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顿挫起波澜(高一必修)

时间:2022-04-14 16:12:58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巧借顿挫起波澜(苏教版高一必修)

金连东

文似看山不喜平,写文章特别是叙事性文章(记叙文、小小说等)总得有些波澜有些曲折才有看头。设置波澜的方法有多种,这里介绍的是顿挫法。

什么是顿挫法?周振甫先生在《诗词例话》一书中解释说:“顿挫往往同抑扬连起来,说成抑扬顿挫,唱京戏的多讲究抑扬顿挫。唱腔避免平板,避免没有起伏,要有高低,是抑扬;要有缓急,唱到关键性的句子,要作小顿,唱得摇曳多姿,这就是顿挫。因此,顿挫在诗文中是小小停顿,用的是含蓄关锁的话。”

我们读欧阳修的文章,总感觉它一唱三叹,富有情韵之美,而善用顿挫正是其秘诀所在。《丰乐亭记》记他在滁州南找到山泉,在那里筑亭,于是说到:“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这里先叙太祖之武功,从“修尝考其山川”起,即转到山川遗迹的考证上去,作一小顿。下面又转到:“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刬削消磨。”接下来又一小顿,曰:“百年之间,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这两个小顿是替下文蓄势,即为了引出:“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作者这样写是要借古颂今,赞美大宋王朝承平日久,人民久已忘掉战争的苦难,是有寓意的,所以既显得含蓄而又具有声情之美。诚如林纾所言:“本来作一层说即了,而欧公特为夷犹(迂回缓转)顿挫之笔,乃愈见风神。”(《春觉楼论文用顿笔》)

   小说是叙事性很强的文体,情节设计尤其忌讳平直。为了避免平直,调节叙事的节奏、气氛,经常需要一种“顿挫”的处理。下面看一个《红楼梦》里的例子。         

 《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忠顺王府的长史官来贾府要人,东窗事发,宝玉和琪官的交往暴露。贾政“气的目瞪口歪”。贾环的进谗更是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那贾政喘吁吁直挺挺坐在椅子上,满面泪痕,一叠声‘拿宝玉!拿大棍!拿索子捆上!把各门都关上!有人传信往里头去,立刻打死!’”“流荡优伶,表赠私物”,“荒废学业,淫辱母婢”,“不肖种种”,劣迹斑斑,已经大大超出贾政的承受能力。

    这样一个高潮,写得来势凶猛,不肖之子马上就要“大承笞挞”,可千钧一发之际,作者突然插进一个聋老婆子。宝玉抓不住人,正好有个老嬷嬷出来,便急忙拉住她说:“快进去告诉:老爷要打我呢!快去,快去!要紧,要紧!”谁知“老婆子偏生又聋,竟不曾听见是什么话,把‘要紧’二字只听作‘跳井’二字。便笑说:‘跳井让他跳去,二爷怕什么?’”宝玉见是个聋子,更加着急,便对她说:“你出去叫我的小厮来罢。”可偏偏聋子爱打岔,“那婆子说:‘有什么不了的事?老早的完了。太太又赏了衣服,又赏了银子,怎么不了事的!’”宝贵的时间就让这个聋老婆子浪费了。逃避挨打的惟一的一次机会白白错过去了。

    故事的悬念扣在能否避免挨打上面,老嬷嬷的出现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把绷紧的弦松弛了一下。可这个宝玉寄予厚望的老嬷嬷却偏偏是个聋子,紧急呼救的机会转瞬即逝。于是,刚刚松弛的弦又重新绷紧了。经过这样一张一弛以后,故事便更加有力地向高潮发展。由此可见,聋老婆子的插入,在情节的发展上起到了“顿挫”的作用。

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在《读第六才子书法》中曾提出了“狮子滚锈球”的说法,他说:“文章最妙是先觑定阿堵(这,这个)一处,已却于阿堵一处之四面,将笔来左盘右旋,右盘左旋,却不擒住。分明如狮子滚球相似,本只是一个球,却教狮子放出通身解数,一时满棚人看狮子,眼都看花了,狮子却是并没交涉。人眼自射狮子,狮子眼自射球,盖滚者是狮子,而狮子之所以如此滚,如彼滚,实都为球也。”狮子滚绣球是围绕绣球这个中心而进行的,这个球牵动狮子放出通身解数,上下左右地翻滚,精彩之至,令人眼花缭乱。在金圣叹看来,高超的语言艺术所展现的魅力就像这狮子滚绣球一样,变化多端,曲折有致,读来情趣盎然。如《水浒传》第八回描写了洪教头与林冲的一段比武,洪教头要与林冲使棒,林说:“小人却是不敢。”金圣叹认为此处“先作一摇曳”;两人正要比武,柴进却说先喝酒,待月上来再比武,此处“说使棒,反吃酒,极力摇曳,使读者心痒无挠处”;月上来后,两人比武不到四五回合,林冲却跳出圈子,叫一声“少歇”,说自己权当输了,是用了“忽然一闪法”;林冲开了枷锁,柴进又叫“且住”,取出银子说将奖赏赢者,是“又用一闪”法;最后林冲一棒就轻松地将洪教头打翻在地。这里,金圣叹用了“摇曳”、“一闪”等词,来分析比武过程的断断续续,比武总是刚要开始,又打住,挪开去,“凡作三番跌顿,直使读者眼光一闪一闪,真极奇极恣之笔也”( 金圣叹《读第六才子书法》)。

