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口语交际教学的思考(教师中心稿)

时间:2022-04-14 11:18:10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新课标下的口语交际教学的思考(教师中心稿)

合江中学语文组   吴选平

关于新课标下的口语交际教学的思考(教师中心稿)

摘要:口语的交际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举足重轻的作用。在新课改之前,语文课本中并没有实际意义上的口语交际教学。在语文新课标的指引下,各地各教师纷纷开展口语交际教学,上好口语交际课成了当务之急。本文着力于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进行口语交际教学,希望口语交际教学能真正符合新课标精神,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 口语交际 双向 互动 情景

    口语的交际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举足重轻的作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早就把口语交际提高到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德国诗人海涅也曾经说过:“言语之力,大到可以从坟墓唤醒死人,可以把生者活埋,把侏儒变成巨人,把巨人彻底打跨。”美国名人戴尔卡耐基也说过:“一个人的成功,约有10%取决于知识和技术,85%取决于人类工程--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和激发他人热忱的能力。”

    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社会的发展是高度的发展经济信息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信息的迅速膨胀,以势不可挡的势头摆在我们面前。各个领域、各个阶层人士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口语交际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口语交流作为社会交际的最基本最便捷的工具日益受到重视。这是谁也回避不了的事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比写更实际、更为人们迫切需要。”[1]放眼世界,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西方国家不但在经济、科技上领先一步,而且口语交际上也不甘落后。如今,美国的小学普遍开设了一门新课--社会交际课,内容就是对儿童进行口语交际的基本知识教育。美国的高等教育中“说学”非常盛行。此外,法国、英国、德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也都在自己的名牌大学设立了社会交际课,口语交际被发达国家空前重视起来。提高口语交际水平,这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顺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环境中进行,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这个规定,比起以前的相关规定,既具时代特征,以人的发展为本,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大语文教育观。口语交际整合了以前的听与说,其功能又超过了听与说,它旨在“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从口语交际的角度提要求,涵盖面更广,体现了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交际工具的性质,有利于增强学生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能力。”[2]

    新课标提出了更具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的口语交际要求。那么,如何实现语文新课程的目标呢?笔者以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体现双向互动性:

    什么是口语交际?“交际”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万章》:万章问曰:“敢问交际,何心也?”孟子曰:“恭。”宋朱熹《孟子注释》中解释:“际,接也。”由此可见,“交际”是双向的活动:一方面为交,一方面为接。交际必须发生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主体之间,有一个由此及彼的过程。核心体现了一个双向互动。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这是口语交际的一个显著特点。“所谓‘双向’指的是焦急双方的信息沟通,是一方的语言信息作用于另一方,而另一方在此作用下又作出相应的语言反映,‘互动性’指的是双方交际彼此的语言均受到对方语言信息的影响,相机对自身的语言行为作出调控,这就需要一定的应变能力。”[3]因此,口语交际是一个听方与说方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这一动态的过程,在‘我’是说,在你就是听;反之亦然。而在听话之时,也在学‘说’,听听人家怎么说。自己说话之时,也在‘监听’,也少不了内省与反思。只有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4]因此,我们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双向互动。

    首先,要做到师生互动。这要求教师要转化角色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这种交流可以促使师生相互感知、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吸引的互动效应,在互动中前进。与学生互动,要信任学生,对学生寄予很高的期望,必须相信学生一定能够成功,要允许学生就学习活动提出建议。我在教学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时,设计课前十分钟为自排自演话剧《邹忌讽齐王纳谏》。该班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从来没有表演过话剧,大家想尝试又怕演不好。所以迟迟没有人报名。我告诉他们:“第一次先演方言版的,老师担任导演并担任‘妾’的角色。我都不怕出丑,你们还没有信心吗?”在我的启发和鼓励下,许多同学报了名,在排练的过程中,从语言到动作我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给他们指导,同时也虚心的采纳他们的一些好的建议,大家合作非常愉快,课堂演出博得同学们的热烈掌声。整堂课也一改以前上文言文的沉闷起飞,学生们在愉快的心情下掌握了知识。

