。"处停下。

  提问:"猜一猜,小小老鼠踩到了谁?"(进一步引导幼儿进行大小对比,大胆猜想。)

  教师继续讲述故事,讲到:"他要告诉小猴,它不是最小的了。"处停下。

  提问:"猜一猜小小小甲虫会去找比他还小的动物吗?"

  教师讲完故事。

  小小小甲虫去找比他小的动物吗?为什么?

  小小小甲虫是怎么说的?我们来学一学他的样子!(幼儿伸伸胳膊,说:"没关系,我总会长大的`!")

  小结:小甲虫很有自信,它不会去找比它更小的小动物,小甲虫虽然小但它知道只要通过自己不断地努力总有一天会长大的!

  三、教师与幼儿合作讲述故事。教师放慢速度讲述,故事对话部分留给幼儿讲述。

  四、说说自己。

  在家里你们是不是最小的?有没有人叫你们是"小不点儿"?

  其实我们小朋友就是家里最最小的"小不点儿",虽然我们是"小不点儿",但我们会做许多的事情!

  谁来说说你会做什么事?

  小班音乐教案:小不点 篇7

  目标:

  1、学会正确发出:睡觉、起床

  2、通过观看教师表演,理解游戏规则。

  3、对手指游戏感兴趣,乐意手口一致地游戏儿歌。

  准备:

  教师的五指上画有娃娃的眼睛、鼻子、嘴巴。

  过程:

  1、教师表演手指儿歌,引起幼儿游戏活动的兴趣。

  教师边念儿歌边表演手指游戏。

  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了解游戏儿歌的内容。如:游戏的名字叫什么?五个手指小人叫什么名字?它们在做什么?

  2、引导幼儿学习手指儿歌《小不点》。

  引导幼儿认一认五个手指小人,说出它们的`名字。

  带领幼儿念儿歌,重点练习:睡觉、起床等字音。

  3、交代游戏表演规则。

  念小不点睡觉的儿歌,要边念儿歌边将张开的五指逐一收回,最后做睡觉的动作。

  念小不点起床的儿歌,要边念儿歌边将握拳的手指逐一伸开,最后张开双臂做起床的动作。

  4、教师引导幼儿玩手指游戏《小不点》。

  教师面向全体幼儿让大家伸出五指,并带领幼儿一起边念儿歌,边做手指动作。

  5、当幼儿熟悉后,可以让幼儿与同伴面对面,自主地进行儿歌表演活动,共享游戏的快乐。

  小班音乐教案:小不点 篇8

  活动目标:

  1、在与蚂蚁的共同活动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进而产生关注自然的兴趣。

  2、感受蚂蚁勤劳、团结、守纪及勇于牺牲的可贵精神,陶冶性情。

  3、初步了解蚂蚁的特征、习性及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动作的协调性。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5、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个透明的玻璃瓶,内装无数的蚂蚁

  2、面包屑、糖块、放大镜、皮球若干

  3、故事PPT《小不点和小蚂蚁》

  活动过程:

  一、神秘客人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神秘的小客人,你们想和它打个招呼吗?你们认识它们吗?

  1、组织幼儿讨论:

  师:怎样才能让蚂蚁勇敢的从瓶子里出来?启发幼儿根据已有经验用面包屑、糖块吸引蚂蚁。

  2、逗蚂蚁:活动中幼儿四人一组在瓶子周围观察蚂蚁的.动向。

  二、看蚂蚁

  1、借助放大镜看蚂蚁

  幼儿用放大镜对蚂蚁的身体进行观察,并用语言进行描述。

  教师结合PPT总结:这是蚂蚁的头,这是它们的足,原来蚂蚁的足上面还有毛呢,在它的头顶上有一对长长的触角。

  三、童话故事《小不点和小蚂蚁》幼儿边看PPT边欣赏故事。

  1、组织幼儿讨论:小蚂蚁吃什么?(死了的小虫、蚯蚓、小朋友丢掉的米粒,还会吃烂草叶和烂树叶。)此时教师结合图片帮助幼儿记忆。

  2、蚂蚁怎么搬粮食的?(大家一起搬,团结力量大)

  3、要下雨的时候蚂蚁怎么做的?(蚂蚁还有一个了不起的本领,那就是天气预报,看到蚂蚁排队搬家就说明天快下雨了)

  四、游戏:蚂蚁搬家

  带幼儿到户外,将幼儿分成若干组,模仿蚂蚁搬豆(皮球),幼儿自由结伴,商讨运球的方法,并进行分组竞赛。

  活动反思:

  此活动设计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同时,教师也发现了幼儿在生活与活动中的兴趣点,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保障,从幼儿的兴趣着手,发展幼儿能力,及时抓住了这次机会,收集材料,设计活动,孩子们本身对蚂蚁产生了兴趣,活动中的图片,为了解决问题孩子们便会主动的探索,寻找答案。在这探索的过程中教师的适当参与和引导使孩子们获得了知识,整理了已有的知识,构建了相对完整的蚂蚁知识网。

  小班音乐教案:小不点 篇9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感受和理解故事内容。

  2.懂得自我肯定,尝试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交朋友。

  3.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4.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挂图;各种彩色图形卡纸;勾线笔;幼儿用书;故事录音(见CD)。

  2.经验准备:了解自己有哪些可以帮助到好朋友的本领。

  活动过程

  (一)小不点找朋友(设计意图:第一环节以故事《小不点交朋友》引入,激发幼儿日常交友的原有经验。)

  1.欣赏挂图一左图,激发听故事的兴趣。

  教师:今天来了一个小不点,瞧,它长得怎样?小不点没有醒目的颜色,长得很平凡,一个人玩很无聊。它很想和朋友一起玩。

  2.要想交上朋友,要怎么说?怎么做?引导幼儿相互讨论。

  3.欣赏挂图一右图,分段欣赏故事。

  (1)小不点发现了什么图形?

