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24时计时法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3页
教学目的:
使学生学会应用24时计时法,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问题的计算。
教学重点:
时间单位24时计时法的应用。
教学关键:
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24时的基本含义以及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
环节一:复习引入
说说用24时计时法怎样表示以下的时间:上午8时,11时,下午3时、5时,晚上10时。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4时计时法。请大家自己学习例53页例3。
环节二: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在小组内交流,相互探讨、补充。
环节三:集体交流汇报
汇报,得出结论:
如:下午2时40分改成24时计时法是:14时40分
17时45分—14时40分 =3时5分
(组织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说说你喜欢哪种办法?为什么?)
环节四:展示提升、教师讲解
1、师画出线段图,引导学生在图上表示出这两个时刻。
2、师小结:像上面所说的2时40分、17时45分,还像上午7时50分上学,11时35分放学都是指一瞬间的时刻,一般用“几时”来表示。而从一时刻到另一时刻所经过的时间,一般用“几小时”来表示,如工作了8小时,在校3小时45分。
环节五:训练反馈
1、你知道老师几时上班,几时下班?你能算算妈妈一天工作多长时间吗?
2、 你每天几时上学?几时放学?你一天呆在学校有多长时间?
3、练习十三3、4、5、6
环节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帮助的吗?
24时计时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P5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会进行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相互转换,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3、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4、感受和体验时间,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正确运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教学难点:掌握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相互转换。
教学准备:调查表
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生活情境 初步感知
1、谁愿意把你们前两天调查你喜欢的节目播出的时间告诉大家。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略)
2、比较不同,揭示课题
师:现在黑板上出现了两种计时法,它们相像在什么地方,不同在什么地方?
师:这种用0-12时来计时,而且要指明上午、下午、晚上的计时法叫普通计时法。(板书:普通计时法 )。第二种不用加文字说明,只用数字0-24时表示的叫24时计时法。(板书读题:我们今天要研究24时计时法)
环节二、明确学习目标
你想研究有关24时计时法的什么内容?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24时计时法?(当场解决: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如银行,车票,邮政,电视,等)24时计时法是怎样计时的?它与普通计时法有什么样的关系,怎样互相转化?怎样计算经过的时间?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
环节三、自主探究,学习24时计时法
完成书上所提的问题。
环节四:集体交流汇报
1、钟面上外圈的数表示?(时针走第二圈的数;表示下午和晚上的时刻)
2、外圈的数和内圈的数有什么关系?(内圈的数+12=外圈的数)
环节五:展示提升、教师讲解强化0点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在上面写上昨天、今天、明天。 如果用这条直线表示时间的话,昨天和今天有一个分界点,今天和明天也有一个分界点。今天的24点就是明天的0点,昨天的24点就是今天的0点。
2、24时计时法是从0时到24时来表示时间的,每个数都是独一无二的,而普通计时法中的每个数在一天中都会出现两次,必须加上时间词进行区分。
环节六:训练反馈
1、53页做一做
2、练习十三第1题
3、用24时计时法和不同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早上8时( ) 晚上9时20分( )
中午12时34分( ) 凌晨4时( )
17:00( ) 8:34( )
环节七: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些什么?有些什么收获?怎样合理安排晚上的时间?
附调查表:
喜欢的电视节目
播出时刻
对应时刻(上午、下午或晚上几时几分)
【24时计时法教案】相关文章:
《24时计时法》授课案例与反思10-26
《24时计时法》听课反思范文09-03
《24时计时法》三年级下册教案06-29
计时作文 教案教学设计06-13
倒计时大班教案07-02
《科学计数法》教案04-27
大班数学倒计时教案07-01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24时计时法》教案(通用5篇)08-29
小学三年级数学24时计时法说课稿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