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导学案设计(九年级下册)

时间:2022-04-14 09:13:01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杨修之死》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松岭区第二中学(  语文 )学科教学案

( 九)年级(  )班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时间        年      月     日

课  题       杨修之死       罗贯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2、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过程与方法目标:

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2、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教学难点 分析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学流程

一、情景引入,明确目标

由《三国演义》中《杨修之死》(4分钟的视频资料)导入。既是对课文内容的回顾,又通过声音画面等直观手段吸引学生,营造气氛。

二、检查预习,链接材料:

1、人物介绍

2、背景介绍

3、展示预习成果

三、阅读读课文,整体感知

1.杨修因犯何罪被杀?

2.若没有这一事件,杨修会被曹操所杀吗? 

3.课文用哪几件事表现杨修“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在这些事中,杨修表现如何,曹操态度怎样?

说一说:概括人物形象

以“读了__________故事,我认为杨修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例说一句话。 

四、合作探究 ,探讨死因

辩一辩

此环节为教学重点难点,突破方法为:辩论激趣法。教师应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多角度概括人物性格。

过渡:本文的故事情节是曹操杀杨修。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是有其渊源的,杨修之死也是这样。这是情节发展的必然,也是他性格发展的必然。

下面请同学们以“杨修之死是否完全归因于曹操”展开辩论。

男生为正方,观点为:杨修之死归因于曹操。

女生为反方,观点为:杨修之死不归因于曹操。

辩论要求:要有理有椐(观点要有事实依据)。在辩论中理解人物性格特征。  

五、拓展迁移

晒一晒

多面曹操

提问: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杨修之死》,了解到曹操性格阴险狡诈的一面,但是我们看问题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同学们心中的曹操是个什么样的呢?

学生讲有关肯定曹操的故事:如他惟才是举,他爱惜老百姓的麦田,他胸有大志等。(可背诵已经学过的《龟虽寿》《观沧海》等。)

教师援引易中天《品三国》中对曹操的评价,体会曹操性格的复杂性。

曹操可能是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人。他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奸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看来,曹操好像有几张脸,但又都长在他身上,一点都不矛盾,这真是一个奇迹。实际上,曹操是真实的,也是本色的。包括他的奸诈、狡猾、残忍、暴虐,都表现得从容不迫,落落大方,真诚而坦然。这实在是一种“大气”。我认为曹操是“奸雄”。不过前面要加三个字:可爱的。曹操是“可爱的奸雄”。

(此环节意在锻炼学生结合已有知识独立分析的能力,学会辨证的看待问题,认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六、作业设计

(1)以《杨修之死给我的启示》为题,写一段话,谈谈你的认识。200字左右。

(2)(选做)通过书籍或网络查阅资料,了解曹操的生平事迹,以《曹操小传》写一段话。300字左右,以备交流。

找一找

说一说

辩一辩

晒一晒

营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意在锻炼学生的概括事件的能力

此环节意在锻炼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辩论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意在锻炼学生结合已有知识独立分析的能力,学会辨证的看待问题,认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板书设计

杨修之死

罗贯中

杨修:恃才放旷、锋芒毕露

曹操:阴险狡诈、老谋深算

杨修之死的原因

1、杨修恃才放旷(内因)

2、曹操欲消除隐患(外因)

教师复备

 

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