综上所述,顿挫就是在行文关键处作停顿、延宕、迂回或转换,而不是将谜底、包袱、核心、结局等一下子全抖落出来,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控制事件发展的进程,调节叙事的节奏、气氛,或制造悬念,使读者产生一种阅读期待;或含蓄蕴藉,读后令人回味无穷,从而使得文章波澜起伏,摇曳多姿。

下面选取一篇小小说,与读者诸君共赏。这篇小小说,全文不过600字出头,却是尺水兴波,跌宕生姿,余味隽永,它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呢?且看:

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

阮红松

 当恐怖分子的飞机撞向世贸大楼时,银行家爱德华被困在南楼的56层。到处都是熊熊的大火和门窗的爆裂声,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已没有生还的可能,在这生死关头,他掏出了手机。

爱德华迅速按下第一个电话。刚举起手机,楼顶忽然坍塌,一块水泥重重地将他砸翻在地。他一阵眩晕,知道时间不多了。于是改变主意按下了第二个电话。可电话还没有通,他想起了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又改拔了第三个电话。

爱德华的遗体在废墟中被发现了之后,亲朋好友怀着沉痛的心情赶到现场,其中有两个人收到过爱德华临终前的手机信号,一个是他的助手罗纳德,一个是他的私人律师迈克,可遗憾的是,两人都没有听到爱德华的声音。他俩查了一下,发现爱德华遇难前拨出了三个电话。第三个电话是打给谁的?他在电话里说过什么?他俩推断,很可能与爱德华的银行或遗产归属权有关,可爱德华无儿无女,又在5年前结束了他失败的婚烟,如今只有一个瘫痪的老母亲,住在旧金山。

当晚,迈克赶到旧金山,见到了爱德华悲痛欲绝的母亲,母亲流着泪说:“爱德华的第三个电话是打给我的。”迈克严肃地说:“请原谅,夫人,我想我有权知道电话的内容,这关系到你儿子庞大遗产的归属权问题,他生前没有立下相关遗嘱。”可母亲摇摇头,说:“爱德华的遗言对你毫无用处,先生。我儿子在临终前已不关心他留在人世的财产,他只对我说了一句话……”

迈克含着激动的泪水告别了这位痛失爱子的母亲。

不久,美国一家报纸在醒目的位置刊登了“9.11”灾难中一名美国公民的生命留言:

妈妈,我爱你! 

(选自2004年第22期《微型小说选刊》)

小说开头,作者将镜头对准“9.11”恐怖事件,让主人公爱德华处在“熊熊的大火和门窗的爆裂声”这一特定环境之中,连续拨打了三个电话。前两个电话没有通,第三个电话是打给谁的?要说的 “更为重要的事情”究竟是什么?这就在读者心中产生了一连串的悬念。作者于此一顿,将镜头切换到恐怖事件后世贸大厦的废墟上,爱德华的遗体旁站着曾经接到过他在生命最后时刻发出的信号的助手和律师,两个人都在猜测着这个银行家最后要告诉他们的是什么,这也正是我们读者急于知道的。作者于此再一顿,将镜头又转换到旧金山,“痛失爱子的母亲”告诉律师“爱德华的遗言对你毫无用处”,他“在临终前已不关心他留在人世的财产”。这样一波三折的镜头切换,回环往复,不得不令人猜想,银行家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到底说了些什么呢。最后,镜头转换到一家报纸的新闻,告诉读者,主人公的最后一句话是:“妈妈,我爱你!”短短618字的小说,却作了三次顿挫,切换了四次镜头,套用金圣叹的说法,就是作者一支妙笔在“妈妈,我爱你!”这个“绣球”的四面,“左盘右旋,右盘左旋”,就是“不擒住”,真是吊足了读者的胃口,从而有力地突出了“亲情重于金钱”这一主题。

总之,这篇小说巧用顿挫,精心构思,情节曲折,主题鲜明,发人深省,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了出乎意料的审美快感。

                         通讯地址:江苏省清江中学高一年级

                         邮政编码:223001

 

【巧借顿挫起波澜(高一必修)】相关文章:

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04-14

高一必修《沁园春长沙》教案03-03

人教版高一必修《过秦论》教案03-03

细分表达技巧,巧解古诗鉴赏 (人教版高三必修五)04-14

巧借教材,规范议论文体(网友来稿)04-14

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材全解(人教版高一必修)01-07

高一必修三议论文02-16

《登高》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必修三)04-14

《过秦论》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04-14

《项链》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