    其次,做到生生互动。它是同桌之间、前后座位之间、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交流沟通的方式,在编排组合时要考虑两者之间的合理搭配。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能够有效的体现互动性。法国作家莫阿罗说过:“学校里的同学是比父母更好的教育者。”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要掌握的字词很多,但是因为太枯燥学生学起来很被动。我就把全班分成四人一组,以组为单位寻找课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异体字、通假字、句式等,看哪个小组找的更多、更快、更准确,最后评出优胜组。在整个过程中,各小组充分表现了集体荣誉感和合作精神,效果很好。在小组的学习中,学生会很兴奋,他们有更强的表现欲,能够向别人请教不理解的问题,学习与他人就不同意见与别人商量的方法,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在一系列体现双向性的活动中教师要注意交际话题的选择和设计。有些口语交际话题,双向互动是显性的,做起来比较容易。如“买东西”、“还东西”等,双方都有话可说。有些交际话题的互动性不够明显,双方互动往往被忽略,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如道歉、祝贺、待客、商量、请教、安慰、解释等,这些话题很容易失去互动性,成了单口相声。还有一些话题,看上去并不是能双向互动的口语交际话题,教学前,我们应当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精心设计实施策略,让学生在交际时互动起来。如“谈理想”这个话题,可以改变形式,改为“答记者问”,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问,学生会提出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也自然成了交际的话题,互问互答的过程就是互动的口语交际过程。

二:精心创设口语交际情景

    “在语用学术语中,语境是一个含义丰富的概念,它有多层含义,小到口语交流中的前后句,大到社会环境,交流双方的知识背景,都可称为‘语境’” [5]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语境中产生的言语活动,这种言语交际活动离开了现场环境就无法进行。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环境,这比起一味让学生严格遵守纪律而言,效果要好得多,当教师以民主的精神、开放的态度、合作的方式、宽松和谐的环境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就能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口语交际对于学生而言就不再是老师交付的任务,只有这样的口语交际课堂,师生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因为他们不只是在进行口语交际,他们还在感受口语交际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另外,“口语交际的开设是为生活服务的,在现实生活中进行现场操作,效果显而易见。因此,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环境,容易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情绪也会因之而变得高涨起来。学生进入情景,在类似真实的情景下进行学习,宛如就在生活当中,能够自然而然的进行交际,不知不觉地学习到与人交际的方法。这样,学生学习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出来,学习的动力就会增强或持续。他们就会带着情感、怀着浓厚的兴趣,走进交际情景中去,去做进一步体验。”[6]可见,创设口语交际情景在口语学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如何创设交际情景呢?我认为可以借助具体内容创设特定的情境。如:致生日祝词、组织主持会议、组织辩论会、表演相声小品表演、情景剧、课本剧等。为了加强时代性,可以设置诸如模仿“实话实说”“今日说法”“焦点访谈”“新闻调查”“艺术人生”“道德观察”等节目,在特定的情景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特定的情景中发生的,一种交际只有具体的情景中才能完成。不同的场合、对象,交际的内容、语调不同,交际的方式也不一样。创设情景,让学生置身其中,使学生产生想说、要说,不说不快之感,这是口语交际的必要条件。利用课文为学生创设表演的情境:学生对内容有趣,情节生动的课文犹为感兴趣,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利用课文,让学生充当不同角色的人物,置身其中演一演,学生会其乐无穷。例如,在指导完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后,就把分角色朗读和表演的权利放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为主持人和策划者,带领小组成员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商量故事中的每个角色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心里是怎样想的,共同讨论用什么样的动作和表情表演最合适,最后小组每人担任角色一次,进行表演,互相评议、取长补短。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所感所想,体验到了说话的成功与喜悦。即兴讨论是一种科学务实的思维方法。它能克服单方面、浅层次的思维活动,发展多方位、多层次、多视角的立体思维,要求能对答如流、随机应变、识别大局、兼顾某一话题的主旨。我在阅读教学中,经常抓住教材内容,提出问题,创设有利情境,让学生即兴分组讨论。如:教《我与地坛》,在同学们理解了史铁生意志力的顽强和史铁生母亲对儿子的浓浓母爱后,我及时提出了“生命的重量--关于苦难”、“母爱深深--感悟母爱”两个话题,由同学们自由讨论。同学们的讨论很热烈,发言也非常踊跃,对两个话题的认识也很深刻,有些女同学在谈到母亲对自己的深爱时,甚至流下了感动的热泪。在学习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文时,很多同学在心里都有这样一个疑问:海子这么热爱生命怎么回自杀呢?我就提出了“正确看待死亡”的话题,引导学生积极发言说出自己的看法,并让其通过学习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这些讨论同学们由“要我说”变成“我要说”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当然,口语交际情景创设的方式还有很多,如陈设相关的实物、绘制有关情景的图画、制作必要的道具、播放录音录象来渲染气氛、教师或学生的语言描述和表演等等。

