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下册)

时间:2022-04-14 10:50:16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爱莲说》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下册)

 导入新课

《爱莲说》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下册)

   同学们,水陆草木之花,可爱的有很多很多,你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喜欢它呢?说说看。(学生众说纷纭)有人说,喜欢花的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我很欣慰今天看到了这么多善良的心。二、作者简介

师: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周敦颐)

    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人。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在《周元公集》。

师:要注意“颐”字左边的写法。

解题

   “说”是议论文的的一种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叫一位同学上黑板注音)   甚蕃(fán)   淤泥(yū)  濯(zhuó) 清涟(lián)   枝蔓(màn)

   亵玩(xiè)   隐逸(yì)   颐(yí)   噫(yī)    鲜有闻(xian)

  师:一学生带读

   2、全班朗读课文

   这是一篇文言文,大家注意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古人读书很有韵味,自得其乐的读,一般语气都比较舒缓。我们读古文虽然不需要摇头晃脑,但可以吸取些有益的读书经验,可以读得更舒缓一些。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先要充分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础上去读。

   3、教师范读

理解重点字词

  1、蕃 (多)   独 (惟独)    甚(非常)     而不染( 表示转折)( 沾染污秽)     濯(洗涤)     清( 清水)     妖(美丽而不庄重)   不蔓不枝(长藤蔓)( 长枝节) --属于词类活用   

   香远益清(更加)( 清香)   亭亭净植(耸立的样子)( 立)    焉(呢)   予谓菊(第一人称我)( 认为)       花之君子者也(品德高尚的人)   陶后鲜有闻(少)            宜乎众矣(应当)(多)

   中通外直 (畅通 挺直) 

(文中有一对反义词是蕃和鲜。)

  2、了解两个古今异义

      植     宜

  3、一词多义:

 (1)“之”字用法

   ①水陆草木之花    之:的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    ③无丝竹之乱耳   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     ④何陋之有  之:助词,在这里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无实义。

(2)清:清澈(濯清涟而不妖);清香(香远益清)   远:远播,形容词用作动词(香远益清);不可以去靠近它,也就是距离长,(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词类活用:  1.蔓: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蔓。例句:不蔓不枝  2.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杈。例句:不蔓不枝  3.远: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例句:香远益清  4.清:形容词作动词,显得清幽。例句:香远益清 

  5、

翻译全文

分析课文

  1、周敦颐喜欢什么样的花,大家知不知道?(莲花)

师:莲花的别称还有(荷花、芙蓉等)

  2、写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课文中哪些句子是着重写莲花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写莲是从几个角度写的?

   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外形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味道 --香远益清 

   姿态 --亭亭净植

   气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这几个角度各写出了莲花的哪些品格?

   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哗众取宠)

   外形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豁达大度,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味道 --香远益清

           ( 美名远扬)

   姿态 --亭亭净植

           (志洁行廉或独立高洁)

   气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自尊自爱令人敬重)

  师:总结:莲花的整体的形象是端庄美丽,令人敬重。我们知道了作者爱莲,不仅因为莲花姿态美丽,而且更因为莲的品格高尚。

  师:那么我们知道了莲品格高尚,作者把它比喻成什么?(君子)

  5、课文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

    回答:还写了菊和牡丹。 分别比作隐逸者、富贵者。 

 6、文章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其他花呢?

    作者写莲,同时又写菊、写牡丹其用意是起衬托作用。

   菊正衬,牡丹反衬。这样,更能突出莲的君子的品格,表达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之情。

 7、刚才我们知道了菊比作隐逸者          牡丹比作富贵者。为什么?

  隐逸者呢?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而隐居避世,这种人的特点是志向高洁,就像陶渊明一样(陶渊明一生清廉,为官多年,最后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他从复杂的宦海中挣脱出来后,回到家乡,躬耕垄亩,过起了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并且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归园田居》和饮酒诗系列),但逃避现实,隐居起来。

师:作者喜欢吗?(赞美惋惜)

师:你是从哪一句看出来的?(陶后鲜有闻)富贵者呢?因为牡丹花十分浓艳,花朵硕大,有人评价为“天下无双艳,人间第一香”,从唐朝起就成为富贵人家的宠物。牡丹的价钱很贵,但富贵人竞相购之,把它比作富贵者很恰当。这种人的特点是追求富贵,贪慕荣华,追名逐利。

师:作者喜欢吗?(十分鄙视、厌恶)

师:你是从哪一句看出来的?(牡丹之爱,宜乎众人矣)

师:那么君子是怎样的人?

   品德高尚的人,指处在污浊的环境却保持自身的高洁,不随流俗,不受沾染。

师:莲花这般高洁,在当时喜欢她的人多吗?有何凭证?此话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心情?(不多。“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感慨、痛惜)

现在我们明白了,作者赞美莲,其实是要赞美君子这样的人,他不跟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为人正直,名声很好,又很庄重,有独立的人格。封建社会有这样的人,真是令人敬佩!用三种花来比三种人,使文章生动形象,含蓄而给人回味,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将三种花的品格拟人化了。把莲花比作君子,借赞花来赞人,从而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当时社会爱莲者少,爱牡丹者多,真正的君子少,追求富贵的人多啊!作者有感于社会上真正有德者少,追名逐利的人太多,对他们表示了强列的鄙视!结尾的两句话一问一叹,发人深省,文章的主题多深刻啊!(齐读噫……)

八、小结    本文通过对莲花形状的叙写和评论,借花喻人,阐述自己不慕荣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生活情趣,委婉地批判了社会上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庸俗世风。九、齐背课文,再次感受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情趣。十、结束语:通过今天的学习,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做人就要做莲花一样的人。追求精神世界的高格,远离世俗物欲的诱惑,做一个品德高洁、通达正直的君子,让君子之德传扬天下,让君子之名远播,让君子之行引领众生;那么,君子之德就会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成为世间一道亮丽的风景。 

杨思立

【《爱莲说》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相关文章:

《爱莲说》教学设计(语文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04-14

《爱莲说》教案教学设计04-14

《爱莲说》 教案教学设计04-14

爱莲说 教案教学设计04-14

爱莲说 教案教学设计04-14

《爱莲说》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04-14

《爱莲说》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04-14

《爱莲说》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04-14

《乡愁》教学设计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04-14

海燕 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下册)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