  (2)小不点对小图形说了什么?

  (3)小图形们答应和小不点一起玩了吗?小图形们是怎么说的?

  (4)小不点听了小图形们的话之后心情变得怎样?

  4.提问:你会对小不点说些什么?怎样才能让它的心情变得好起来?

  (二)小不点大变身(设计意图:第二个环节采用“小不点大变身”的情景式表演,在听听、看看、说说、演演的过程中帮助幼儿产生共情,体验小不点从交不到朋友到交到朋友的`心理过程,感受小不点交到朋友之后的快乐心情,真正理解朋友的含义)

  1.欣赏挂图二,讲述故事“小不点哭着回家告诉爸爸妈妈”至“浑身发抖地回到小形状身边”

  提问:小不点回到家,爸爸给它出了一个主意,爸爸的主意是什么?你们觉得小不点可以变出什么有趣的图形?

  2.欣赏挂图三,幼儿继续欣赏故事,并感受小不点变图形带来的惊喜。

  (1)提问:巴拉巴拉变变变,小不点都变出了什么?

  (2)小图形们看到小不点变出的图形,它们是怎么做的?

  (3)一原来,有自己独特的本领就可以交到很多的朋友。

  3.欣赏挂图一~四,听录音,完整欣赏故事,并尝试进行简单的角色对话。

  4.分角色表演,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5.幼儿自主阅读幼儿用书第1册第15~16页。

  6.引导幼儿多角度借形想象,在理解小不点变身的基础上,完成幼儿用书第17页“小不点变变变”想象添画,为小不点变身。

  (三)分享交朋友经验(设计意图:鼓励移情表达,请幼儿在同伴面前大胆表达自己交朋友的好办法。)

  1.你最厉害的本领是什么?

  2.你会用什么办法来交好朋友?

  小班音乐教案:小不点 篇10

  活动目标:

  1.感知故事的内容,想象并尝试讲述故事中的部分内容,在故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2.理解小不点也可以战胜大困难,相信自己勇敢尝试的力量。

  3.通过制作报纸大象感受制作手工和阅读绘本的乐趣。

  活动准备

  报纸、剪刀、蓝色灰色卡纸、双面胶、ppt课件、颜料、勾线笔。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制作兴趣

  1、手指操导入。(通过手指游戏,提高手指的灵活性。)

  2、教师用报纸大象表演,引起幼儿兴趣。引导幼儿观察报纸大象结构。

  提问:这个报纸大象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是怎样做成的?

  二、示范制作

  1、介绍纸袋偶兔子的制作材料及方法。

  2、讲解演示制作过程。

  (1)出示报纸大象形象,引导幼儿观察形象特征。(耳朵、鼻子)

  (2)在报纸上剪下圆形。

  (3)把圆形弄得皱巴巴。

  (4)灰色颜料兑水后涂在颜料上。

  (5)颜料干后粘贴上眼睛、耳朵、鼻子。

  (6)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提问导入:

  1.问:刚刚老师介绍的.好朋友是谁?你们在封面上看见了什么?大象大不大?

  这本绘本的名字为什么叫大象小不点?

  2.讲述故事:

  (从故事开始:小不点生活在一个巨大的世界里)

  (1)他在比天上的云还要打的山脚下散步。泛着金浪的草场无边无际,他在上面开心的玩耍。一个又一个的好梦伴随着他度过漫长的夜晚。

  (2)作为一头大象,他长的实在太小了。小不点为什么这么小?

  四、转折部分

  1、(1)他的阿姨们帮着他摘鲜嫩的思念叶。

  (2)他的表哥们帮着他漫过奔涌的河流。

  (3)他的妈妈帮着他洗澡。可是他自己也不确定是不是要洗澡。

  (4)不过,小不点不愿意要别人的帮助,他不想做最小的动物。于是他决定出去寻找这个世界上跟他一样小的东西。

  2、小不点独自寻找片段

  (1)他在森林里到处寻找。小不点遇到了谁?长颈鹿是不是和他一样小?长颈鹿是他要找的人么?

  (2)小不点这次又遇到了谁?河马和小不点一样大么?河马是小不点要找的么?

  (3)他在草原上到处寻找。这时候小不点又遇见了谁?

  (4)他找啊找,直到他发现事情的真相。大家猜猜看是什么真相?他就是世界上最小的动物。

  (5)失望的小不点决定不再需要任何人的帮助——无论是比他大还是比他小的。小朋友们平时受到过什么样的帮助?那如果靠自己的能力可以做得到么?

  3、(1)小不点自己找思念叶子,自己过河,要自己洗澡。但是是不是一帆风顺的做到了呢?小不点遇到了什么困难?最后遇到了谁帮他解决了问题?

  小朋友们有没有尝试过自己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过什么困难过么?最后又是怎么解决的呢?

  (2)小不点看着小蚂蚁又看看大山,觉得自己其实一点也不小。

  五、小结

  1、大家觉得小不点小不小?

  2、小朋友们觉得自己小不小?

  3、其实我们就和大象小不点一样,我们的身上蕴含着无限的力量,要相信自己,大胆的去做。就像故事中的蚂蚁,虽然蚂蚁很小,但是蚂蚁帮助了大象小不点解决了困难。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也要大胆的尝试,努力通过自己的力量战胜困难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