三:多参加口语交际实践:

    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口语交际实践中形成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以贴近生活的话题或者情景来展开口语交际活动,重视日常生活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过多的传授口语交际知识。《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阶段关于听人讲话、听故事、复述、讲述、转述等要求,初中阶段关于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课堂讨论、应对能力等要求,都是重在交际过程中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此,我们要重视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的交际活动,要引导学生利用这些活动展开学习和锻炼,还应该采取多种方式,有针对性的组织有价值的活动,给学生增加交际实践的机会。如:成立话剧团搞课本剧表演,参加国家纪念日或宣传周、宣传月教育活动,参加走访敬老院为孤寡老人献爱心活动,参加社区志愿者工作,当学校广播员、电视小记者,在校园、社区采访等等。“这些‘走出去’的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去计活动方案,让他们自己去与别人打交道、请求帮助、解决问题等。在这些实践活动中,他们将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与交流’、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学会与别人‘合作’,从而逐步‘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7]这样,交际活动不但成为学习语言的目的,也成为学习语言的动力。“以学习论中的任务原则来解释这一现象,即:如果学习活动是用语言去完成某项有意义的任务,这种活动能促进语言学习。学生参加各种有明确目的的活动,为了实现某种语言功能而自觉采用各种各样的口语形式,无形中就锻炼了自己的口语能力。”[8]

四:建立口语交际测评机制:

    测评包括测量和评价,是任何学科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口语教学也不例外,要保证口语交际教学的落到实处,就必须加强测评机制的建立,这既让教师了解到教学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又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激发兴趣,树立信心。基于此,可建立:“预测性、诊断行、总结性”评价机制。预测性评价主要在开展某一特定的口语教学活动前进行,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自己以往在口语交际中交际策略的能力水平、心理调控能力倾向,以便通过活动针对对不足加以改进,获得进步。诊断性评价主要在某一特定的口语交际活动中进行,目的在于放映学生在口语能力把握的问题所在,以便提供调整、改进方法。总结性评价则是经过较长时间的跨度或者相对完整的教学过程后的测评,目的在于使师生能够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进步程度,教学目标完成情况等。当然,还可以进行自我评价、伙伴评价等。

    总之,口语交际训练应本着要求上从简单到复杂,内容上从形象到抽象,形式上从单一到多样的原则进行。同时还可以根据中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每个学期举办内容不一,形式多样,对象各异的各类口语交际竞赛活动,不但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还能极大地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出适应新世纪要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永林.初中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与对策.北京:中学语文教与学[J].2004年第7期.

[4][7]陆志平.顾晓白.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陆志平.语文课程标准新探[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5][6]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8]靳健.中学语文参与式教师培训教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