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角的认识》的听课记录
记录是一个汉语词语,指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等通过一定的手段保留下来,并作为信息传递开去。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角的认识》的听课记录,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角的认识》的听课记录 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认识角
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
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
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折一个角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
3.角的大小比较
(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
(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
(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
三、固应用,拓展延伸
1.课本练习第1题。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课本练习第2题。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习第4题。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
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
通过“看”、“找”,体会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对角的概念。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折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折角方法,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充分利用创造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制作等活动,获得感性知识,形成对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练习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
总评:
1.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教学问题,激活生活经验。
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通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促进数学思考。
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为学生自己动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本节课设计“找”、“说”、“做”的环节,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学习兴趣较为浓厚,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角的认识》的听课记录 2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小白兔搬到了一个新家了,想不去参观?
生:想。师;我们一起来观察的房子,你们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了房子很漂亮。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角。
二、探索新知。
1、师:今天 我们学习的新朋友就藏在这个房子里面。请同学们观察,它们藏在哪里?(学生观察后)教师请一名同学上黑板指出角藏在那里。
2、请学生有准备好的纸折一个角。
3、学生摸一摸折好的角,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1)角摸彩起来感觉到怎么样
(2)两边摸起来感觉到怎么样?
4、用什么方法把这个角搬到纸上?(小组讨论后,个别学生汇报。)
生1:把这个角套在纸上画。
生2:我看着角,把它画到纸上。生3:我把这个角贴在我的本子上再描下来。生4:我把这个角放在纸的下面再描下来。
5、请同学们看一看,老师是怎样把这个角画到黑板上的。
(1)先点上一点。
(2)再向不同的方向画出两条直直的线。
(3)请同学们说说老师是怎么画的。
6、教学角的名称。师:这一点和两条直直的线都有自己的名称,同学们看书找出来看它们叫做什么?
(1)生看完书后汇报。
(2)角是由什么组成的?
7、画角。
(1)师:请同学们先跟老师书空怎么画角?
(2)学生再在本子上画角。
(3)展示学生画的角。
8、探索角的性质。
(1)拿出准备好的摆动角跟老师一起摆动,说说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角的张口越大,角度就越大。
生2:我发现了角的张口越小,角度越小。
生3:我发现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三、发展练习。
1、比较角的大小。老师在来上课的路上,听到两个同学在吵,(两个同学上台表演,一个同学说我的角大,另一个同学说我的角更大。)你们说怎么办?
2、多媒体出示一组图形,让同学们说说,为什么说它们是角?
3、再出示另一组图形,让同学们说说各有几个角。
4、能不能从教室里面找到角这个新朋友?
四、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
五、作业。
回家找一找家里的角藏在那里?
评析:
本节课有以下几个优点:
(1)能注意到知识的学习过程
1、通过参观新房子,初步感知了角的作用,角是什么样子。
2、通过摸一摸,说一说感觉到角是什么样。再次丰富了学生对角的感性认识。
3、通过把角搬到纸上的练习,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渗透了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了角的画法,分散了教学难点。
4、通过教师对角的画法的`引导,点拔,优生的示范,再让学生动手操作。学生学会的画角。
(2)重视课的导入,过度性语言的运用。
(3)重视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加强激励性评价。
(4)能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能重视课堂小结,引导学生说说一节课的收获,还存在什么问题。
《角的认识》的听课记录 3
课程基本信息
授课教师:张老师
授课班级:小学三年级(2)班
授课时间:2023年10月12日
课程内容:角的认识(包括角的定义、角的分类、角的度量)
教学过程记录
导入环节(约5分钟)
张老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图片(如书本的角落、三角尺、风扇叶片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中的共同特征——角。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角?”激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
新知讲解(约20分钟)
1. 角的定义:张老师用PPT展示了一个简单的角,并解释:“角是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同时,用实物模型(如两根吸管交叉固定)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2. 角的分类:
锐角:小于90度的角。
直角:等于90度的角。
钝角: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的角。
平角:等于180度的'角。
周角:等于360度的角。
通过动画演示每种角的变化过程,加深学生印象。
3. 角的度量:介绍量角器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指导学生测量给定角的度数。
实践操作(约15分钟)
分组活动:每组发放量角器和不同类型的角模型,要求学生识别并测量每个角的度数。
小组讨论:分享测量结果,讨论测量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巩固练习(约10分钟)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包括判断角的类型、画出指定度数的角等。
张老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总结反馈(约5分钟)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张老师强调角的定义、分类和度量方法的重要性。
收集学生反馈,了解学习难点,为后续教学做准备。
评课建议
加强对量角器使用的详细讲解,特别是刻度读取的技巧,部分学生在此环节存在困惑。
可以增加更多生活实例,使角的认识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提高学习兴趣。
《角的认识》的听课记录 4
课程基本信息
授课教师:李老师
授课班级:小学四年级(1)班
授课时间:2023年10月15日
课程内容:角的认识(深化角的理解,引入角的和与差)
教学过程记录
复习旧知(约5分钟)
快速回顾上节课关于角的定义、分类和度量方法,通过快速问答形式检验学生掌握情况。
新知引入(约10分钟)
通过故事情境引入:“小明在操场上放风筝,风筝线在空中形成了一个角度,如果风筝线改变方向,角度会怎样变化?”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变化规律。
引入角的和与差概念,解释两个角相加或相减的意义。
深入讲解(约20分钟)
1. 角的和:使用PPT展示两个角相加的'图形,通过动画演示如何将两个角合并成一个更大的角,并计算其度数。
2. 角的差:类似地,展示两个角相减的图形,解释如何从一个角中减去另一个角得到新的角,并计算其度数。
3. 通过实例,如计算直尺上相邻两个刻度之间的角度差,加深理解。
小组合作(约15分钟)
分组进行角的和与差的计算练习,每组发放练习题和量角器。
鼓励小组内讨论,分享解题思路,教师巡回指导。
拓展延伸(约10分钟)
介绍生活中应用角的和与差的实例,如建筑设计中的角度计算、时钟指针的角度变化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总结评价(约5分钟)
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特别是角的和与差的概念及应用。
李老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正面评价,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继续探索角的奥秘。
评课建议
在讲解角的和与差时,可以更多地结合实物模型或动态演示,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加强对拓展延伸部分的生活实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角的认识》的听课记录】相关文章:
《认识分数》听课记录10-28
《认识分数》的听课记录10-28
认识时间听课记录参考08-15
师徒听课活动的听课记录05-31
《雷雨》听课记录09-09
亡羊补牢听课记录08-26
听课评议记录07-02
听课记录《雷雨》07-22
小班听课记录07-20